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 ,到朱熹时集其大成 ,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一直受统治者所重视。朱熹的成长过程、了解社会过程即是其理学思想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教育家的朱熹把儒家思想推进到了理学阶段,成为教育史上著名的理学教育大师。朱子的理学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南宋时期,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片面化绝对化的封建伦理思想、坚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思想、带有极大欺骗性的经济思想和建立于上述各种思想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为维护中国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曾起过巨大的社会作用。自南宋末年经元、明、清三代统治中国六、七百年,所以朱子学问题成为中国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朱熹一生有半个世纪在从事教育活动。他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清朝前期,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理学仍然是风行学坛、无可替代的学术流派.活跃于大江南北的主要学者,非尊程朱,即崇陆王,或者打出调和程朱陆王的旗帜.真正高张"反理学"旗帜者不啻凤毛麟角.在此期间,程朱理学的复兴无疑是清朝前期思想学术变化的重要一暮.程朱理学之所以复兴,不仅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而且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适应了清初社会由乱而治、重建封建秩序的需要.此期的程朱理学具有政治性、学术性的两重性质,充当了官方哲学的角色,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贽,福建泉州人,是明代思想界独树一帜的巨人,以他那反抗封建道学的“叛逆”思想而著称于世。同时,他又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在家居士,对佛学经典、特别是佛教中的禅宗教派的思想有相当的理解和钻研,因而其学说颇受佛学禅宗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他在哲学思想上对于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吸取和发挥,并以此作为他与封建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抗衡,阐发其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种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程颢、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尽管二程在哲学思想上的倾向有所不同。或偏重于主观的“心”,或偏重于客观的“理”,但他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基本一致。本文主要论述二程的法律思想。一、以“理”为本的国家法律起源思想二程的思想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天理是宇宙的本体,“万事皆出于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来源于天理。来源于天理的事物,不仅包括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也包括封建的社会关系、法律和国家等等。  相似文献   

6.
颜元是明末清初的进步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反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的重要代表。他由于看到了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流弊,特别是看到了唯心主义理学对封建王朝的严重威胁,为了巩固封建王权统治,挽救唯心主义理学给封建王权带来的危机,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与唯心主义理学展开了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别是他对宋代以后成为认识论上重要问题的“格物致知”的唯物的独创性的解释,以及在知  相似文献   

7.
清朝康熙帝玄烨作为一位程朱派学者和理学皇帝,在位期间(1662—1722年)不仅采取各种措施尊奉程朱理学,确立其官方哲学地位,而且大力提倡真理学,要求自己与大臣们言行守“理”,经世致用,为国计民生作出贡献,对清朝历史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众所周知,程朱理学是由北宋程颢、程颐等人创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的儒学改造流派。他们宣称,精神性的“理”(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封建伦常)是世界的本原,主张“格物穷理”,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等。由于程朱理学给封建统治的合理性作了理论总结,对其存在的根据作了精巧说明,更适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形成…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以封建理学来作为其思想核心,但在其理学经世中却出现了若干现代性契机:单辟经济科有着政教分离趋向、以礼经世中表现出工具理性的扩张、首倡洋务运动则直接导致了西方现代性的登陆,但这些现代性契机都只是附着于其理学思想,而不具备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的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是晚明时代极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紫钗记》和《牡丹亭》两部剧作,正是通过青年男女生死离合、曲折多姿的爱情故事,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理学的残酷和虚伪,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幸福的强烈愿望,从爱情的角度表现了明代社会“情”与“理”的尖锐冲突,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着重论述了作者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倾向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明代讲会是明代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集团对人民施行社会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宋明理学直接相关。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宣扬理学思想,使封建纲常伦理能以更有效的方法、更快的速度,向更广的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负荷者——再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建没落家族的遗老遗少,另一类是当时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生活优裕者。后者没有显赫或富贵的家庭背景,但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思想则亦中亦西,在动荡的时代和畸形的文化环境里,他们的精神价值失落,成了都市里的人生失败者。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特点、他们的得意与失意的悖反都受制于动荡的时代和畸形的文化,他们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  相似文献   

12.
潘金莲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压抑、逼迫,从而被扭曲异化的妇女典型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觉醒的女人,她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在她所生活的夫权制度社会下不容许她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她企图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拦,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凶狠,但是在封建夫权制度下她又束手无策,必须得到男人的帮助她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点上她又很懦弱。  相似文献   

13.
张载的家庭伦理思想以恢复与强化儒家的人伦秩序为己任,它继承与发展了《易传》的家庭伦理思想,具有严重的宗法化倾向,内有系统化、哲理化的宇宙本体论为最高的解释权威,外有封建礼法制度作保障,还有"一"与"两"和"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思想作为方法论保障,它强调尊卑上下,等级服从,构建了宋明理学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构架,对宋代以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浮生六记》和《京华烟云》中两位女主人公陈芸和姚木兰的命运遭际来揭示中晚清妇女的生存状态。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内,女性所负载的沉重枷锁绵延已久,在整个封建时代她们都被视为是男权主义的附庸而并未获得个体存在的价值。中晚清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她们仍然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迫,甚至沦为"三从四德"等封建旧思想的奴隶。即使是思想开明,追求自由性灵的先驱女性,也未能彻底摆脱这种思想的桎梏与迫害。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范进和孔乙己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典型形象,他们的遭遇浸透了封建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哀,范进的可悲,在于他的精神已被封建科举污染;而孔乙己的可悲,则在于他的性格已在封建教育中变形。从他们的人生遭遇、个人追求以及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理论基础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书光 《教育学报》2005,1(4):21-27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探讨这一主流教化思想的复杂人性依据,剖析其独特的伦理政治诉求,感悟其严密的组织运行系统,对于当代道德教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