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中世纪行会制度与职业教育的孕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世纪行会制度的"师徒制训练模式"孕育了职业教育,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行会制度符合封建社会的经济条件,由于这个时期的学校是教会的附庸,行会成员的努力方向是获得贵族身份,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培养商人和手工业者子弟的"行会学校"。如今,许多企业和学校兴起的"现代师徒制"与行会制度的"师徒制训练模式"不同,倘若混淆,就会陷入职业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行会是西欧中世纪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封建垄断组织。在早期行会民主精神形成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民主传统、古代罗马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造就了早期行会平等、独立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行会向同业公会过渡是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演变趋势。20世纪初以来随着济南手工业的变迁,济南手工业的行业组织由传统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逐渐向近代的同业公会组织演变,但其行业管理的职能并未确立起来。济南手工业行业组织的变迁表明行业组织的近代演变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略论宋代城市工商业行会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行"的名称在隋唐时期早已有之,但其含义只是行业,而不是行会.行会的各种职能在宋代以前完全由政府一手包办,行会根本没有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坊市制度的破坏是行会产生的必要前提.宋代城市工商业行业、从业人员的骤增,使得政府已不可能直接干预和监督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为了便于管理,有必要让工商业者按照其所属行业组织起来;工商业者为了应付官府的科索,祗应官差,保护本行业同行的利益以及保证商业信誉和保证市场等,也需要组织起来.这双方面的需求,促成了宋代行会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学徒制是一种独特的职业学习制度,它以传承手工艺技术、培养熟练的手工业者为基本宗旨,是学徒制教育制度化进程的重要阶段。随着契约成为师徒关系确立的依据以及行会对学徒制的管理,师傅对学徒的招收、培养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成为行会、整个手工业甚至城市的公事。行会学徒制以契约关系为纽带,构成师傅、学徒、帮工三级晋升制度,采用小作坊中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重视言传身教。各行会对学徒制度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对学徒制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行会的宗族性、地缘性、官府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会是一种工商业者的封建组织。中国行会形成子唐宋,明清渐臻成熟,而衰落于鸦片战争以后。与西欧行会相比较,除了共同的基本特征以外,中国行会具有自己的三大主要特征,即宗族性、地缘性和官府性。在这相互交织得十分紧密的三大特性的影响下,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受到严重阻碍,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微弱和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艺自由",职业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技艺阶级争夺教育权的胜利.在西欧,行会制度及其职业伦理是职业教育孕育的土壤.在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与地主制经济模式中,行会组织具有官营性和宗族性特征.中国行会的职业伦理是皇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官本教育"和"宗亲教育",它与皇权专制统治与儒家宗族制文化传统在一种"闭循环系统"中不断调和、相得益彰.这种教育权利上的"弹性行为"造就了中国行会制度在生存上的顽固性,技艺阶级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力量,其教育也必悄然地消融于皇权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华中师范大学朱英教授著《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进程中,商会、行会、商团等商人团体不仅自身发生了值得重视的各种变化,而且在许多方面对近代社会转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这部新著是其近年来从事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近前沿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
王金进 《文教资料》2010,(11):85-86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具有显著的封闭性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创造主体是一些富有经验的、心灵手巧的工匠,而这些工匠存在自身的弱点与缺陷,这本身就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播;我国历史上工匠技术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无疑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唐宋以来行会的出现与发展,为手工业技术的传播又添一道枷锁.以上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手工业技术封闭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内目前通行的理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争取摆脱封建领主的斗争以后,普遍出现过所谓的行会革命,即势力较小的手工业行会反对以富有的商人、房地产主和高利贷者等为主的掌握市政领导权的城市贵族集团的斗争,其起因在于后者操纵市政,将赋税的大部分都强加在普通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身上,使其濒于破产;另外,后者还通过承包生活必需品(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造像贴金工艺是较早的装饰工艺技术之一。首先要求把黄金捶打成极薄的金箔,然后用粘合剂粘在造像的胎体上。在贴金装饰保存较好的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400余件佛教造像中,近60%为南北朝时期,其贴金装饰的造像技术证实了文献记载、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精湛的贴金工艺水平。龙兴寺造像多数为石胎造像,在石胎造像上采用贴金装饰,较之前秦代兵马俑的陶胎贴金、汉代漆器的木胎贴金和同时期其它地区的佛教造像的服饰贴金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mpares provision for and the practice of craft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Japa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craft with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subject of art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Japan at lower secondary level and to current perceptions of its educational value. Some of the key dilemmas faced by both English/Welsh and Japanese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are identified, together with cultural factors impacting on the status of craft and its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We conclude by reflecting on the value o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ducation to the research team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湖南城市经济发达,人口繁多,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馆、公所等城市民间商人组织就承担了城市经济、社会管理、公益事业的等多方面职能。清代湖南城市民间商人组织承担城市管理之职能,对今天的城市管理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政府应扶助城市民间组织的发展,民间组织应主动适应社会以担当城市管理的重任,充分发挥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院"考辨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院"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本文从词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英语中与"学院"相关的几个用语的源流及其在英、美等国的用法进行考证和辨析,指出"学院"是一个具有丰富学术内涵的语汇,它不仅反映着高等教育观念的历史沿革和学术组织制度的创新历程,而且体现着高等教育学术组织的多样性和层阶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目前国内在翻译这一用语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英译"学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以其规范化,丰富化、品牌化,社会化,为各国学生社团发展提供了成型的范式。文章旨在从社团的发展史,机构组成,规章制度,功能等几方面寻找中美社团的差异,以期为国内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商资本的竞争下,中国传统的航运体系濒于崩溃,经过一番酝酿,1873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作为外商资本的有力竞争对手,招商局在和外商资本的相互利益争夺中,双方既有针锋相对的抗衡,也有无可奈何的妥协。  相似文献   

17.
在《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修改之后,经济实体的存在形式更加多样,出现了或者将会出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合伙企业等新的经济实体组织形式,由此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我国刑事法律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规定较为落后,笼统地将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规定为非单位犯罪的主体,在现实情况下不太合理。公司中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宜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企业应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在新的形势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在工作内容、活动载体、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切实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取得成就的商人。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民族企业家中产生了中国近代儒商。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全力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功利性的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提出了义利合一和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梵文词Buddha,最初译为"佛",佛陀"是它的后起形式,在东晋以后的南北译经中广泛使用,同时出现了"佛图""浮屠""浮图""佛驮""勃陀""浮陀"等相关形式,除了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些差别以外,它们在文献的分布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社团在佛教用语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