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林杰航 《东南传播》2010,(9):183-184
在采访的众多对象当中,少年儿童被公认为是最难采访的一类群体。在采访小朋友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大堆的问题。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采访的过程就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小朋友的年纪小,即便他们不愿意自己说或是掩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但是他们却很难掩饰自己的肢体语言。因此,本文主要从少年儿童的方位距离、眼神、手部动作等肢体语言角度切入,提出采访少年儿童的注意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照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年度档案考核中发现,许多单位对单位公务活动的拍摄工作非常重视,配有专业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有高级的拍摄器材。每当单位有公务活动时,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拍摄完之后,他们往往不知道要及时登记,等一卷胶卷用完后冲洗出来,每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信息就记不清楚了,无法整理,日积月累,归到档案室的照片信息就是不完整的。档案人员面对这些照片也是束手无策,提供利用就更是难上加难。二、照片的收集环节照片的收集环节是做好照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收集工作应落实在负责摄像的部门,由…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照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年度档案考核中发现,许多单位对单位公务活动的拍摄工作非常重视,配有专业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有高级的拍摄器材.每当单位有公务活动时,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拍摄完之后,他们往往不知道要及时登记,等一卷胶卷用完后冲洗出来,每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信息就记不清楚了,无法整理,日积月累,归到档案室的照片信息就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1976年,刘香成以美国《时代》记者的身份回到中国。戴着黑纱的广东人面对他沉默不语,但从他们的身体和眼神里,他立刻感觉到不平常的平静,那是人从一个境界到了另一个境界时才会出现的东西:一种只能意会的状态。我很喜欢这本书中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980年,刘香成在云南拍摄泼水  相似文献   

5.
拍摄少年儿童题材的照片贵在真实。唯有真实才能达到自然与生动。孩子是天真的,童年是富有幻想、好奇、快乐的时期。懂得孩子的心理,熟悉他们的生活才能拍好他们的照片。但是,有些拍摄者到幼儿园或小学去采访时,先向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让孩子们这样干或那样干,如果孩子的动作不符合拍摄者的要求,再加上一心想协助记者拍好照片的老师在一旁加以斥责,这样就会把天真、活泼的孩子拍成有形无神的小木偶。有些幼儿园的好心老师,为了把孩子拍得“美”一点,专门替孩子化妆打扮,穿上新衣,有时还要涂脂抹粉。结果往往会使有的孩子被自己一身打扮所吸引,有些模仿性强的孩子受到电影与电视的影响就会摆姿势、忸怩作态,变成了小大人,缺乏童稚的天真。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天真可爱,活泼烂漫。要拍摄好儿童照片,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在拍摄时不要去干涉、打扰他们,顺其自然,让儿童自由自在的活动玩耍,这样才能拍摄到真切的、传神的、美的瞬间。  相似文献   

7.
社会知名人物是新闻人物,也是摄影报道的对象。在拍摄新闻人物照片时,往往会有一般化的毛病,如拍摄画家必然是挥笔作画,拍摄作家则是坐在书架前翻书。这些照片都是因为记者对拍摄对象没有深入了解。或者是没有用眼睛去细致观察,从形式上考虑较多而产生的,这样的照片缺乏内涵,就不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这里介绍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三张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照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华罗庚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证件人像照片大多在影楼或照相馆内拍摄,也有在室外拍摄的,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生的毕业像,就需要拍摄者去学校拍摄,要是带上几盏影室灯显然不现实,即不方便携带,到了拍摄现场也不见得摆的开,所以,就需要用自然光来拍摄证件人像。  相似文献   

9.
一、少年儿童的影视作品与成人作品是相通的少年儿童的世界与成人是相通的。少年儿童文学和艺术与成人的文学和艺术也是相通的。他们是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的。没有成人的世界,也就无所谓少年儿童,反之亦然。因此,在这两者之间,需要互相吸取营养,互为依托,互为借鉴。当然,少年儿童的文学艺术,首先应当属于少年儿童。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的影视创作者已经有这样的共识:拍摄一部优秀的少年儿童影视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拍摄一部成人的影视作品难度更大,因为相对而言,前者不但要做到深入,还要做到浅出。至于判…  相似文献   

10.
徐斌 《新闻实践》2011,(7):I0002-I0002
在阅读这张照片时,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打起哈欠?要知道,打哈欠是传染的,就像疲劳会传染一样。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一名白领呢?在这张取名为《上海,星期一》的照片里,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呢?你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吗?每个星期一的早上,你是否也是这样哈欠连天、表情木然、步履匆匆地去上班呢?如果是,那你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11.
一、人像摄影背景的选择首先是室外的单人照片。在营区内外拍摄单人照片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泄露秘密,被摄对象军容要严整,军姿要端庄,摄影师双手拿稳相机,观察被摄对象的背后有没有妨碍物在头顶上出现,稍不注意选背景,照片冲洗出来,如果你是在炮场拍的头顶会长出炮管,如果是在营院或者马路拍的脑袋后面会长出电线杆、小树等,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在拍单人相时,定好位选好拍摄点,背景要求干净利索。只要稍加留神,以上弊病是完全可以克服掉的。也一定能够拍出你自己满意的照片来。其次是拍摄合…  相似文献   

12.
晋代画家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这是因为人的感情因素不易掌握,尤其是人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快,瞬间的典型形象难以捕捉。对于摄影来说,也是如此。人民画报记者孙毅夫拍摄的两个人物交谈的五张照片,仅用了半秒钟,可人物神态没有一张相似。由此可见,要拍好人物特写,做到形神兼备,是不容易的。《会心的交谈》这张照片,就是以人物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数码类相机的价格越降越低。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普通数码相机(DC),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的革反数码相机(DLSR)。各种品牌的.高端的低端的,卡片式的大变焦的等等数码相机种类繁多。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普家庭拍照片的必要装备了。我身边有许多朋友都在使用各种数码相机,然而他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复杂的光圈、快门、焦距等专业术语和拍摄技巧,大部分人都使用相机的全自动模式拍摄照片。金自动拍摄的照片虽然大多数都能让您满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全自动"拍摄的效果肯定会不太理想。因此为使初级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相机,数码相机厂商都会在数码相机内加入数种场景模式,这样就能让您更方便的拍出高质量的照片。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运用数码相机中的场景模式让您在特定条件拍出更好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22日和2月2日今日早报“詹晓东的眼睛”专栏,刊登了记者詹晓东拍摄的系列照片《亲历回家》和《艰辛打工路》,看后觉得很好。尤其是《艰辛打工路》头条上那幅大照片,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它的好不在于拍摄技巧运用得如何到位,而是好在作者的魄力、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今年我随家人去河北过年,  相似文献   

15.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你们选取古今中外著名少年英雄的事迹拍摄系列动画片,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最终将落在这一代少年儿童身上。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把他们培养  相似文献   

16.
数码相机主要是靠电池提供电源,但如果你使用的是与数码相机不匹配的电池或是不注意节省,电池就会在你没拍摄几张照片时耗尽。当然,电池最终还是会用完的,当你发现它就快耗尽时,就需要及时更换它。  相似文献   

17.
从戴安娜之死看隐私权、知情权与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年,被欧美传媒形容为“玫瑰天使”的戴安娜在一次车祸中与她的新男友、人称“花花公子”的法耶兹一起遇难身亡,时速高达180公里的奔驰轿车迅速地将他们送上了不归之路.人们在追忆戴安娜的同时,也在怒斥“帕帕拉齐”(专门追逐名人,偷拍名人私生活照片并以此赚钱为生的摄影记者)的恶劣行径.人们发现,戴妃在出事前,大约有7名“帕帕拉齐”骑着摩托车在疯狂地进行追踪拍摄,奔驰轿车上的人为了摆脱这种无休止的纠缠,快速超车才导致车祸的发生。更为恶劣的是,这些“帕帕拉齐”’在“肇事”后不去救人,反而只顾拍摄照片,其行径…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界     
法国立法对媒体摄影加以限制法国的摄影记者明年将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因为新通过的一项法律对哪些人可以被拍摄及如何拍摄进行了限制。法国参议院5月30日通过的这项法律规定,禁止记者拍摄犯罪嫌疑人戴手铐的照片,禁止拍摄可能损害受害者尊严的照片。刊登违反该法规定的照片的报刊将受到罚款14000美元的处罚。这项法律将从明年1月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19.
在工农业摄影报道中,除了反映生产成就和建设成就以外,大家都知道,必须要反映人的活动和人的精神面貌,因为人是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人物照片拍摄得好.最近看到了《中国摄影》第五期上孙丕永同志拍摄的《他被评上了五好社员》这张照片,觉得很有启发.这张照片是通过公社评比五好社员的活动来表扬好社员的.  相似文献   

20.
一幅大照片     
吴言 《新闻三昧》2004,(2):55-55
看报常有这样的体会:图>文。即一幅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翻开1月8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我被一张巨幅照片所震撼。在“死亡今下,亚辛无惧”的标题下,版面正中显示着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坐在轮椅上的形象。最令人震撼的是亚辛周围的一群人。他们是亚辛的保镖和五、六个孩子。这些少年儿童一面与保镖一起护送亚辛去作“星期五祈祷”,一面神志自若地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