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年前,7月的一个闷热深夜,我的丈夫马克去世了。那时他24岁,风趣、机敏、一头浓密的棕色头发向额后梳理着,非常潇洒。他爱我,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保存的照片上,他总是一副诙谐的神态,仿佛刚同谁开过玩笑似的。他去了,在我们结婚九个半月后他永远地去了。就在看到他死亡证明的那一时刻,我一下子懵了。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任何人也不会有这样的准备,因为不幸并非有计划的旅行,它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人们问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谢谢了。”我回答说。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来感谢他们。但无论怎样,谁都无法阻止死亡…  相似文献   

2.
怀念安琪尔     
一直很想为安琪尔写一点文字,可是每每提起笔来,心中总是一阵揪心的酸痛,让我无法继续,于是自己也总是一味的逃避. 安琪尔是一只我曾经养过的小狗.对于养狗,妈妈一贯是反对的,理由是太脏、麻烦.所以在我16岁之前,养过蚕、金鱼、鹦鹉,却一直不能养狗.直到我上高一,妈妈同学家的母狗生了两只小狗--威威和安琪尔,据说特别可爱,我便缠着老妈带我去看,不能养看看总是行的吧.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的人们拿出一张面值100马克的钞票,就可看见票面上有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尔(Sebas-tian Münster,1488—1552)的肖像。象留传下来的他的其它几幅肖像一样,明斯特尔严峻地而略带感伤地仿佛在注视着什么。这位伟大的学者集人文学家、天文学家和宇宙志研究学者于一身。在他诞生50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知道,他确曾是个非常  相似文献   

4.
智者的勇气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 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驱车到度假的海滨小村去的路上,我发了个誓,在未来的两个星期内,我一定要努力当一个可亲可爱的丈夫和父亲,十足地可亲可爱,决不说“如果”、“而且”、“但是”等等。我产生这个念头是因为听了汽车上磁带录音机播放的一位评论员的话,他引用《圣经》上关于丈  相似文献   

6.
有一年“愚人节”,马克·吐温遭到别人的愚弄:纽约的一家报纸报道他死了。当他亲自迎接来吊唁的客人时,许多人又惊.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马克·吐温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摘自《中外名人趣闻》)  相似文献   

7.
克尼斯纳的一位老伐木工曾经告诉我,他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原来早就知道了的。他的话听起来很自相矛盾,特别是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来说,更是如此。我想寻常人的智慧是了不起的,可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从未学过的知识呢? 那时,那位老人正在解释伐树的方法,并且指出如果你不知道所伐的树要倒向哪一方,那末,动手砍树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树总是朝着支撑力最小的方向倒去,因此,你想让树朝那个方向倒,就该减少那个方向的支撑力,”他说。我有些半信半疑——难道一丁点儿差错就能毁掉这边珍贵的圆顶小房子或那边砖砌的车库吗? 我疑虑重重地在那两座建筑物之间正中央的地  相似文献   

8.
史蒂夫是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七年级。但是,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酒鬼,所以,他眼看着就要永远辍学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阅读技能,阅读非常棒,但是,尽管如此,他考试却总不及格。从一年级开始,虽然他总是考不及格,但是他却不曾留过级.而是照常地升级。史蒂夫个子很高,块头很大,比起其他12岁的男孩子,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但是,他却一直不被人们关注,直到那天怀特小姐来到他们班上。  相似文献   

9.
“47年前农历正月15日那天中午,我降生在赣东古城的一个教师家庭。”万纪元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听老人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右手老是往怀里缩,吓得外婆惊叫:“这孩子手怎么是拐的!”又有人说我是元宵节赶出来闹龙灯的,长大必爱闹腾。的确,我从不安分。我上树抓知了,抓金金虫,为此,从树上掉下来,真的摔断了右手,是用童子尿和着草药接好的。”虽然我极不愿意打断万纪元的故事,但是,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他,还是有必要的。万纪元,现任职于“中国对外展览交流中心”,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令人好奇地是,这位副局级干部还热爱艺术。他会用刮刀和颜料在画布上涂抹堆砌,他曾经是一位职业画家,现在仍非常渴望再次成为职业画家!万纪元是从农村来的,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是在农村、在省城度过的,艰苦的生活经历是对他意志、毅力严格的考验与锻炼,也给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营养。“我爱幻想,幻想寻找月宫的白兔。我神秘地告诉同伴上天的途径:我把你抱起来离开地面,你又把我抱起来离开地面,抱来抱去,我们就能上天。”万纪元的故事在继续。——小时候的我常生病,闹惊吓,外婆拉着我的手在街上为我叫魂:“元元呀,归来哟,归来吃饭哟……”我奇怪:“我不是在这里吗?”上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10.
我可以坦率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同时也是最不幸的时刻。我在欣喜地期盼我的第一个孩子降生的同时,也在估摸着我那曾经是精力旺盛、兴致十足的母亲即将失去跟脑肿瘤搏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去美国佛州求学。在那里,我遇上了这辈子最让我心动的他,我们曾经分开,但我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很好。1996年,我耗尽了父母的积蓄来到向往的城市。在美国读书真的比想象中要苦得多,不到两个月,我就花完了所有的存款。在同乡的介绍下,我来到一家小小的中国餐馆打工,在那里我遇上了他。  相似文献   

12.
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的钢琴家丹尼斯·李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他生气勃勃,和蔼可亲并且颇为健谈。每当他自我介绍时,总是十分认真而又坦诚地说:“我是丹尼斯。”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人们都早已认识他了。别人问及他的年龄时(有人记得在过去的亚洲音乐会上他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他便微笑着回答:“我的年龄不过在16岁到60岁之间罢了。”然后又狡黠地补充道:“这是好莱坞影星的隐私权!不过我可不是利伯雷斯。”这位风趣可亲的音乐家在伦敦住了25年,是他  相似文献   

13.
情牵大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离开大理二十多年了。然而,不论是先在省城昆明还是后来在首都北京,我都一直透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大理的发展与变化,始终情牵着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风花雪月之地"。毕竟那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曾经辛勤工作过的一方热土。自然,在大理生活工作时的一些陈年往事以及回访大理时的一些难忘场景,免不了会时常浮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14.
大凡艺术家,都给人童心未泯的感觉,也许那是他对生活保持敏锐感觉的一种方式。北京京剧院作曲朱绍玉总是带着一张笑脸,一副待人诚恳的憨厚样,这是他的人品;实际上谈起音乐创作,他的感觉灵敏,反应极快,创作力旺盛。他语言犀利,出言快捷,而且常常正话反说,非常“到位”。他有时简单的像个儿童,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追求幸福齐力编译一天,我问弟弟:“你幸福吗?”他说,“是的。不,要看你指的是什么。”“请告诉我,”我说,“你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在什么时候?”“在1967年4月。”他说。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对生活采取不严肃的态度。弟弟的回答提醒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麦克叔叔总是喜欢让聪明才智代代相传。例如,在持久的爱情这个问题上,他和我婶婶堪称忠贞不渝的模范。他们彼此相爱,共度美好的时光,40年如一日。当有人问及其中的奥秘时,他非常乐于如实奉告,说他完全以父亲为典范而取得成功:“我父亲总是在早晨起床时照着镜子对自己说:‘你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以为这就足以成为一件令人怀念的礼物。也许,我只是讨厌那些相互挑剔别人的缺点,爱吹毛求疵的人。也许,我认识太多总想捉摸他们的对象是否辜负了自己期望的人。但我想麦克叔叔是自有他的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照片镜子     
马克·吐温成名后,收到许多附有照片的来信,希望马克·吐温回一声“您的面貌真象我”。当这种同样的来信持续地有增无减时,马克·吐温不胜其烦,写了回信,并印了几百份,发至各地。回信全文如下: “先生,我由衷地感谢您的来信及照片。正如您希望的,我认为,阁下的尊容,比所有那些象我的人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18.
田野 《世界文化》2006,(12):36-38
教堂的活动刚一结束,汉斯医生就在教堂门口拉住了我的手,他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吃午饭。我是不久前在教堂参加活动时认识汉斯的。他是印籍马来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性格非常豪爽,家就住在吉隆坡市郊。由于他开的中医诊所在当地小有名气,故凡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汉斯医生。他40多岁,高高的个头,身材魁梧,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自打知道我是中国人,他就对我非常热情。每次教堂活动结束以后,他总要跟我攀谈一会儿,好象他有好多话要跟我说似的。今天,他要请我吃地道的中国餐。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所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他驾驶着奔驰轿车…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前7月的一个炎热下午,气温升高到38摄氏度。5点钟左右,我像往常一样,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我的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当时我已经怀孕八个半月。在进行沙拉制作时,我忽然听到三岁的女儿喊爸爸的幼稚叫声,是丈夫马克下班回来了。"你好,我回来了!"马克与我打了个招呼并在我的额头上吻了一下。随后,他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问道:"你今天感觉如何?""天气热,又怀孕,"我尽力振作精神,露出微笑。马克和女儿聊了几分钟关于她一天玩耍的情况之后,我听到丈夫说,"你可以去后院与你哥哥去玩一下,我要与你妈咪谈谈。"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最后的演说单纯译丢克斯葆莉姐妹私立学校毕业典礼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1909年6月9日1907年马克·吐温到英国访问,途经明尼阿波利斯(美国城市),在那儿他碰到了弗朗西丝·纽纳利,马克·吐温昵称她弗朗西丝卡。马克·吐温有许多叫做水族馆俱乐部或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