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象征派诗人,主要作品有《雨巷》、《寻梦者》、《我的记忆》等。《雨巷》是其代表作,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这一美誉。戴望舒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短诗,却在当时的诗坛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意蕴。就如同这雨中逢着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样,神秘、哀婉又凄凉。《雨巷》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蕴,又不忘收...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 ,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众星拱月的意象结构与意境生成的艺术。《雨巷》一诗的独创性首先体现为意象的创造和意境的生成艺术。该诗创造了三个主要意象 :雨巷———雨中的巷道 ,悠长冷清而又寂寥的巷子 ;“我”———在雨巷中踽踽独行者 ;姑娘———“我”希望逢着的一位想像中的姑娘。诗人又以油纸伞、丁香、姑娘的眼光、芬芳、颜色、梦、颓圮的…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读到戴望舒的《雨巷》,觉得这真是一种朦胧之美,字里行间透着青春的忧伤和哀怨。此时的夜很静,静得我能够听到自己轻微的呼吸,因为这时已是凌晨。我拿起厚厚的读本,倾心地朗读它,想走进这朦胧的雨巷,让自己的想象跨越到千里之外的浙江。那是戴先生的故乡。我要"撑着油伞,走在那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去认识那位在雨中哀怨又彷徨的丁香姑娘。  相似文献   

4.
悠长寂寞的雨巷伫立着忧伤的主人公,他痴痴地张望,久久地张望……这就是《雨巷》诗行里一幅会动的画面。好的诗歌让人感动,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雨巷》正是这样的好诗。作者用文字代替画笔,既描绘出了主人公在雨巷中翘首企盼的画面,又让我们体会到了那充满忧伤和苦闷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中职学校进行《雨巷》一课的有效教学?通过策划组织表演展示等学生活动,增强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主动培养审美能力来实现。怎样实现《雨巷》的教学重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在导入的环节播放《雨巷》歌曲,让学生感受这首诗被演唱出来时所能传达的感情。《雨巷》是一首音乐感、画面感都很强的现代诗歌。在总结阶段,我回答了学生"为什么要学《雨巷》""学《雨巷》对我有什么用"的疑问,实现《雨巷》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们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知道戴望舒是在高一,走近戴望舒是在高二,这样一个进程中,没有桥梁,有的只是他的一首《雨巷》。我想,我很想,如果可以,我也试着写一写我的“雨巷”,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雨巷,更没有雨巷让我漫步其中,让我从容地品尝我的忧伤。《雨巷》写得很轻柔,很凄婉,很清幽,也很隽秀,甚至有些缥缈。诗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正是对我落寞情怀的另一种表达,与我心中那根不安份的琴弦产生着希望中的那种共鸣。尽管如此,我却与戴望舒有着极大的不同。说是共鸣,只因为他有一首符合我目前心境的《雨巷》,它有着我一直喜欢的那种韵调,更有…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是二十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诗人。因发表脍炙人口的《雨巷》一诗,而有雨巷诗人之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七年,是一首象征性的诗。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速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  相似文献   

8.
小巷苏州     
苏州的小巷用石子和青石板铺砌而成,即使在雨天,走在上面脚也不会潮湿。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巷是  相似文献   

9.
张慧全  王翠娥 《现代语文》2006,(12):117-117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二十年代中国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其审美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品味:  相似文献   

10.
1928年8月,戴望舒在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综合性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一组诗(共三首),其中一首名为《雨巷》。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描绘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我"和"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迎面相遇又擦肩而过的场景。但是这首诗的音节特别柔美、和谐,在当时就被叶圣陶先生称誉为"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而这时,戴望舒还是上海震旦大学的一个学生,因为此诗而正式登上诗坛,并被誉为"雨巷诗人"。  相似文献   

11.
《蒹葭》是《诗经》中的著名篇什,《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品。这两首诗,在意蕴上、艺术上,都有一致性。这种一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内容,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永久的魁力,应该拨动整个人类的心弦,而要如此,就必须表现出人类心灵和生活中那些普遍、永恒的内容。《蒹葭》和《雨巷》正是这样的作品。 《蒹葭》描写一个小伙子向往着中意的姑娘,他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不管路途的险阻、悠长、高峻、曲折;但怎么也没找到,她既象在水中央,又象在水中洲,还象在水中滩,不知究竟在何方。《雨巷》描写一个男子“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也“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也象他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他好象看见,“她静默地走近”,然而又“象梦一般地”  相似文献   

12.
雨巷     
一 “撑起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句子,那些文字组合成一幅熟悉又陌生的画面,竟与脑中令我魂牵的影像一拍即合.顿时,一切文辞,一切藻饰都变得庸碌又黯淡;取而代之的是那条湿湿、凉凉的雨巷…… 我将雨巷结成一个个美好的梦,于是雨巷又成为我残梦初醒的地方. 我时常来到那条雨巷,不知是回忆,还是幻想?  相似文献   

13.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已有的《雨巷》教学案例来看,大都是紧紧围绕着《雨巷》中多种意象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和启发式互为补充。这种教法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不利于学生新诗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雨巷》这一类新诗,我们要对其教学内容除旧布新。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领略《雨巷》的意象美,感悟《雨巷》的意境美,品味《雨巷》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4.
<正>戴望舒的《雨巷》创作于1927年,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忧伤哀婉、情感的回旋往复、语言的精雕细琢和音韵上的沉郁舒缓成为了新诗史上的名作。此时,新诗从1917年胡适的发轫之作到戴望舒的《雨巷》已经走过十年的路程,其已经呈现出自己的鲜明艺术特征,下面,我以《雨巷》为例,对其艺术特征作一基本的梳理。一、从结构上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大致相同,只有第一小节的第四句"我希望逢着"变成  相似文献   

15.
胡海鹏 《学语文》2003,(4):36-36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三个主要的意象:我、姑娘、雨巷。一致的看法是:“姑娘”象征理想。而“我”、“雨巷”是否有象征意义,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以为,“我”、“雨巷”不仅有象征意味,而且与“姑娘”这一意象一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6.
雨巷     
独自蜷缩在喧嚣的一隅,捧着一本诗集——《雨巷》。 读着,读着……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喧嚣早已没有了。有的只是一条长长的雨巷。而我就蜷在雨巷的一角,看了看周围,天色不早了。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细针似的雨丝。  相似文献   

17.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讲《雨巷》这首朦胧诗,按惯例我照教科书把它讲成了一首政治诗。1927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的一年,反动派对革命青年进行疯狂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堕入了深渊,他们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9.
《雨巷》一课通过充分预设,围绕“诗中的姑娘”与“我”究竟是相对而行还是同向而行”这个亮点问题达到实时生成,本文就《雨巷》一课的预设与生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雨巷》读解姜飞七十年前,当戴望舒于不经意间顷刻挥毫而作成《雨巷》时,他大约不会想到这阕短章会在二十世纪未依然引人注目,甚至不少大学者也纷纷捉笔评点,却又待论殊异──台湾余光中先生论道:“以今日现代诗的水准看来。《雨巷》音浮意浅,只能算是一首二三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