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阳的学说和工夫是基于纠正阳明后学之弊而建立的。其"良知说"一方面将王阳明的良知学与易学之精蕴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又将周敦颐的无欲说和良知学贯通起来,从而丰富了阳明的良知学。刘阳为学最鲜明的特色则是重践履实功,并以此著称于世,是江右王门修证派之大家,而其工夫论主要是在具体指点学者的用功中呈现出来的。他正是通过实际的践履工夫,真正地践行圣贤之学,故成就了圣贤人格。这正是阳明学的一大特色和贡献,也是江右王门的最大特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基于王阳明及后阳明时代的明代中后期江右地区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缘环境,可以将赣州归入以"新界""流民"为主动脉的阳明学的地缘系统,而相对应地把吉安等地归入以"族群""人缘"为主动脉的阳明学的血缘系统。赣州在阳明学的地缘系统中更多的属于"事功性地缘",与吉安等地的师承性和家承性地缘有不小区别。在后阳明时期,赣州王门显得并不那么活跃和持久,较之阳明时代,无论影响力还是辐射面都有递减之势,而吉安的情况正好相反。因其师承性、家承性的地缘文化特征,在阳明尤其后阳明时代成为全国传播和发展阳明学的中心。基于比较论的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吉、赣王门成长过程的差异性作剖析。  相似文献   

4.
王守仁一生广收门徒,因此,自阳明心学产生后,王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据《明史》记载:“(王守仁)门徒遍天下,流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儒林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一百七十》)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中,王门后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王门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皆与王守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在《明儒学案》中,黄宗羲以“人文地理位置”作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王门后学划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大派系,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依次论述与评价了这些学派及各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同时,黄宗羲还设《止修学案》和《泰州学案》,极赋否定色彩地论述了止修学派与泰州学派的理学思想。黄宗羲对王门后学的揭示与评价,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而且为后人研究明代理学史,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5.
孙应鳌无疑是黔中王门最具代表性人物,其学之形成与其地位之确立,无不与其心受阳明心斋之学于徐樾与罗洪先、汝芳、蒋信、胡直、赵贞吉、耿定向、耿定理等王门后学大师级人物之影响,他们彼此"相切劘、发挥良知、张望眇悟",通过彼此之"参政、巡抚"的政治生涯,以及大量学术上的面晤与神交,共同推动着黔中阳明学在明中后期步入全盛,与此同时,这些史实亦对作为黔中王门大师级人物孙应鳌的思想系统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7.
马廷锡是王阳明在贵州著名的黔中王门再传弟子,其心学之传得于当年王阳明在黔中的及门弟子蒋信。马廷锡的心学活动涉及贵州、四川、湖南三省,早年问学求道、任官行道,中晚年广交王门后学,在贵阳讲学长达三十余年之久,继王阳明、蒋信之后,在贵州掀起第三次心学讲学高潮,将黔中王门推进到成熟阶段。马延锡及其子、孙三辈均有功于阳明心学。马氏家族不愧是黔中王门著名的心学世家。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与贵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在贵州只住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其黔中弟子相对较少并且不为黄宗羲等人所熟悉是很正常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应像《明儒学案》那样阙如不记。黄宗羲之所以会如此漠视黔中王门,可能与钱德洪有一定关系。关于黔中王门,日本学者永富青地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依据。阳明刚到龙场时,由于精神上的极度郁闷和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放到超越式的内心“悟道”上,于是便有了“龙场悟道”这样的思想创新。但随着政治待遇的改善和对黔中社会的逐步了解,阳明又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当地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上。因此可以说,阳明黔中讲学的目的,主要是想在黔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不是为了王学的传播和门户的扩张,这无疑是王阳明为贵州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北方王门是明代阳明心学"王门七派"之一,而洛阳王学又是北方王门的主力军.此派学者在学宗阳明的基础上多有发明,为阳明心学北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时蔚为北方大宗.它即是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学派,也是传承"洛学"的重要学派.  相似文献   

10.
袁莉 《文教资料》2012,(1):73-74
"致良知"是阳明学的核心和基石,也是王阳明一生讲学的宗旨。"致良知"说包括"良知"本体和"致良知"的工夫两个重要部分,本文从这两部分的哲学涵义出发,进而探讨"致良知"思想对现代主体性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心学以"心体"立论,既强调普遍之理为心体的内容,又赋予心体特有的情感—心理体验。王阳明实现了普遍之理与个体之心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种包含"二重性"的心体超越了朱熹"性即理"的观点,显现出心体特有的灵动性和内在的张力。心体的"二重性"对中国人灵魂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心学历史演进来看,以二重性为表现形式的内在紧张,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在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王阳明的个人经历及明代驿站分布图推知,王阳明或阳明学进入福建的路径大致有三条。然正德二年王阳明入武夷山时讲学传道的可能性极小,而阳明在正德十二、三年巡抚南、赣、汀、漳期间,通过军中讲学、随地教化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学说传播到闽西南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而言,王阳明路经并驻扎的闽西上杭县和"漳南战役"的主战场后又奏请设县的闽西南平和县,可以说是当时王阳明在福建讲学教化的两个主要区域。正因为王阳明与闽学真正发生关系是正德十二年以后,所以他对闽中讲学的关心,也主要集中在中晚年。尽管黄宗羲淡化处理闽中王门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因此得出福建地区稀见阳明学者,因而也不存在"闽中王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5年以来,贵州阳明学界秉承“坚守与传承”的精神,通过四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一心一意完成了一件大事,即恢复了《明儒学案》缺载的“黔中王门”,获得海内外学界的认同。此外,贵州学人不仅在全国率先出版阳明学大型刊物——《阳明学刊》,而且大力搜集、整理、出版相关阳明学文献资料和阳明学论著,并在阳明学核心概念、阳明学哲理探析、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一会一堂”“两院三中心”的局面。贵州成为中国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亮  王薇薇 《学子》2015,(4):68-69
王阳明是儒家近千年来继朱子后又一集大成者,于学术、政治、军事等领域皆有卓著成就。其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体系,将儒家思想推上了新的高峰。如孔子一般,王阳明也是个笃实的教育家,其弟子遍布中国各地,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泰州、楚中、北方、闽粤及黔学、赣学等数个学派[1],嗣后心学更是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形成域外阳明学[2]。由此可证实,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是成功有效的。其主张的教育要顺应儿童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等原则也与卢梭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研究阳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阳明先生逝世之后,阳明学发生了分化,主要后学流派有江右学派、泰州学派和浙中学派等,其中以江右学派最得王学真传。本期就以江右学派的三个人物为例,来分析其思想及其对王学的实践:《阳明学派佛儒调和论的发展困境》主要通过对邓元锡《论儒释  相似文献   

16.
阳明心学的主要势力之一,就是江右王学;江右王学的核心代表,就是邹守益。邹守益在学术梯队建设、建造书院、刊刻语录、传播心学等方面,对阳明心学做了杰出贡献。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王阳明与邹守益无话不谈,将自己的心思与学术主张经常与邹守益分享,并敦促邹守益讲学必须坚守“致良知”路线,从而进一步表明邹守益之于阳明心学的重要地位。邹守益这个案例亦提示我们地域性传播和发展对扩大阳明心学的影响具有特殊且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场悟道”乃是中国思想史叙事结构最值得纪念的象征性事件。它不但标志着王阳明已突破了生命磨式的大关大隘,实现了个人心性体验上的大跨度飞跃,而且也预示了全国最早的地域性心学学派——黔中王门的形成,影响后世可谓既深且远。贵州思想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实大有赖于王阳明在当地的讲学弘道活动。历代地方学者大量与心学思想有关的话语言说,已构成明显的价值与知识互动的连续性学术谱系。  相似文献   

18.
楚中王门蒋信为王阳明在龙场及门最早的亲炙弟子,其学兼王阳明、湛甘泉,又受湖湘学派传统的影响。他心学视野中的理气、心性思想独特,其即用即体、体用合一重功夫又不忽视本体的理路,在一定意义上都开启了王学后学论心、性、气,本体、功夫主要议题。在王门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浙江台州与绍兴、宁波毗邻,或许是这一地缘优势,明代中后期的台州有一大批阳明学者,既有黄绾、林元叙、林元伦、应良、金克厚、赵渊、叶慎、林应麒、石简、潘瑊、李一瀚等亲炙王阳明的弟子,也有王宗沐、叶良佩、黄承文、黄承德、林文相、吴国鼎、王士性等王阳明的再传门人。来自浙中、粤闽、江右的阳明学者,包括王阳明本人,与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著称的天台山之间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以天台山为中心,对王阳明本人及其弟子与台州之间的关联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黔南是贵州境内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明代中期开始,阳明心学在黔南地区得以传播,一百余年间,以都匀为中心的黔南地区崛起成为黔中王门的"五大重镇"之一。以阳明心学为主流的儒家文化促进了黔南教育文化的发展,使黔南成为贵州儒学文化最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