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种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除了备好课,讲好课,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职责。对学生的优点要肯定、表扬、奖励,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批评教育乃至惩罚。奖励是对其行为的鼓励,而一般意义上的惩罚则是对其行为的抑制。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手段,不过奖励这种手段是正面的褒奖学生,运用起来很方便,副作用小,而惩罚手段的运用,则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惩罚不当,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求学路上两件小事的叙述,分析了学校教育中奖励和惩罚的运用。认为奖励和惩罚具有同等但相反的效果,对于学习而言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运用好奖励与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金捷 《文教资料》2010,(5):151-153
在当前中学教育实践中.对违纪学生的惩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其实,将合理的惩罚制度及方式运用于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惩罚教育观和惩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冷静分析学校教育者的惩罚教育观.并深入思考如何正确地运用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4.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罚体验 的学生是不健康的学生,如果我们确实致力于把学生 培养成适应社会同时也是个性发展的人的话。 在教育中,奖励或许是最贴近善的手段,但是,并 不存在与之相对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要想 当然地把同样是作为手段的惩罚误解为是最接近恶 的。教育中大部分惩罚的出发点正是朝向善的。我们应 该努力的,不是空谈教育中应不应该有惩罚和实际中 是不是有惩罚,而是如何使奖励与惩罚作为教育手段 相互匹配得更好、更艺术,以及因为教育惩罚的合理 化、科学化而避免极端事件的反复出现。可以说学校 中,没有不曾惩罚过的教育者,也没有不曾受过惩罚的 受教育者。 问题之一是我们有必要好好学习如何惩罚,正如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6.
慎罚 巧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文雅 《班主任》2004,(6):18-19
惩罚作为奖励的对立统一面,也是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的一种激励手段.如果我们只奖不罚,那就无所谓奖罚分明.惩罚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手段,它的存在自然有它合理的一面.值得探讨的是:我们应怎样合理、科学地运用正当的惩罚手段以谋求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纪律处分也叫惩罚,是学校在对学生严格要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受处分的学生确信自己行为的不当,认识和改正自己的过失.同时,也可教育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它同奖励一样,同样具有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奖励旨在教育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要怎么做;而纪律处分则是要使学生知道不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实践告诉我们,正确使用纪律处分这一教育手段,不仅对于促进违反纪律的学生悔过自新,改正错误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不注意正确使用纪律处分这一教育手段教育学生.一种是对违反纪律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中,教师常采取各种教育措施诸如惩罚、奖励来引导学生朝着教育既定目标发展。几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皆认为:奖励比惩罚好、表扬比评批好。然而,如果学校教育中完全摒弃惩罚,那也是很不合适也不可能的事。了解惩罚是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模式的,如何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而减小负面影响,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中,人们要理性的、全面的认识"惩罚",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正面教育为主原则、尊重原则、平等原则、最轻原则,合理运用,惩罚有度。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教育中,人们要理性的、全面的认识“惩罚”,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正面教育为主原则、尊重原则、平等原则、最轻原则,合理运用,惩罚有度。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是对其行为的肯定与否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个性形成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对  相似文献   

12.
惩罚在学校中一直是争议颇大的一个问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究其原因在于,惩罚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旦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对学生起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惩罚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好惩罚的度,规避惩罚的风险,使其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的教育,面临“奖”与“罚”的选择时,大多数的教育者都会选择“奖励”,避免“惩罚”,杜绝“体罚”,学校和社会也是这样大力倡导的,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如硬币也有正反两面一样,这种教育是不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举起“惩罚”的武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惩罚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通过类似视力矫正式的活动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自觉改正,是一种善意的挫折,真诚的帮助。由此看来,我们不但不应该丢弃惩罚教育,而且要合理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奖励与惩罚是学校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但奖惩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对青少年来说,奖惩还可能对心理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进一步形成他们对自己是否负责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朱海英 《成才之路》2013,(22):16-1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要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正确运用惩罚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其理论依据、奖励和惩罚的关系问题、关于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奖励误区和惩罚误区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某学校领导在年终表彰先进教师时,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奖励项目,即奖励三天时间,让先进教师在三天假期里好好休息,处理一些家务,先进教师感到非常满意,说校领导奖励到了点子上。原来这些先进教师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务事较少顾及,连辅导孩子也没时间,欠了一份感情债,如今有了假期,就得以补偿了。 现代管理学把这种奖励称为奖励的软件开发。奖励按功能可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是指奖金、奖品、奖励规格、奖励名额等是奖励的基础,软件则是指奖励的形式,也即是奖励的艺术,软件运用得当,能使硬件成倍增值,对奖励对象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软件运用不当,则会使奖金失去魅力。有些学校领导常常抱怨学校经费有限、奖励难搞,这些领导只看到奖励硬件,却忽视了奖励软件,奖励硬件固然要一定投资,但软件则无  相似文献   

18.
今天 ,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良好个性品质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一名教师或是一位将终生从教的师范生就必须适应时代对教师岗位的要求。下面是我们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所列出的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灵敏的觉察你应该能够经常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即时加以表扬。一句表扬的话 ,一次友好的微笑 ,一个自然的鼓励动作 ,对学生都是一种支持和鼓励。但在他们做得不够好时你也要马上指出 ,并向他提供更明智的行为范式。如果一个学生非常顽皮 ,你首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使他的顽皮倾向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你不…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安东·谢妙诺雏奇·马卡连柯(Anton·Semyonovich·Makarenko)认为:纪律是自觉的纪律,属于道德范畴;纪律首先是教育过程的结果,然后才能成为一种手段.纪律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个人提出要求,进行道德和纪律谈话,教育者合理使用惩罚和奖励,以及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来实现.他的纪律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纪律教育的主要意义和启示在于:学校纪律教育应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和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教师应提高教育技巧,尊重和要求学生相结合;学校管理者也应加强纪律领导,进而促使学校纪律教育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既然惩罚这一现象在实践中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这一特定的现象,在理论上给予合理的分析。一、正确区别批评、惩罚与体罚批评是指对学生犯错误时有针对性的口头的否定性评价,在实践中是允许的,而且也是有效的。惩罚与体罚向来联系较紧,在日常生活中,常被混同。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