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在位间,取得了为后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作为一名统治者,唐太宗是优秀的,然而作为父亲,从贞观朝皇子们的教育成果看,他并不成功。文章以太宗的皇子们为对象,分别对太宗为教育皇子们而设置的机构、配备的师傅、内容、教育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众皇子情况纷繁复杂,文章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为三大部分:太宗诸子简介、太宗皇子教育、太宗皇子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2.
"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1]政权接班人的问题,在整个封建王朝中事关重大.哪一位开国皇帝不像秦始皇那样,希望子子孙孙万世而为君.打江山不易,守成却更难,为了江山永固,为了中央政权的强势与稳定,历代统治者在皇子培养、亲王管理制度上可谓煞费心思.唐朝初年,刚历经隋末唐初朝代更替的统治者们借鉴亡隋的教训,吸取历代兴亡得...  相似文献   

3.
皇子封王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经常发生,唐王朝也不例外。其中,又以唐太宗时期和唐玄宗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皇子封王各具特点。唐太宗给予皇子的封王称号大多沿用古代的诸侯国名,他不仅把王子调到地方任军政、行政长官,而且还给予王子实封户;唐玄宗给予皇子的封王称号则基本沿用州名,他把王子集中在十王院、百孙院中,虚授给他们官职,并不到任。  相似文献   

4.
郭晶  易帆 《中学教育》2007,(6):28-30
明清皇子,无论是追求盛世的文治策略,还是开拓疆土的赫赫武功,才能和智慧都源于其早期所接受的教育,而其中皇子老师的教诲又是重中之重。选择正确老师,有时就意味着盛世的来临;选择错误老师,有时就意味着国运的衰败。  相似文献   

5.
康熙大帝共有子女55人,皇孙97人,康熙对子孙的教育特别认真,也特别严格。在皇子中,没有不学无术的庸人,也没有胡作非为的纨祷,他们都有一定的素养,有一技之长,其继承者雍正、乾隆尤甚。  相似文献   

6.
恭亲王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深夜,整座紫禁城沉浸在梦境之中。子夜时分,静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乐道堂里,一男婴呱呱坠地,啼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给死气沉沉的紫禁城增添了一些生机。爱新觉罗家族又一个皇子降生了,这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皇子,在其以后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集杜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具特征。北宋中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王安石在他的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诗,黄庭坚的集句诗也多使用杜诗。这个时期集杜诗的特征是在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甫诗句。南宋前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杨万里写出了完整的集杜诗。南宋后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宋代集杜诗的高潮期,文天祥取得了集杜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开创了集杜诗入乐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犬父有虎     
《良师》2010,(2):50-50
南陈后主叔宝在位期间,耽于享乐,荒废朝政。他宠幸张丽华,为博美人开怀,竟违背祖制废弃前太子陈渊,立张丽华的儿子陈深为太子。此举遭到尚书仆射袁宪的极力反对,无奈二皇子陈深确实聪明敏慧,举止庄严,很得人心,加之皇帝一意孤行,袁宪只能徒叹奈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宋代江南麦作的讨论,认为南宋江南麦作扩大的原因是军事上的需要。朝廷向百姓征收麦租,这是南宋江南麦作扩大的根本原因。南北对峙结束后,江南麦作又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探讨宋代的奖励政策对其科技发展的影响。宋代因其战争频繁,统治者鼓励武器的发明和创新;又因宋代国土狭窄,且南宋时偏安江南水乡,发展经济的需要,促使统治者对造船技术的创新实行奖励,奖励政策促进了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成书仓促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对青海蒙古札萨克世系的记载多有错讹之处 ,佟佳江先生所著《清史稿订误》一书业已作了部分订误。本文在此基础上 ,主要根据 1996年 12月影印出版的《光绪朝朱批奏折》、北洋时期《政府公报》第2 0 2号、《清实录》、《清代蒙古官吏传》和《蒙古世系》等史料相互印证 ,对该表予以再订误 ,旨在使之益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春秋诸侯媵妾婚有关问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羊传》关于“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述一直被当作春秋时期媵妾婚的定制、常态。但除了《春秋》所载鲁伯姬嫁宋,卫人、晋人来媵的事例外,难以找到其它例证。《左传》所载多为诸侯娶一国,由嫁女陪嫁蛭或娣。目前著录的媵器中,以一器铭一女,两国通婚为常态。这与文献记载相合。以一器兼铭两女,共嫁一夫的三国通婚为辅。尚未见一器兼铭三女,四国通婚的媵器,这说明“诸侯一聘九女”不是媵妾婚的定制。一般来说,几国通婚就构成几国婚姻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14.
大蒙古国时期(1206-1271年),一些蒙古诸王出于统治的需要,任用儒士为他们服务。诸王身边从事职的汉人必Du赤、投下官员,他们还有意识征召名士Zi访治道,召用儒士充当家庭教师教育子弟。儒士与蒙古诸王的接触,对蒙古统治阶层了解中原物制度、改变他们的观念,进而促使他们逐步改变对中原的统治方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成书仓促,不遑考证,<清史稿·藩部世表三>错讹之处不绝如缕.在佟佳江先生<清史稿订误>一书的基础上,运用十几种史料相互印证,对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的杜尔伯特部札萨克的世系年表予以再订误,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6.
焦延寿所著《易林》一书大量援引了《左传》中的典故和词语,其中有不少林辞涉及到《左传》中的君王公侯,事情多为君王公侯们的家庭纷争和国家交往。焦延寿对那些贤明重礼的君王公侯进行了赞美,而时那些荒淫弃礼的君王公侯则大加谴责,从中反映出焦延寿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尤其是儒家的重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何进欲诛宦竖,密召诸侯进京,董卓接诏即统大军进犯京师;宦官诛杀何进,造成宫中大乱,董卓乘乱控制了朝廷,妄行废立,激起公愤;曹操发矫诏,召集十八镇诸侯共讨董卓;各镇诸侯自相吞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诏命征伐诸侯,先后破吕布、除袁术、灭袁绍、收降刘琮;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而导致三国历史形成。章论述了三国历史的形成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公子流亡外国的现象已很普遍,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对重耳流亡经历的个案分析,考察春秋时期流亡公子境况的大致情形,可得出公子流亡外国的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公子与收留国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利益关系;多数公子在流亡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经济状况;返国为君的公子只占流亡公子总数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公子默默无闻,还有的公子在流亡中被杀。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江淹先后进入刘宋始安王子真、新安王子鸾及建平王景素幕的时间及其过程,对历来的各种说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蒙古王公对"五族共和"政策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起义后满族亲贵被迫同意清帝退位,而蒙古王公担心语言风俗不同,难以见容于汉族,仍然态度强硬地尊戴清室,反对共和。由于革命党人不断地阐述其民族平等思想,宣传“五族共和”,蒙古王公对“五族共和”的态度终由抵制转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