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一些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热播,各种体例、各种档次的穿越电视、小说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流传着。《穿越时空的少女》《清梦无痕》《绾青丝》……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热门书籍。这个"众中之一"的文体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挤占孩子们的闲暇阅读空间,正在向他们的生活渗透。很多家长为孩子迷失在这样的文体里而担忧。(4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
锄禾日当午     
在教学《锄禾》这首诗之前,我就担心教学效果会不好。因为孩子们对这首诗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诗,人人都会背。怎样才能打破孩子们原有的思维定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打造一个精彩的古诗文课堂呢?我思索着。  相似文献   

3.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电影《五朵金花》里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时勾起我对蝴蝶泉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每天踏进教室,琅琅的读书声扑面而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悠然流过每一张幸福的小脸;"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传递着孩子们的快乐。一双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满耳平仄起伏、合辙押韵的诵读声,经典带着它特有的生命力穿越时空而来。那一刻,一种轻柔的温暖浸润着我,一种淡淡的甜蜜充盈在心头,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圣诞临近,我再一次教我的学生们唱这首欢快的圣诞歌曲《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欢快的歌曲配上精美生动的卡通动画,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有一个在学校小提琴队的孩子边唱边做出了拉小提琴的动作,我对他报以鼓励的微笑。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刘绍棠先生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写道,他在小学上语文课时,田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四年讲述了一千多个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小学语文资源比刘绍棠当年读书时已多了几十倍、几百倍,我们能像田老师那样,持续不断地用中华民族的母语故事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7.
想入飞飞     
遥远的海雅国里,居住着两种人:鱼族,人族。媛媛就是属于鱼族,她很爱很爱人类小孩,因为每个小孩都有一颗水晶般的心灵。 可最近几天,媛媛却没有听见孩子们的笑声,她发现孩子们的目光空洞。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这些孩子都失去了"灵"——也就是我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带着你的梦想,带着你的希冀,飞,一起飞,自由快乐地飞,飞过花季雨季……”。这首《蒲公英》的诗写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在明光市涝口小学校园里,也有一支师生们喜爱的蒲公英,她在孩子们心中手上放飞,无论春夏秋冬,都轻飚着美丽的花絮。她就是我们的校刊——《蒲公英》。  相似文献   

9.
孩子,我梦到你了! 那一天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那是一首优美、亲切、能激起孩子无限遐想的小诗。整节课,孩子们沉浸在蔚蓝色的大海中,想像着与浪花嬉戏、寻到贝壳的惊喜。我知道他们很想去看看大海。下午,年段举行“跳羊角球”比赛,孩子们一到操场上,就像脱缰的野马开始狂奔,  相似文献   

10.
偶遇长诗     
吴良 《师道》2010,(2):55-55
从昨天开始,晨诵的内容被圈定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上,是顾城的一首长诗。全诗共10节79行,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个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关中东府合阳县黄河边,因为三门峡大坝拦河截流,造成一带湿地。湿地现出一眼涌泉,于是有舆论认为此即为《诗经》首篇之"河之洲"。本文即从周、召分地起论,再细说关雎鸟和荇菜的产地,明辨了此处并非《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之洲"。  相似文献   

12.
动画片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与恶的判断。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动画片一度处于辉煌阶段,比较出色的代表作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而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武松打。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的小说、连环画早已深入孩子们的心中。但到了八、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水的秘密     
活动背景 每天小朋友洗手的时候,都在盥洗室里停留很久。每次老师都会不断提醒“不要玩水”,而且还要一再催促“快点”,但是。孩子们还是留恋于此,盥洗室的魅力如此之大,似乎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随着对《纲要》的学习。“发现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热点,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指导思想时常驱使着我们,针对这一情况,随着天气的变化,孩子们衣服穿得少了,  相似文献   

14.
春天     
创作灵感:这首歌创作于2009年7月3日晚上。暑假刚开始,酷暑难耐,我对妈妈说:"还是春天舒服。"妈妈说:"对呀,明天要上作曲课了,你写一首歌唱春天的歌吧?""行!"我于是略加思索,边说边唱,《春天》就这样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教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杜甫的《绝句》。  相似文献   

16.
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建国大业》的过程中,笔者有意地观察孩子们的表情,不禁心潮澎湃。《建国大业》——90后孩子的顺利观看,让我感到在这冬日里厚厚的积雪没有一丝寒意。  相似文献   

17.
郭琼 《小学语文》2011,(1):21-22
【设计理念】《识字4》是一篇识字课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夏天里活动的小动物,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情趣盎然,这为我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学环节提供了依托和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老家有个年俗,过年守岁,相传孩子们都在大年夜长个子。大人和孩子事先约定,孩子们藏在囤后或磨跟,到了年午夜,大人们就叫着孩子的乳名喊:"狗娃,你在哪里?"回答:"我在这里!"问:"你在那里干什么?"回答:"我在这里长个子!"问:"长多高啦?"回答:"长得像门前的大杨树一样高啦。"至此,这项年俗就履行完了。大人下饺子,孩子吃饺子,放心地长个子。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无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但是关于这首词中的"三山"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该词系李清照在建炎四年(1130年)春"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章安)"时的作品,词中的"三山"应是现在位于台州椒江的"三山",而不是山东蓬莱三仙岛,更不是其他别的地方。她的另一首堪称"咏梅"杰作的《清平乐》,也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收获之一,写于去章安后,与《渔家傲》构成了颇有意味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20.
夏学杰 《师道》2014,(11):58-59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