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一些独生子女的弱点:自私、任性、惟我至上等。下面几位班主任老师品出了这些学生心灵世界的"荒芜",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在他们的心中升腾,他们把"爱"的种子播洒到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已经是独二代。他们是家庭中的"太阳",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尽一切可能为他们铺就一条健康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家教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一个“独”字。伴随这一特点,形成了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条件。从积极方面看,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简单,经济负担相对较轻松,长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心和爱抚孩子,家庭也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用于孩子身上。这无疑为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但是,这一特点也包含着若干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  相似文献   

5.
林亚冰 《教师》2014,(16):21-21
正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此后出生的子女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一代"),时隔三十几年,独一代已进入了工作、婚育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我国将面临"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新家庭超过千万,形成了"独一代"遭遇"独二代"的局面。"独一代"如何养育"独二代",幼儿园又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新问题?一、"独一代"父母的特点(1)"独一代"父母学历高,注重幼儿教育。"独一代"的个性鲜明,在教育幼儿上有独特的见解。80后父母比自己的父辈更加要求幼儿优秀。自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家庭进入了小康水平,同时科教兴国的声音愈来愈强,父母都认为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立足社会,"独一代"在教育资源充足,父母重视教育中完成了学业,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人应该是既有道德,又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现在中专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几代人都把眼睛放在一个孩子身上,甚至剥夺了孩子自己关心自己的权力,更谈不上启发孩子关心别人了。中专学校由于专业要求,有的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造成了学生自己不会关心自己,自己不会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7.
把好课堂教学的"道",即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真正的高效课堂一半发生在课堂上,一半发生在课堂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更离不开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搞好课堂改革同样也要握好"术"这把剑。用好这把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也就是要在课堂上讲"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先生笔下曾经谈到过扼杀儿童的两种方法是——"捧杀"和"棒杀"。所谓"捧杀",就是过分地宠爱、溺爱。所谓"棒杀",无外乎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操之过急。相信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爱成为孩子不幸的罪魁祸首,可是,当"捧杀"和"棒杀"以爱的名义落到没有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的孩子身上时,这"捧"这"棒"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让孩子"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起,我国的生育政策逐渐由"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和鼓励生育,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非独生子女家庭。面对二孩的到来,大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与疏解,可能会抵触弟弟妹妹的出现,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家长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养育多子女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家庭教育理念亟待更新,为此,家长要多途径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理论,主动参与大孩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帮孩子扩大社交范围,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为大孩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是我们教育的任务之一。在实施计划生育的今天,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容易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进行"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无疑是克服学生身上弱点的三大良方。  相似文献   

11.
东方峰 《家长》2015,(2):28-29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强,不懂得与人共享,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相反,过分谦让的孩子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家长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长铗”考     
"铗",朱熹、王力等认为是"剑把"之义,值得商榷.通过考证可认为:"铗"即是剑,是"剑"的一音之转.  相似文献   

13.
<正>"80后"小夫妻陈方和汪清,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也没少受"众星捧月"的待遇。前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女儿洋洋。他们会让洋洋复制自己的童年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城市儿童已经进入‘独二代’时代,失去了‘独一代’儿时‘小皇帝’的待遇。"近日,研究机构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以下简称"艾索")发布调查报告。记者发现,"独一代"父母在教育"独二代"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现象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少先队员一般属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缺乏自学、自理、自律、自强、自护的自觉性,表现为“四独”:一是行为独,自私冷漠,缺少正义感和同情感;二是生活独,上无哥姐,下无弟妹;三是作风独,任性、懒惰、依赖、奢侈、浪费;四是习惯独,非劳化、高消费是个共性问题。要把“四独”转化为“五自”,促使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成才,成为“四有”新人。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如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似乎已成共识。于是,激励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呼声越来越高,社会舆论也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罚性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教育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错误或不良倾向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只好能不看的不看,能不说的不说,能不管的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下去"谈罚色变"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和教育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成性资源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一旦被我们教师有幸遇到,它就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有一双妙手偶得的"慧眼",及时捕捉教学生成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双妙笔生花的"巧手",善于把教学生成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教学生成资源,从而为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当年的独生子女如今已成为“独一代”父母、“独一代”教师,他们与“独二代”学生构成了“三独链条”。“独一代”教师是“三独链条”的中间环节,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当“独一代”教师“遭遇”“独二代”学生,擦出了不小的火花,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孩子的成功,80%来自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工作,更离不开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因此我一直都很重视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为此也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其中感受最深的应是慢慢崛起的"80后"家长了。印象中,"80后"是颇受争议的一代,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身上形成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问题。当他们为人父母后,无形地把这些问题传给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有这种体会:教一个学生比教十个学生还累。这"一个"学生便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近期的语文课堂总感觉孩子们提不起精神,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其他同学更多的是在作"壁上观".面对优生的"精彩异呈",为师者不得不自我反思:为何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竟陷入了"一鸟入林,万鸟齐喑"的局面?问题究竟出在我的身上还是学生身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