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假释程序是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假释意见书,法院组成合议庭作出裁定。现有制度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犯罪人作为减刑假释的直接获益人,被排斥在程序之外并不能保障犯罪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假释使用率被执行机关人为降低。减刑假释本质都应采用权利说,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且优劣互补,只是具体执行方式不同,因此减刑假释应当实行申请制,由犯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减刑或者假释并先行提出申请,执行机关提出意见书,法院居中裁定。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有利于司法机关选择真正适合犯罪人的执行措施,提高犯罪人改造的积极性,使得对犯罪人的改造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同时也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救亲情切”在审案过程中作为可被考虑的减刑因素,秋审条款和奏定章程却没有对具体减刑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审判官借助以往成案,再通过比附的方式来断案。在秋审“救亲”成案中,从“亲”之范围、“情切”程度两个方面总结提炼出减刑条件,罪犯在符合减刑条件且无阻却减刑事由时,即可减等处罚。对因救亲致毙侵害犯亲者的罪犯减轻处罚是“孝”和“法”平衡之后的结果,体现传统法律融合人情的特征。减刑条件中“情切”程度的认定对当代正当防卫制度有借鉴意义,主要为不法侵害行为结束时间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罪犯“确有悔改表现”可获得减刑。目前,法院在“确有悔改表现”的审查认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证据的证明标准缺失、证据的审查认定流于形式、审查认定的时段存在局限性。为保证“确有悔改表现”审查认定的妥当性,促进减刑制度积极效能之发挥,应对“确有悔改表现”审查认定制度予以完善,可采取的完善进路包括:确立证据的证明标准,法院对减刑证据进行实质性审查,设置减刑奖励的事后撤销情形。  相似文献   

4.
四宜四不宜“下水作文”庐江县希望小学何为虎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下水文”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运用不当,反而会将学生引人写作的死胡同,有碍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作“下水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下水文”宜...  相似文献   

5.
校长——从管理型到领导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分开来说,这两句话的含义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把“领导”和“管理”放在同一个命题中,说“做领导型的学校管理者”,问题就出现了。何为“领导”?何为“管理”?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区别一下这两个概念。 从语义上看,领导  相似文献   

6.
减刑制度规范化初探崔萍减刑制度在我国实施已40多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与我国刑罚的目的相一致的,是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给出路政策的又一体现。减刑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犯...  相似文献   

7.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安排有“阅读下边短文《晏子使楚》,试作讲解”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对“何为者也?”一句应如何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何为者也”应该翻译成“是什么人”。“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和“是什么人”的根本分岐在于“为”,可以肯定,这里的  相似文献   

8.
疑问代词“何”一般代事,疑问代词“谁”一般代人,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并非尽然。在《鸿门宴》中,叙述樊哙闯帐后,项羽问道:“客何为者”,教参译作:“客人是干什么的?”不够准确,因为从张良的回答“沛公之参乘樊哙也”看出,答句答的是“什么人”,如果将“何为者”解释为“干什么的”,则张良的话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9.
“写作何以能教”,这是被写作学科悬置已久的问题,是写作学元问题。文章从“何为写作”、“何为可以教”、“何为不可以教”进入这个问题的内部,初步厘清写作在什么层面上是可以教的,在什么层面上是不可以教的;并对现有的大学写作教材及写作课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评析,对我们如何在可以教的层面上努力,在不可以教的层面上加以引导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试行减刑、假释的司法听证,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缺乏立法支撑,操作中体现出明显的程序行政化特点。本文从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的视角出发,论证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构想,以期促进减刑假释政策的的有效开展,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诗歌的“标准”问题首先在于对“何为诗”的本体认识上的分歧,无“标准”,自然亦无评价“何为好诗”之“尺度”。新诗其实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我们至少可以从“现代汉诗”这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现代汉诗的本体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互动、纠缠和克服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个体经验的深度、现代汉语的自觉和诗歌形式意识等必要的谈论尺度。  相似文献   

12.
“趣”     
谈“趣”、道“趣”,必先弄清何为“趣”。“趣”,“风趣”抑或“情趣”。前者言谈诙谐幽默,饶有兴味,后者情感风雅细腻;格调高雅。“趣”谈朝霞,就从这两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最流行的是啥?” “酷!”“爽!” 何为“酷”?何为“爽”?大街上涌动的“新新人类”就是答案。你看:鲜艳夺目的彩色发型,别具特色的“乞丐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迟到     
何为圆满,何为遗憾,岂是旁人所能判断——题记幸福大酒店。“恭喜!恭喜!”——“谢谢,谢谢。”时间差不多了,他还未来。也许堵车,吧。“白头到老,早生贵子。”——“谢谢,谢谢。”  相似文献   

15.
楚辞里的“羌”,自东汉王逸始注后1800多年来,莫衷一是,没有确解。这是由于对王逸《楚辞章句》“羌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句读不同所产生的。本文从语言、文学诸方面对其作了综合论析,说明“羌”当释为反语副词,全句当断为:“羌,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致力于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研究,但要将中国学批评成功地进行现代转型,首先必须澄清三个问题,即何为中国学批评的“转型”,何为中国学批评的“现代”,何为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是一项世纪性的课题,众多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而百年来的转型历史就是由这各种力量的“合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现行刑法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罪名称谓及罪状描述存在不足,表现为:罪名没能反映出犯罪的本质、罪名本身的表述存在逻辑性错误;罪状描述不精确,没能准确揭示犯罪的构成特征。建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更名为“妨碍法院执行罪”,罪状具体表述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式妨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具有强制执行力的生效法律文书,情节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变量,需从何为元宇宙与元宇宙何为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进行双重审视。进而从重设场域界限、重构主客关系、重塑传导路径等三个方面对元宇宙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遭异化、教育主体被弱化、教育介体变活化进行三重考察。并且提供四重策略:坚持价值导向,引领“数字”潮流;聚焦技术规制,驯化“数制”科技;着力队伍建设,培育“数智”人才;促进共识凝聚,汇聚“数治”力量。  相似文献   

19.
浅谈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6):169-169,173
本文参照新课标就合作学习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从“何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具体实施合作学习步骤和问题”等几方面来探讨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易》何为而作”为易学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尝试从朱子论《周易》的成书过程,分析朱子从伏羲画卦、文王周公重卦和作卦爻辞到孔子作十翼论证朱子所主张的作《易》目的是如何得以实现的。“易本卜筮之书”是朱子一以贯之的对“易何为而作”这一问题的回答。此论断构成朱子全部易学诠释工作的基础,集宋易之大成的朱子易学体系只有藉此才能得到适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