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使新闻报道更加接近群众。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些作者好用俗语,或者爱将俗语稍加改动作为标题。结果,就是这些似乎很土的标题,竟象磁铁一般将受众的眼球吸引住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语,《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群众中广泛流行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数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化。为什么俗语用在评论标题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就此作些粗浅探讨。一、俗语简练而形象,能增强评论标题的生动性。俗语通俗、简洁而又十分形象,比如“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有的还常用比拟的手法,像歇后语之类,比如说明对此事不在行,往往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民间语言是指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诗歌、顺口溜、成语典故、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民间语言通俗易懂,脍炙人口,比如毛泽东引用“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典故来形容对敌斗争,形象而生动。《官场现形记》引用“杀鸡骇猴”的俗语,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生动且有力。民间语言源远流长,举不胜举,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巧妙地运用这些民间语言,可令文章增辉,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生动性,从而写活新闻作品。在新闻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民间语言,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说服力,使作品显得生动,有情…  相似文献   

4.
在言论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格言俗语,能使文章形象亲切、生动活泼,增强言论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鲁迅先生说:“名人的名言并不都是名言,很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运用这些“名言”作为论据讲道理,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人们更容易接受。如1987年4月29日《农民日报》在“小论坛”专栏里刊登一篇文章:《“钱宽”比“屋宽”好》。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切实之举。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只有常走基层、蹲点基层、接近地气,才能正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才能挖到新鲜生动的报道素材,掌握运用好群众语言,才能将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把群众的心声带给党,真正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近两年问世的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报道,一些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其共同特点,无不在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上下了一番功夫。我们《乌鲁木齐晚报》近两年所以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成为较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之一,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它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干预生活,反映实际。新闻改革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仍须在“三个接近”上狠下功夫。观念转变是“三个接近”之保证首先要树立信息观念。过去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习惯于也有必要运用新闻工具统一思想,指导工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广播传媒经历了播出方式改革、节目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三次大浪冲击之后,以1999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复归到冷静思辨、扎实求进的平稳发展阶段。由节目主持人和群众参与即兴交流而构成的直播节目,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所带来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效应使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时效性更强了,现场感染力也更强了。但是,直播这种播出方式在拥有多方面优势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与生…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时期的新闻报道中有不少创新,出现了不少好报道,作了一些成功的尝试。不是星星点点,而是多少形成了一点气候。新闻界有的人士认为,这个变化非常可喜,可以说在两个方面有突破:一是在报道内容上有所突破,使新闻更加接近群众,更加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了。跳出狭隘的业务技术、单纯工作指导的圈子,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二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较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武汉9月16日电“让现场短新闻上头条”、“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接近群众.”这是今天结束的全国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代表们的共识。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在会上建议,明年开展一个上头条的现场短新闻专项竞赛评  相似文献   

10.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造,并在群众口中广泛而且代代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朗朗上口,易听易懂.  相似文献   

11.
大量"走基层"作品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运用是体现新闻接近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体现群众观点的有效手段,是新闻表达沟通、影响读者的快捷途径,是体现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闻文风的具体表现。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新闻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群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人物特色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接近生活的“三接近”原则,是办好广播节目的基本原则之一。毫无疑问,任何广播节目如果“远离实际、远离群众、远离生活”,都一定会失去听众,失去生命力。那么,这个“三接近”原则适合不适合戏曲广播呢?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戏曲广播同其它广播节  相似文献   

13.
与中央、省级党报相比较,地市党报更接近基层、更接近群众。但接近基层、接近群众,不能简单地就等同于贴近了基层,贴近了群众。从地市党报言论工作的实践来看,大而空、大而无当或言之无物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湖北《孝感日报》在坚持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发挥广播优势贴近群众生活杜嗣琨《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它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8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坚持自己制定的节目方针: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谈论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15.
城市报纸要宣传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宣传效果,必须大胆创新,扫除新闻报道公式化,破除陈旧、平庸、肤浅的老套子。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使报道更加接近了群众;读者也感到报纸可读可亲可信。  相似文献   

16.
城市报纸要宣传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宣传效果,必须大胆创新,扫除新闻报道公式化,破除陈旧、平庸、肤浅的老套子。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使报道更加接近了群众;读者也感到报纸可读可亲可信。  相似文献   

17.
一 鲁迅说过:“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更加有生气。”(《坟·写在<坟>后面》)这是教我们学习群众语言的至理名言。 所以要将活人的辱舌作为源泉,就是因为活人的唇舌确实是语言的源泉。语言是起源于劳动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劳动人  相似文献   

18.
张丽英 《大观周刊》2012,(20):99-99,5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固有企业党组织同广大员工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的成信,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企业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10日至12日,湖北省在谷城县举行了县市报首次新闻摄影业务研讨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给这次研讨会写来了贺信。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光羊应邀与会并作了辅导性讲话。会议认为,县市报接近基层,接近群众。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方面具有更加方便的优势。不少同志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在图片报道上抓了许多好点子,  相似文献   

20.
县市报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在波澜壮阔的十年改革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它面向基层,接近群众,触及实际,党委、政府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我国报界以其浓酽的乡土气息显示出盎盎生机。与县市报同期诞生的办报队伍,雄心勃勃,他们在小报上精耕细作,育出了累累硕果。由于县市报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编辑记者具备“多功能”的素质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