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一种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的文化形态,隐性课程与文化之间存在各种关系,是多种文化价值抉择下的产物,隐性课程致力于将隐性于学校教育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工作,通过校园、教师以及家庭和社会多元文化之间的价值协调,将隐性知识的文化价值通过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载体传递给学生。隐性课程的文化价值应以可实践性为内容的选择依据,选择包容文化发展的现代性,并以选择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为己任。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而忽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亚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问题阻碍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化的广阔视野中,课程是高校关注的焦点。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组成,隐性课程具有德育导向、启智冶关、行为规范等功能。我国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隐性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优质、服务周到的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4.
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颖  郝德永 《教育科学》2002,18(5):25-28
在传统的课程理论探究与课程发展实践中,关于课程与文化关系的问题,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命题与逻辑:课程作为文化承传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与逻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造成了课程的文化自主性与建构性缺失的弊端及后果,使课程只是作为社会法理化文化的一种工具存在。多年来,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个性、主动性、自我建构性和创造性的漠视与抹杀就是这种工具化的课程理念与实践使然。因而,转变教育观念、模式、机制与方法,必须以转变课程的文化观念、角色与品质为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以课程作为文化、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课程文化的教育学性品质为切入点和主题,探讨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以便使课程由单纯的文化工具存在转变为独特的文化主体存在,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文化,分析了隐性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隐性文化氛围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寝室文化作为学校隐性课程的一种形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大学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电大校园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探讨了隐性课程的特点及与校园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出建设电大校园文化要着眼于校园文化的文化人类学意义的普遍性,提出了校园文化的文化意义对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和隐性课程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物质、文化、精神和制度四个方面简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属性,探讨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发挥体育课程的整体功效,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笔者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义并提出体育隐性课程中的体育精神文化要素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育研究者和一线工作的教师都要仔细分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课程文化的涵义,正视课程文化的缺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建新的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特色。它的独特性突出地表现为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文化,认知性、实践性、德操性知识与经验要素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文化,纸质、音像、网络多种载体相结合的课程资源文化,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教师导学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文化,以及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文化。  相似文献   

12.
襄阳本土文化是襄阳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其内容博大、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具有不可多得的教育价值.以襄阳本土文化为核心内容,构建襄阳地区幼儿园地方课程,使襄阳文化中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得以体现,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传承襄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告文化传播的隐性要素在实施中须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化的传播要素有两类:一类是基本要素又称为显性要素,它通过信源、信息、媒体信道、对象和反馈,扩大广告文化的氛围,强化广告的信息传播。另一类是隐性要素,它通过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时空因素、文化背景、权威意识进一步拓宽广告文化的功能。广告显性要素的传播主要是受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广告的隐性要素则更广泛地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经济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影响,导致世界各国广告隐性要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就广告隐性要素在共性与个性使用中须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使广告隐性要素得以恰当的实施,使广告文化的传播达到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潜课程本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课程是中外教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自1966年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潜课程的概念到如今也只不过是三十几年的历史,对潜课程的研究目前尚处在一个未能达成统一共识的理论层面。2001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关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潜课程对这种过程的实现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附带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克伯屈的“附学习”思想,实际上已经触及了潜课程问题。时至今日,有关潜课程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但是各家各派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潜课程究竟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是存在于校内还是校内校外均有,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非预期性的还是可预期性的,是非实体性精神文化还是实体性精神文化等等,这就给予了潜课程问题以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关系密切,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把校园文化与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有效衔接,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体现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提升个人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旅游的特色在于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者旅游的过程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化的魅力日益彰显,旅游文化研究及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但旅游文化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忽视跨文化比较和跨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体系不健全、课程内容重复率高、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提高旅游文化类课程教学质量,应该从加强跨文化比较研究、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专题教学、组建教学团队、完善考核方式、关注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of contents: This article concretely sums up the preliminary experience gained in conducting socialist cultural courses and criticizes the erroneous thought and several one-sided viewpoint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18.
物色词是指以物体本身为命名依据来反映色彩的词。它们命名理据的具象性、结构方式的和谐性和体系关联的系统性,能够真实反映汉民族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高校“两课”教学要努力为发展先进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要突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其他优秀哲学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内涵教育;二是要突出以优良道德为取向的文化价值观教育;三是要强化以社会科学为融会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