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和浅层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分层明显,网民网络社交的范围与其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重合度较高;网民的网络社交深度总体上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华汝国 《传媒》2008,(4):63-65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宽带网民数达到1.6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高至16%。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一个崭新阶段。而以这些变革为依据,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力度也得以加大。  相似文献   

4.
网络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智力工具,使网民日渐从传统媒体的奴役形式中获得了解放。在网络无限服务和无比顺从的过程中,人类越来越适应互联网式的思维,人性化能力日益弱化,剥离网络影响后的人的实际能力呈下降趋势。因此,网民在获得解放的形式下,陷入了另一个层面的被奴役。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网民积极大胆的发表意见,带有严重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其原因是群体压力下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位,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倾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网民...  相似文献   

6.
孙建国 《新闻传播》2009,(11):68-6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领跑全球互联网。与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也渐成气候,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保证网络舆论的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而维护网络舆论安全,重点是对不良网络舆论的防控,消灭其诱发基因。那么诱发不良网络舆论的原因有哪些的呢?  相似文献   

7.
“网络无处不在”,这旬广告词,大家都不陌生。确实,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广义地来说,不仅仅是指互联网,也包括手机信号网络、手机wap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这些网络的规模是惊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2008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截至2008年7月,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3.5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6.08亿。网民数量达到2.53亿,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7305万人。  相似文献   

8.
李悦 《新闻世界》2014,(5):132-133
近几年,网络社会崛起,网民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信息的发布与扩散中来,一系列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漩涡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正成为舆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的风起云涌,一方面表明我国网民的网络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网民存在媒介使用水平不高、媒介素养缺失等弱点,构建完善的网络舆论机制,发挥网民的作用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可以说是20世纪末人类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众多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相当的比例。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总数达到2.7亿,手机网民总数达到1.137亿。为青少年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倡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使用互联网,已经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文玖 《大观周刊》2012,(14):189-189
网络是通过互联美系构成了一个社会,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的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世界在互联网上发生了异化。网络的虚拟性表现在网民身份“隐形”、网络空间“虚拟”、网络实际运行“无序”。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为了在网络的自由言说空间中表达观点、意见和建议,努力对政治事件、政府决策产生影响,并获得身份认同。网民的身份认同对于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案例分析中,研究我国网民身份特征及加强网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构建的空间中,“人人都是传播者”,公众易于获取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话语空间。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形成了网络舆论。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网络中的“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在这些网民中逐渐分化出了一批专业的网络独立调查人。独立调查人不属于任何媒体,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采集信息、调查事件,向公众展示事件本质、发布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进入法律视野内的"人肉搜索"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 《新闻窗》2010,(4):86-8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一般是指将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与人工引擎相结合,通过充分动员广大网民的力量,集中网民注意力.在网络上搜索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情的信息和资料,确定被搜索对象的真实身份,并将其暴露于互联网世界之中的一种超强的搜索手段。  相似文献   

14.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15.
彭榕 《编辑之友》2016,(9):65-68
网络舆论始于典型性的网络议题,普通网民在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用“小力量”汇聚了“大能量”;在典型网络议题产生、网络舆论发展、网络舆论诱发网民现实行为等不同阶段,网民的同群效应起重要作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隐蔽性及网络社交媒体的“熟人传播”特征,是网民同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关于我们是否正在跨进一个所谓的“网民时代”的观点受到热议,可以看出,网络民意的影响已经从虚拟蔓延到了现实。随着以兼容化、数字化、交互性、多媒体、开放性、个性化、全球性等为特征的网络传播的发展,文化传播的主体——人,在和网络的互动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网络语境。  相似文献   

17.
李宁蒙 《新闻世界》2014,(3):110-112
本文鉴于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关人角色分化、传统管理手段捉襟见肘、网民非理性情绪抬头蔓延,加之现有政策漠视主体、政出多门、操作性差的实际情况,就我国网络文化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可行意见,以期推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网民数量激增的伴生现象是网络暴力的日益加重.笔者认为,其形成与网络监管缺位有关,更与网民身为人的本能性有关.把人看作本能大于理性的社会原子,构建民间网络评论员组织,破解网络行为中的坏模式,方能消除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9.
蒋建国 《现代传播》2015,37(2):69-73
在网络社会,网络与网民之间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在网络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网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主体与客体的倒置,身体与心灵的分裂,形成严重的上网焦虑症。此类焦虑又进一步强化了网络迷恋,形成了网络导向型生活方式。网络消费主义对人文与哲学精神的排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时代问题,并由此导致网民的价值迷乱和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繁荣,网民们的网络使用行为也更快地向移动端转移。根据今年7月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可知,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88.9%,达5.94亿人之多,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技术的变革使得传统媒体要生存就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变革,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客户端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