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来新夏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其在新志编纂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方志概念的重新厘定及新旧志比较,对方志"资政""教化""存史"价值功能的重视,以及对体例、纲目、概要等具体编纂原则的规定等。他还提出了新志"德、清、定、齐"的编纂标准、镇村区志多元发展等的观点。作为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来氏的观念既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献意识,又具有通达博洽的文化姿态和创新意识,为中国新方志撰写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也是我国专制统治发展的最高峰.在清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发展.本文以清代档案文献编纂为视角,对清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总结其中的思想精华以及存在的缺陷,为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沈伟 《兰台世界》2020,(1):145-148
清代编纂了数量众多的私修类书,按照其目的用途,可以划分为博通治学、诗文词赋、童蒙科举、道德教化、日用应酬五个类型,不同类型的私修类书在顺治朝至道光朝的时段内编纂数量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对清代私修类书展开研究,有助于发掘其中蕴含的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方略馆主要负责编纂"方略"史书,是清代特开的官修史书机构。始设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时,置于内阁,有撰事则设,书成即撤。乾隆朝成为常设史馆,隶属军机处。晚清以降,逐渐衰落。方略馆机构职掌明确,人员管理制度严格,不仅纂修方略,而且参与纂修诸如《皇舆全图》《皇舆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满洲源流考》《明纪纲目》等书籍。方略馆编纂活动见证了清代由大乱走向大治、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扮演着构建清帝"大一统"之主地位、昭示国家疆域"大一统"之盛、维护统治秩序、重塑清廷统治权威等多面相的角色。本文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其它文献史料,拟对方略馆沿置始末、机构职掌与人员管理、方略编纂活动及特色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探析。  相似文献   

5.
一、清代档案史料编纂成因探析清代档案史料的编纂与发展 ,受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中国古代档案史料编纂史上所取得的各种成就的影响 ,并与清代政治、经济的盛衰密切相关。中华民族注重传统和“博古”的文化心理以及中国封建社会以政治和道德伦理为本位的文化特征对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的统治者虽是以少数民族崛起于中国的东北地区 ,但受汉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与历代封建王朝一样 ,出于对历史所怀有的深沉的认同感和对传统文化近乎崇拜的心理 ,对档案史料的编纂倾注了巨大的热情。早在入关前 ,满族就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悠久的方志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各侯国皆有自己的史籍;有记述全国疆域、土壤、物产、赋税和风俗的著作;有较为完整的地产著述;两汉时期,随着历史文献学的初步形成,方志体例已具雏形,到宋代地方志的编写便进入成熟阶段,清代更是我国方志的全盛时期,民国后在继承清代编纂学的基础上已有较大发展。纵观方志文化的起源,它同我国的历史学、地理学有密  相似文献   

7.
方略或称纪略 (以下统称之为方略 ) ,是清代军事档案史料的汇编。作为清代档案文献编纂公布的重要形式之一 ,终清一代不仅其编纂的数量多 ,范围广 ,而且还逐步形成了一些制度和原则 ,对之加以探讨 ,既可以丰富档案文献编纂史的研究 ,同时对今天的档案编研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清代方略的编纂种类和特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称 ,清代历朝编就的方略约60种左右 ,其书名、卷帙、主编、时间等请读者参阅《清史稿·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贩书偶记》及其《续编》等文献 ,恕不赘列。在这60种方略中 ,从其编纂的机构或人员…  相似文献   

8.
清代利津县志的修纂历经康熙、乾隆、光绪三朝,在体例、结构与内容方面都呈现较大的变动,显示出地方志的修纂具有历史性,受到时代背景与方志理论的双重影响。地方志的内容既要继承前志,更要反映地方社会的变动;其体例需要借鉴新的理论,形成合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史学理论家、档案史料编纂工作者、乃至封建帝王在从事档案史料编纂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编纂原则与方法。本文依据清代档案史料汇编和有关文献 ,将这些原则与方法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即“广存”与“审取”的选材原则 ,“据实直书”的加工原则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汇编体例设置原则 ,以及“比附证校”的考证方法 ,“分门互见”等材料归类方法 ,标注材料出处的注释与备考编写方法 ,“分出句读”、“撮取篇中所陈大意代为标目”等编排加工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并指导了当时档案史料编纂工作的开展 ,而且直至今天仍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编纂县档案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的一个新发展,也是我们档案部门的一件大事、新事.两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全国县档案志的编纂工作已全面展开,许多优秀成果相继问世,这是我国档案事业兴旺发展的又一个标志.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搞好县档案志的编纂工作,笔者结合汤阴县档案志编纂工作的实践,就目前县档案志编纂中需要解决的观点、体例、篇目设置、资料完备、突出特色、文体、文风等几个主要问题,略述己见.以求教于档案学界的专家、学者.一、关于编纂县档案志的观点问题历来的编史修志,都有个宗旨、目的.今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编纂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编写,歌颂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实事求是地记述全县档案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忠于真理,忠于事实,反映全  相似文献   

11.
编纂清代档案 服务清史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档案既原始翔实又丰富系统 ,是清史编纂工程的基础。清代档案的编辑出版 ,是直接服务清史工程的重要形式之一。一、巨量清代档案的编纂出版 ,为清史工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以下简称“一史馆”)凭借巨量馆藏优势和一代又一代专业人员的开拓与敬业 ,自 192 5年至 2 0 0 3年 ,共编辑出版各种各类档案史料书目 16 5部 ,总计 12 4 0册 ,约 4亿字 ,累计公布档案达 6 4万余件。按编纂形式和档案内容 ,概略披陈如下 :1.档案丛书出版物。清代档案最早对外公布便是以丛书形式编辑出版的 ,这就是 192 7—19 30年刊印的《掌…  相似文献   

12.
清代顺应前代方志纂修和署名的变化,设立方志局组织管理方志纂修出版事务;清代方志在署名上也与前代方志有所不同,呈现较为明晰的权属关系.这些变化反映了清代人对方志权属问题的思考,也为现代方志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归属认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12):125-126
《清儒学案》共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继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内容之宏富远超先前诸家学案。同时,在编辑思想、体例以及学术资料选编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4.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屠寄编纂的《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部清代地域性骈文总集。该书编纂主旨明确、体例独特,且具有文献保存、展示与文学批评的双重价值,我们应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整理编纂的大型档案文献汇编《清代皇家陈设秘档》,自2014年开始由文物出版社分批出版。这里就清代内务府陈设档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披陈和探讨。一内务府陈设档的历史概况内务府是清代总管皇家宫廷事务的专门机构。内务府堂是内务府各机构的总汇之所。内务府下属各机构经办之事,均要定期呈送或呈请内务府堂核办。由此内务府堂形成了大量档案,其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论著参考文献编纂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编纂规范化、标准化出发,探讨文后参考文献的编纂目的与编纂特点、编纂体例与编纂结构、编纂依据与编纂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张华 《陕西档案》2002,(Z1):21-22
档案资料利用工作和方志、年鉴编纂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档案资料是方志、年鉴编纂工作的基础;方志、年鉴编纂工作则能更好地促进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雷晓庆 《档案学研究》2020,34(4):144-148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卷帙浩繁、体例完备、内容翔实,汇集了我国从上古到有宋一代的典章制度,是一部我国中世纪集大成的典章制度编纂巨著。《文献通考》选材广征博引,多方考据;其内容推陈出新,详今略古,勘误纠谬;同时马端临自创辑录体体例,实事求是,独立不惑,谨慎存疑;反映出其"会通"思想和实证及求实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康熙年间政治色彩相对浓厚的《滨州志》,到咸丰年间力图凸显地方特色的《滨州志》,再到宣统元年的《滨州志乡土志》,清代滨州地方志的编纂有着自身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