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新 《新闻与写作》2006,(10):M0002-M0002
若干年前,笔者曾经担任过一家学术类期刊的主编,深加办好一个刊物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特别敬佩《新闻与写作》的主编,编辑,记者及其工作人员等,因为《新闻与写作》不只是办的好,而是办的相当好。我知道有不少的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同仁们和我一样,在每个月的中旬都在期盼着这道新闻文化大餐的到来——多年的如约、如期相伴已经使我们养成了这样一个等候习惯。  相似文献   

2.
看了很多有关新闻专业方面的书籍,尤其喜爱《新闻与写作》这片知识的沃土。《新闻与写作》使我这个一直热衰于新闻学习的初学者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正一、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迫在眉睫《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采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学会处理和交流信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的现象,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5,(1):48-4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非常喜欢《新闻与写作》,已连续订阅了八年,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看完每期《新闻与写作》后,总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新闻与写作》的佳作赏析、业务交流、来稿评析等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经常需要附上所要赏析、交流、评析的“原文”或“例文”,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也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5.
业内资讯     
《新闻与写作》2006,(4):50-52
《新闻与写作》短信互动正式开通,通讯员发稿盼望报社邮寄样报,我们追索新闻的真谛,《当代记者文丛》征稿启事,《新闻与写作》第四期读者意见调查表,按需出版 征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个媒体的新闻写作,能够形成独具个性且具有标志性的新闻文体,并不多见。新华体以其及时、准备、鲜明、简短、生动活泼而深受业内人士好评,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名篇,至今仍广为传颂,奉为经典。近年来,随着特稿写作的兴起与发展,不少媒体又引入了一种新的写作文体——《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  相似文献   

7.
靖鸣是广西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等课程的教学。最近他推出了专著《新闻意识与消息采写》。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2009,(3):9-9
《新闻与写作》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我们教材之外的一个辅助读物。对《新闻与写作》有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参加了军报第11期新闻函授学习,除了个人新闻写作有了明显进步以外,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班6名同志,对《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都特感兴趣,训练归来就争着阅读。看到这些,我想:何不把自己参加函授发的教材和参考读物《军事记者》拿出来让大伙学习呢?于是,我的学习材料成了大家的共同读物。没想到的是,战友们读后对有些新闻理论问题比我理解得还深还透,通过交流使我对各种新闻体裁区分得更清楚了。同时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战友们的写作兴趣日益浓厚,写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班已在团里《警营之声》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有一个讨论小高潮。2001年《新闻传播》发表尹连根的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2002年,《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采写编》发表了陈力丹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2003年《新闻记者》发表何光珽的文章《论  相似文献   

11.
以《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为依托,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改革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炼出了适合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整合"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驱动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和所蕴含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完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盖岩 《军事记者》2005,(6):50-50
军事新闻学包含于新闻学,军事新闻写作遵从一般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却又有自身的特殊要求与个性。《军事新闻写作》,一本试图兼顾两并真正具有“军味”的写作教科书,于日前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注意运用背景材料已成为世界新闻写作发展的趋势。有经验的记者总是极为重视新闻背景的写作,他们把新闻背景与新闻主题的关系比做绿叶与红花。《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  相似文献   

14.
高蕾 《新闻与写作》2006,(12):28-28
2006年11月21日,北京市水务局与《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北京市水务局党校成功举办。新闻发布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专题培训。北京市各区县水务部门近40名干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6,(3):68-68
《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9期发表杨衍颖的文章《价值提升是民生新闻的下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订阅《新闻与写作》,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新闻方面的信息.消除自己在新闻写作方面的误区。因此.贵刊中的采编提示这个专栏.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不少业余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订阅《新闻与写作》,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新闻方面的信息.消除自己在新闻写作方面的误区。因此.贵刊中的采编提示这个专栏.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不少业余作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我与《新闻与写作》相识仅有一年多的时间,颇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给读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显而易见。我从事新闻写作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国内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经多年建设,该课程的教材已不在少数。然新闻传播实践日新月异,传播技术突飞猛进,全媒体时代已来临。媒介融合的现实背景,使传统的新闻采访方式与新闻写作方式都发生了变革,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9,(3):9-9
25年间,新闻业务刊物从最初的几份,发展到现在数量众多,但刊物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要评价,《新闻与写作》无疑是一流的。这个刊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学界和业界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业界有一批不错的杂志,学界也有一批很好的杂志,但同时能在业界与学界搭起很好桥梁的为数不多,《新闻与写作》算一个。《新闻与写作》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我想主要因素有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