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下,诸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高校需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颇具价值意义.但真正拥有特色文化的校园不多,方域文化是最能体现大学特色的因素.地方高校应牢固树立文化铸就灵魂、引领社会高雅风尚与习俗的理念,不断开拓文化育人功能、涵养文化气质内蕴,将地域特色文化引入课堂,融会贯通地域文化,自觉担负传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穆天子传>对穆王一行人所见之山川、物产进行了细致记叙,有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句式整齐,颇具<诗经>之特色,这说明<穆传>作者已有意或无意地把自然做为文学审美观照的对象.此外,本文还审视了这些对自然关注的文字所体现的诸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 文化人类学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民族文化的科学,又称民族学。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兴起的实证科学十分关心。马克思花了大量精力研读文化人类学著作和有关亚、非民族土地所有制方面的著作,写了许多读书笔记。恩格斯在研读摩尔根《古代社会》等著作的基础上,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他们想以此来揭示古代原始社会的真实状况及其发展规律,完善唯物史观。继马、恩之后,拉法格、考茨基、库诺夫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史记选读》是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种,与先秦时期的其他文化论著相比,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古代文化论著研读的殿堂,接受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张战 《教书育人》2005,(9):9-10
我国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算起,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干多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系统,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其中,中央官学,也就是汉代太学的正式建立,在我国占代,甚至世界古代高等教育史上都有其重要意义,而董仲舒正是这一制度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6.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刘基文化引入校园并开展研究和研读活动.文章对该院刘基文化研究和研读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及其人文特色进行归纳,从刘基文化人文内涵、课程构建等方面论述了开展刘基文化研究和研读,有助于树立人文教育观,突出高职教育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源远流长的史学。这一份十分珍贵的史学遗产,亟待史学工作者给以科学的总结,以便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历史科学,为四化建设服务。最近喜读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仓修良、魏得良同志所撰《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下称《简编》),感到这是以很大努力写成的一部有见解的中国古代史学史。虽云《简编》,其实是一部系统的、内容翔实的颇具特色的史学史专著,很值得向读者作一番评介。(一) 本书最大的优点和特色,是从中国古代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阐明它的客观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要撰著中国史学史,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河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形式丰富多样.在河南高校地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中,目前还存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强化地域文化教育,需要将地域文化教育科学地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通过师资培训等引导教师积极、有效地开发地域文化课程资源,需要创新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
楚剧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剧之一,其内容生活化、表现手法多样化,颇具包容性,充分地展现了鄂东地域的文化特色。自1926年以楚剧命名至今,有着近九十年的发展历史,楚剧以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的鲜明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地域文化是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进行划分的,在日积月累的历史演变中不同地域形成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文化。在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国古代诗词文化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产生了凝重稳健的北方文学与灵秀俊逸的南方文学。因此,地域文化与古代诗词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也造就出不同艺术美感的诗词文化风格。结合李天道所著《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一书,研究古代诗词中的地域文化呈现方式和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探索古代诗词创作的独特思路和深厚内涵,而且对于弘扬中国诗词文化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唢呐艺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影响颇大,在农村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地位重要,影响特殊。遗憾的是,这一颇具特色的徐州地域文化现象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作者认为.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地域文化是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进行划分的,在日积月累的历史演变中不同地域形成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文化。在与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国古代诗词文化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产生了凝重稳健的北方文学与灵秀俊逸的南方文学。因此,地域文化与古代诗词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也造就出不同艺术美感的诗词文化风格。结合李天道所著《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一书,研究古代诗词中的地域文化呈现方式和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探索古代诗词创作的独特思路和深厚内涵,而且对于弘扬中国诗词文化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古代蒙古人原始宗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的多神崇拜.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无羁、思想无垠,对其延续至今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明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强烈的经世意识的驱使下,聚集松江,共同编纂了《明经世文编》,对时人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绕《明经世文编》的编纂,出现了一个颇具时代的地域特色的编纂群体-主要成员均为江南松江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多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活跃分子,并具有强烈的经世意识。通过地该群体的构成及其活动的考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明经世文编》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时人的经世意识,并从一个侧面审视那个时代,审视江南一带的区域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15.
胡佳倩 《文教资料》2013,(27):19-20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对方言和文化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是关于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概略地对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与文学、方言与普通话流行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废止中医”言论的再度抬头,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这一本不成为问题的讨论也有升温之势。从科学解释的视角对这一讨论进行重新审视,质疑西方近代科学所谓的“标准”,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无其名但确有其实,提出科学应该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广义、一般和发展的概念,是“天下之神器”,而绝非西方之专擅。基于此,本文发挥了非西方形式的科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借镜。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地域性综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只体现在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还体现在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中国百年左右历史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地方性大学应该积极地从地域文化精神中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创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应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算起,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系统,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其中,中央官学,也就是汉代太学的正式建立,在我国古代,甚至世界古代高等教育史上都有其重要意义,而董仲舒正是这一制度的首倡者。一、中国古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原来掌握在奴隶主手中的官学也日趋没落,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1]的局面。在官学废弛的过程中,典籍扩散,流落到平民手中,于是一种新兴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9.
梁潇 《华章》2012,(18)
对楚图腾形象的分析研究,总结其中隐含的图腾的精神价值,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应如何应用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体解读,提出在湖北地区更为科学、合理地开发楚图腾元素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传播楚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又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反映了一时一地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奇闻轶事等。从汉语成语的角度研读古代扬州文化别具一番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