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传统广告处于"做广告找死,不做广告等死"的尴尬处境时,搭载着新媒体快车的"微电影广告"成为行业的一味兴奋剂。在全媒体、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微电影广告当仁不让成为广告传播的"宠儿",它开拓了全新的品牌传播模式、叙事模式以及投放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议“危机传播四阶段”广告与公关的战略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晖 《新闻世界》2011,(5):171-172
广告与公关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两种不同方式,也是危机事件中的两种传播行为。根据"危机传播四阶段"的理论,广告和公关在每个阶段都应该形成一股合力,在危机传播中协同作战,共同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3.
彭姝 《新闻世界》2014,(11):88-89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文献的梳理,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取向和主要议题,总结归纳以往学者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
"病毒式广告"依靠其精准的受众定位、迅捷的传播速度、低廉的广告投入以及多样的传播途径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病毒式广告",对其在网络中的传播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维护良性广告秩序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这不是肯德基"是一组跨文化传播的肯德基广告。本文对这组广告的广告题材、广告画面以及广告风格进行了的分析,认为这组有关肯德基的跨文化传播广告,就其本身而言做到了将本国文化与输入国文化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对受众的影响并不都是那么积极的。  相似文献   

6.
韩晶  马潇 《东南传播》2010,(3):99-100
植入式广告在电视剧、电影、电视节目中屡见不鲜,它从早期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现在的红红火火,可谓风光无限。回顾2009年,更是植入式广告发展的井喷年,是什么力量和关系在背后推动着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呢?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商品化视角切入,用理论来分析植入式广告的传播特点,以及受众作为商品与植入式广告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7.
宁祥杰 《新闻世界》2014,(4):171-172
当前我国乡村的广告传播与城市广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成熟性相比,尚处于低水平层次,广告传播内容相对单一且不够规范。农村广告传播环境受地理、交通、文化、风俗等的影响,有其难以把握的特点。在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下,农村广告传播应当更加注重企业和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农村受众的注意力资源,选择适合农村环境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中注重"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目的,逐步发挥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媒介力量。  相似文献   

8.
吴瑷瑷 《新闻世界》2011,(3):107-108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与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相契合。充斥网络的"失范广告"和"问题广告",彰显出网络广告传播主体在真实性、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方面的迷失。网络广告的文明传播要求遵循"真善美"的原则,建构和谐传播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把握和引导网络广告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卢漪 《新闻世界》2012,(7):221-223
"广告符号化传播"是近些年随着数字互动营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成为被国内符号学研究学者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依托,对近年来"广告符号化传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林燕 《报刊之友》2014,(10):76-77
2014年春节,中粮集团发起了一场以"中粮,让年更有味道"为主题的大型品牌营销活动,实现了"我买网"电商同比销售翻3倍直接利益。本文以中粮年味儿广告为案例,分析了该广告成功的原因在于过年语境的广告思维、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思维、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营销思维;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广告精准营销和传播策略:即在传播领域,以受众为中心、发挥社交化网络传播特性;在营销领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精准判断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广告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11.
周凯 《东南传播》2010,(2):43-44
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作为商品营销先锋的广告也越来越呈现出跨民族、跨区域、跨国界的特点。跨越文化的广告传播必将成为21世纪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2009年11月23日起在CNN等媒体播放的"中国制造"广告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形象广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广告将会走出国门。本文通过对该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元素看中国广告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 《东南传播》2010,(8):157-160
本文首先对"中国元素"进行解读,认为"中国元素"并不仅是一种符号,且应该更注重其所蕴含的动态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本身发展成一种文化。其次分析了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的模式以及与"中国元素"内在的关联。最后针对中国广告如何运用好"中国元素"对外传播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已是现实。"中国元素"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和现实中中国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充分运用中国元素,重塑中国文化的魅力世界,这是历史的呼唤,更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邱文中 《新闻窗》2011,(6):57-57
上个世纪中叶的品牌传播实践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商品品牌延展到国家形象塑造,塑造形象有利于促成传播效果的达成,因为它形成了特定的传播氛围,我们称之为"情境"。形象传播就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传达人格化概念的传播行为,新闻报道、广告及公关活动中都会运用形象传播的技巧。形象传播经常运用到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何鑫 《新闻世界》2010,(7):142-144
剧集广告是近年来表现突出的广告作品形式之一,本文以美国学者E.S.lewis提出的"AIDA模式"为基础,从引起注意、发生兴趣、刺激欲望、促成购买四个方面分析剧集广告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中的广告舆论生成与网络口碑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揭示广告舆论对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引领,通过博客、虚拟社区、播客构成的网络口碑"三驾马车"表现形态的展现以及科学的管理平台和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建设,彰显广告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功能的重新解读和对广告传播目标效果量化管理上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7.
传播政治经济学家们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对传播媒介内容与受众商品化的研究上,广告商只是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驱动力量存在于现有的框架内。对广告传播内容的商品化问题的忽视也许是其研究的盲点之一。广告传播内容的使用价值就在于对人们内心深层次的社会认同意义的缺失的满足,其交换价值在于作为广告商的一种投资参与了为商品注入主观性的意义的生产而将交换价值隐藏于商品的交换价值之中。广告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与物理商品生产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商品"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8.
王清 《新闻世界》2012,(4):138-139
随着3G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平台上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产生——"SoLoMo",这种将社交、位置和移动互联整合起来的传播模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代表着未来移动互联营销的发展方向。本文对SoLoMo模式下的"人人报到"上的广告营销活动进行分析,阐述移动互联时代SoLoMo广告的多元化营销。  相似文献   

19.
芦帅 《湖北档案》2012,(12):24-26
1引言 档案信息传播的问题一直是档案界热衷讨论的话题。随着学术研究逐步深入,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媒介应运而生,商业化运作和信息、文化的产业化趋势日益彰显。这就给档案信息传播的创新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对档案信息属性和广告特性的研究发现二者存在着许多的共性,这就为档案信息传播和广告对接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传播理论,借助广告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引起"注意"显得特别重要。广告要引人注意首先要明确注意主体并充分考虑其需求,依据市场的细分选择注意主体成为必然。其次要锁定注意客体,运用广告产品定位策略过滤广告信息,实现卖点聚焦。最后要运用媒介创新、优先申明、二三维空间组合、视听觉组合、互动、异型、色彩对比等多种注意技巧,吸引受众感官。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诠释了广告引人注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