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半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着力于探讨老科胡特女士和埃里卡的母女关系。在显性的“母女”关系之下隐藏着深层的“夫妻”关系。造成这一关系的根源,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与埃里卡童年时期母亲的渎职和父亲的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钢琴教师》围绕着权力的控制与抵制、性话语的压抑与争夺等展开,女主人公埃里卡的母亲为其营造了一个男性缺失的世界,以强悍的态度企图代替男性对女儿进行掌控与压制。作者敏锐洞悉了这种隐秘的同性压迫现象,通过埃里卡变态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展现了女性精神心理层面的另一种悲剧生存,表现了对女性生存的另类思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母女之间、师生之间、耶利内克和埃里卡之间三个方面的关系细读了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认为埃里卡在母亲的长期桎梏下丧失了青春,在和克雷默尔的爱情中,女性意识逐渐回归,但她的受虐倾向又让克雷默尔止步。通篇充满了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半自传式的原著小说。耶利内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关切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撰写了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揭露了女性承受的各种压迫,展示了女性不同的生存悲剧,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强烈批判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闻名。《钢琴教师》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中的荒谬与强权,主人公埃里卡正是男权社会压迫下被雕琢出来的艺术品,也是牺牲品。埃里卡生活在缺乏男性,但是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她的母亲"望女成凤",给她安排好一切,用自认为成功的方法教育埃里卡,让她在密不透风的压抑的母爱中成长。《钢琴教师》描述了当时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男性缺失而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无情社会,展现了在男权统治压迫下女性日益艰苦的生存状态和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凌萱 《大学时代》2003,(10):18-19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漂亮,却因为某些原因而绽放美丽:世界上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出色.却因为某些原因而精彩。所以,罗英不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却因为工作而美丽,不是一个最优秀的学生,却因为智慧而精彩。  相似文献   

6.
胡燕 《华章》2011,(14)
中职生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因为他们和普通高中生一样,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被认为是考试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和关爱.作为一名中职校班主任,对于中职生的教育管理,不能简单地用"大原则"、"大观"来反复灌输,而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细处入手,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中职生的细节教育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六个婴儿因为战争失去了父母,3岁时一起住在孤儿院.这六个儿童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相互依恋、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多年以后,有心理学家对成年后的他们进行研究,看看他们是否因为幼年丧失父母而产生心理问题.结果却发现他们长大后没有一个身心有缺陷或有过失,都成为了正常有为的成年人.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同伴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丧失父母的痛苦,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促进促使他们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8.
《钢琴教师》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用冷峻犀利的目光审视其身处的社会。文章分析了主人公埃里卡的变态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作者的隐含观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愿得心安     
大脑先生: 我是最忠于您的心脏,您知道那三个渔人后来如何了吗? 因为没有任何线索,第一个、第二个渔人都放弃了寻找.他们每一日都不停地告诉自己:太晚了,太迟了.但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从他们捡到瓶子那一日起,他们便开始每晚做着同样的梦:一个看不清模样的人孤独地坐在一座孤岛上,一切都很昏暗,只有一双黑亮的眼直直地盯着他们.他们每天都被吓醒.后来,因为精神衰弱,第一个渔人每次出海都昏昏沉沉,最终因一次小小的风浪丢掉了性命.第二个渔人安慰自己,一定有人救了那人,但他仍旧噩梦不断.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在梦中终于看清了那人的脸——赫然发现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0.
美国俄亥俄州有个14岁的儿童埃里卡·格姆,在暑期学校的一个半星期中,学完了一年的代数第二册,然后又学习了几何学。她的目标是在三个星期中学完二年的数学,以便在秋季跳级升入更高班级。格姆进入霍普金斯大学为天才儿童而举办的暑期班学习,这样可为超常的儿童能更快的成长树立了一个典型,并得到日益增长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