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各系统各单位体育场地建设和运营情况等进行横纵比较。研究表明:泉州市各系统体育场地在数量、规模和投资协同度存在很大悬殊性,高体育系统场地的运营模式采用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的比例较高,教育系统基本上以自主运营模式为主,其他系统运营模式略显多元化特征。建设"五级"完善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实施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探索体育场馆的所有权、行业管理和监督权以及运营权分离的新模式和新路子等是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与运营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华东地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华东地区大部分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收支平衡或有节余;多种经营大于体育业务收入;员工的“四金、工资、奖金”及“发展基金”是主要支出;“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及“后续投入不足” 是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3.
占地1800平方米的乌鲁木齐红山体育中心好家庭全民健身会所于2004年11月2只建成开业。这一西北地区最大的健身场所被新疆体育局确定为全民健身活动基地。该会所位于乌鲁木齐市最大的体育中心--红山体育中心一层,占地面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体育赛事经营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媒体作用及媒体对其的影响力也日渐提升。本文将体育传媒产业资本的运营置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通过对体育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的解读,分析我国体育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的现状,从体育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的驱动力着手,构建我国体育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机制体系,以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及传媒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洋阳 《体育科研》2016,(5):25-28,43
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发展迅速,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青年会的干事们又成立了西侨青年会,并专门建造会所大楼,其中就包括西侨青年会大楼,即现今体育大厦,以服务在沪侨民。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归纳和分析,梳理该会所大楼的筹建始末、与上海青年会的关系以及建造完成后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西方影响下的香港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集中于西方影响下之香港社区体育会(体育俱乐部)体制。一般认为会所制度是香港体制中一个较弱范围,在英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社区体育会是体育制度的基石,也孕育出竞争性及团体精神,发掘体育潜能,加以锻炼,力求进步。故此,香港康体发展局设计出一个与西方类似的体育会制度,成功地协助13个不同体育项目成立了60多个社区体育会,会员人数达3000人以上。基于“自己参与自己付帐”的概念,这些社区体育会以自助形式运作,不需要政府额外财政负担。香港康体发展局采纳西方会所制度以推展香港中层体育发展。此计划不但提供机会给体育爱好者及青少年,同时亦有助提高香港整体体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北京学校体育在近代体育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都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原属河北通州,1958年划归北京的潞河中学,就是传播近代体育的学校之一。潞河中学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为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创办,当时称八境神学校。1893年改称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8.
研究政府在社会体育组织市场化运营过程中给予其经营权的创新方案:政府放权,实行管办分离,将体育产业交给社会体育组织并让其在市场经济中运营发展,解决当今场馆闲置、政府财政支出不足、体育人口增长缓慢等问题;在社会体育组织自身发展上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改革创新,缩减注册时间、实行多元化合作、加大监管力度,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回顾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即体育产业概念的探讨深化了对体育产业的认识,体育场馆改革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足球改革成为竞技体育职业化的突破口,体育健身休闲会所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商业性国际体育赛事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推进器,体育中介服务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体育用品博览会成为体育用品业的亮点,体育彩票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发展品牌经济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湖北体育品牌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品牌、群众体育品牌、体育用品品牌以及其他体育品牌(体育旅游、体育彩票、体育休闲娱乐和体育教育)等。通过对湖北体育品牌创建与运营优势、劣势、机遇的分析,提出以体育无形资产的资本运营为手段,以盘活体育名人个人品牌为突破口进行品牌投融资活动的对策,为湖北体育品牌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务院"46号文件"的出台以及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快速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基于传媒视角,综合分析当前体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在传媒领域:多渠道、高效率、有偿化等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趋势,以享受体育服务的消费者为本,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将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体育"四维健康"组合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村传统习惯和场地特征,结合农民的生活规律、劳动特点,构建具有农村特色、切实可行的农村体育"四维健康"组合体系.包括农村体育身体健康服务体系;农村体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农村体育社会健康服务体系;农村体育环境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政府组织、经济杠杆、体育文化、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意识引导等,建立农村体育"四维健康"长期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长三角体育圈”基本情况及现状。从政策学角度对“长三角体育圈”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经济欠发达地区运动训练状况、学校体育运动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一体化趋势;制度层面的趋同、都市连绵带的形成和训练、比赛层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体育产业”界定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这三个简单要素,认为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也具备这三个要素.体育产业从经济学角度讲应该是指体育服务业,即体育产业是通过对体育本位功能的开发,为了满足社会对健康劳动力的需求、满足民众的健身和娱乐需求,而专门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审视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处于区域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研究采用实证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历时维度的梳理及简要评价;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工具"转型逻辑问题;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指令与调控式的科层治理"向"合作与网络式的综合治理"转型;提出"一条主线、两个维度、三极互动、四大要素"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转型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完整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17个市不同所有制单位从事体育经营活动、提供体育服务和销售体育用品等近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我省体育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环首都体育休闲圈"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提出的建设“环首都体育休闲圈”的战略构想,在分析河北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整体战略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建立多层次的休闲体育项目体系,建立多元组合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休闲业服务质量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的视角出发研究实现“健康老龄化”对策。认为走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道路、加强体育休闲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老年体育组织的网络化程度、处理好体育事业与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以体育为手段开展对老年人的终身教育,都是推动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