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12月,是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唐山电台以建台六十周年为契机,将2008年定位为唐山的“广播发展年”,明确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力量、外树形象、开拓创新、实现突破,努力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广播发展新格局”的科学发展思维,将唐山广播格局重新构建为“五台一网”,广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关怀人民广播二三事 1965年9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为人民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类型化新闻广播模式与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业从“珠江模式”的崛起一直保持上升、发展和扩张的势头,到2003年可做一分段:这一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名为“广播发展年”。在正式提出“广播发展年”这样一个概念的同时,还提出了要加强广播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的转变进程,并将此定为全行业工作的一个重心。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广播电台要以频率专业化为主要改革目标,带动广播全方位的工作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频率专业化的改革,包括类型化的改革,不仅仅是广播业2003年度工作的重点,而且将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自1940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以来,迄今走过了60多年的路程;新中国的电视事业自1958年诞生迄今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半个世纪在时间的长河中弹指一瞬,当年风华正茂的事业开创者们和最早几代从业者们如今大都年事已高。他们亲历了人民厂播电视事业的开创、成长、发展、改革历程,他们曾竭尽心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丰富的广播电视工作经验,他们对自己的广播电视生涯有着深切感悟。为迎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65周年,为配合全国新闻界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教育,本刊编辑部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事业委员会共同策划、编辑了“我半个世纪的广播电视生涯片断”系列文章若干篇,本刊自2004年第5期起陆续刊登。老广播电视工作者们的经历、经验和体悟定能给新时代的读者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南忍孝  李翃 《新闻知识》2006,(11):61-63
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原宝鸡音乐广播电台,现简称宝鸡音乐广播)于1999年8月成立后,经历了创办之初的辉煌,也有过徘徊不前,胶着发展的困惑,宝鸡台为此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增强贴近性才是破解西部地区中等城市音乐广播发展瓶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是广播发展年。我们希望缘起于“2003(北京)广播发展论坛”的五篇文章,能为本刊的广播发展年的研讨,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为积极配合广电总局的广播发展年的工作部署,推动中国广播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先后在“聚焦”、“专论”、“决策者说”、“创新与发展”等重点栏目中,发表了近60篇文章,为广播改革建言献策。当读者看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2003年即将匆匆过去。明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改革进程,将一如既往地奉献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杨波 《中国广播》2010,(11):1-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中国广播呈现出了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景象,节目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广播的发展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注定要经历考验和磨炼。当前,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的路该怎样走?这是摆在广播人面前一个重要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秦长本 《视听界》2004,(5):33-34
无锡人民广播电台江南之声频率,原隶属无锡郊区,1993年成立,前身为无锡郊区广播电台。当时作为县(区)级电台,她以大板块节目“江南之声”为呼号,响彻无锡大地。但是,由于地域和级别的限制,他们始终处在“夹缝中求生存,屋檐下求发展”的困境。2001年无锡实行区划调整,撤消了郊区广播电视局,该台成建制划并到无锡市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9.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经济电台以其调频广播良好的收听效果和直播方式这一新手段的采用, 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电台的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节目路子窄、收听率不高、广告滑坡、影响力下降的困境, 与诞生之初的火爆之势形成强烈反差,经济广播进入了转型关键期。经济广播尤其是城市台的经济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本人十几年来一直在经济台工作,亲身历验了电台经济广播的发展变化,在此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至2010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也是我国广播影视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总结“九五”,展望“十五”,中国广播影视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广播播音70年研讨会上,作者追述了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与广播结下的不解之缘,并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认为,人民广播70年的历程中播音主持的语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节目样式、媒体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本文对人民广播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三点期待:播音员主持人要在观点上“称王”、要产生大家、提高群体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2.
朱东  赖丁 《新闻导刊》2009,(5):51-52
重庆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拥有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结构、文化基础。重庆的广播发展,也走在了全国的前例: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广播电台”就响誉中国;1950年变更为“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其人员结构、技术传播能力都在国内领先。1988年12月25日,“重庆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预示着重庆广播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之后,“重庆商业广播电台”等系列台的涌现,带来重庆广播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吴国跃 《中国广播》2007,(12):40-4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上演讲时,针对“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以及当前许多广播人看不清广播自身特点,毫无方向地与报纸、电视、新媒体竞争的状况,提出了广播“回归”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广播媒体首先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善做的事、能做的事,然后再谈更高层次的开拓和创新。尤其是在节目内容的“回归”上,应该做好三个基本种类的节目:一是做好新闻,二是讲好故事,三是放好音乐。  相似文献   

14.
震后三年,绵阳人民广播电台高效创新求发展,迅速成为四川省内市级电台中覆盖范围广、实力强的广播媒体。在绵阳上空能收听到的12套广播频率中,绵阳人民广播电台三套频率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FM103.3交通音乐广播的收听率稳居第一。震后三年,绵阳电台以强大的传播力和亲和力,在广播的社会价值与认知度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张卫 《河北广播》2005,(5):74-75
广播作品创优,是每个广播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创优呢?近年来,笔仔细阅读了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广播精品,颇有收获,那就是广播作品创优必须在“特”、“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2003广播新闻高层论坛”11月11曰至16日在江苏省华西村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广播发展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论坛的宗旨是: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机制,拓展广播新闻发展空间。 本届论坛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江苏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率承办.江苏华西集团协办。论坛组织方的领导、高  相似文献   

17.
李静 《中国广播》2009,(9):51-53
深圳广电集团“赴美培训考察学习团”一行10人,经过在美学习的21天,完成了一次“重构与重建”,并带动深圳广播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上发生深刻变化。广播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已经浮出水面,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记者摇篮》2006,(10):F0004-F0004
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伴随共和国的脚步,辽阳广播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在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生日这一天,辽阳广播的电波响彻天空。历经50年的辽阳广播,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新闻综合、交通文艺、评书戏曲、音乐广播四套节目,具中巾波、调频、网络多重覆盖功能。以史为鉴,以史为荣。50年来辽阳广播人写下了骄人的业绩。辽阳广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辽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辽阳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获得辽宁省广播新闻“十佳栏目”、《市民热线》获得辽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创办了70年,曾为人民广播默默做出探索和贡献的广播人不计其数。高而公是人民广播早期自发探索广播媒体特色的记者、编辑之一。他编辑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首批派出国采访的新闻记者见证与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和胜利;他的《王崇伦和他的表》等广播通讯凝练朴实、形象生动,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增添了光彩:他一系列关于广播业务探讨的文章也是最早一批有关广播业务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20.
主题策划     
今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纪念和反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70年发展历程和近年来改革发展方面的文章,刊登在本期《聚焦》中,并约请暨南大学广播学专家申启武教授撰写了题为《人民广播,生机无限》的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