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子对你说】最近,包里一直装着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二种》,坐公交车的时候也不忘拿出来翻一翻。有一天,读到书中夏丐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序》里的几句话,不禁莞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1932年在留学英国期间,以书信形式发表的给青年朋友的《谈美》小册子里提出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谈美》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并且是最完整的体现。他以建立高尚的  相似文献   

3.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序言中曾提到,在阿尔卑斯山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曾感叹:许多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美学思想论纲张大明朱光潜是现代美学大师。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等。他的美学体系及其特点,他的美学与现代文...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论及文学欣赏时说:“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是离开形象本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朱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欣赏尤为重要。胡忆肖同志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对一些历来有分歧意见的名篇,经过深入研究,把欣赏之前的“了解”与欣赏有机地结合,撰写了这本颇有特色的《唐宋诗词名篇辨析》,必将引起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他的批评对国内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罗斯金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罗斯金的“典型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理论是他界定“美感”的核心依据。在对待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罗斯金并非像朱光潜所批评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对自然不加任何选择,而是强调其想象力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研读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时,读到了先生对自己当年在英国求学时的一些亲身经历的描述。先生幽默而生动的描述引发了我对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考。当年在英国,钟情于文学和艺术的朱先生自然不会错过对莎士  相似文献   

8.
李娟 《中国教师》2006,(6):61-62
一、从‘怡情养性’做起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的开场话中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当我把这段话读给学生听时,课堂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一致认为,朱光潜先生的“怡情养性”是对现实的逃避,是心理怯懦的表现。他们觉得,在那样动荡痛苦的年代,人们如何还有闲心去“怡情养性”,即便是当…  相似文献   

9.
张明桃 《教师》2013,(7):48-48
高中语文必修四,既提到了有一种思维形式叫二难推理,也有名著导读《谈美》之介绍。二难推理为什么会不好回答?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前者,我问专攻过数理逻辑的老师,曰:讲不清。后者,我查所有美学家及哲学家之解说,曰:无定论。天下的读者们啊,当你们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掩卷深思,还不知道美是什么,那就抽点时间看看这篇短文吧。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将这句话移植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凡是优秀的教师,多半既怀有“诗意课堂”的期望,又拥有能够实现这种期望的才能.在《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四个课时的教学中发现,要想打造“诗意课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专业能力:敏锐的发现与敏捷的捕捉、适切的安排与适时的调整、自由的对话与自如的点拨、精确的判断与精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教授推荐了几本书籍让我们阅读,以帮助理解"美学"这一门课程.于是,从图书馆借来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书籍本身非常的薄,设计也简朴大方.三本书当中,只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基本看完,别的两本书都是翻了翻.由于当时年纪尚轻,加之是有目的、完成任务式的阅读,因此,对于书中很多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美学理论的精彩篇章,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12.
周君祥 《山东教育》2005,(28):59-59
在我的书桌上,静静地躺着一本装帧朴素的小书,她就是我15年前买的那本朱光潜先生著的《谈美》。15年来,虽然一次次的翻阅已让她显得有些破旧,但是她那淡淡的墨香依然悠悠不尽。  相似文献   

13.
向前走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因此需要不停地向前走.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我早已习惯了早晨在忙碌中度过,傍晚如赶集般步履匆匆,人生路上我就在不停地向前走.可前段时间,我在阅读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时,读到书的最后一篇《慢慢走,欣赏啊!》,里面讲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相似文献   

14.
[作者档案]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译丰厚,其代表性专著《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都是融贯中西的经典。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了大量西方美学专著,最主要的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维科的《新科学》,为我国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道路。他提出“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观点,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建立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  相似文献   

15.
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学熏陶不是单纯的从课外阅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或者是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解决的。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不断感悟美、发现美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永恒主题。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学熏陶呢?下面我将结合苏轼的《赤壁赋》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二种·谈美》中提到:凡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朱先生的精辟论述让身为教师的我不由得会心一笑一个好的教师,不也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吗?  相似文献   

17.
段德华 《教师》2012,(33):49-49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第一封信谈的就是关于读书的问题。学生们不读书,求知只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或“一代仍如一代”的现象。青少年读书对其自身的意义重大,对社会的意义也重大。只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规划好读书的时间,选择好优秀的书籍,青少年才能健康地成长,掌握先进的知识,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给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人生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所以金圣叹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一本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19.
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我与文学及其他》《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20.
幽默·忧默     
关于这个标题乃是在余光中那儿受到的启示。对于“幽默”确实有蛮多人谈过,但群龙无首,挑几篇佳品比讨个老婆还难。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属余光中《幽默的境界》与钱钟书的《说笑》。记得朱光潜《谈美书简——“还须弦外有余音”》中说丰子恺的老友有一话颇有味,我这里拿来充个“余音”——“尝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