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卫平 《情报杂志》2003,22(1):18-21
从域名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有关域名纠纷的解决方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全球公认的统一域名纠纷解决方式和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并针对这些解决方式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勇 《情报杂志》2003,22(6):7-10
互联网的商业化使域名成为新的知识产权客体。域名抢注等网络侵权现象的出现,使域名的保护成为法律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域名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对域名的国际国内保护及域名纠纷提出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王丽云 《情报杂志》2003,22(4):18-20
分析了域名使用与商标专用权冲突的原因和实质,探讨了城名与商标专用权冲突的主要类型,从行政途径司法途径、仲裁和调解途径、域名注册组织途径四个方面就域名纠纷的解决模式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蔡卫平 《情报科学》2003,21(3):291-292,312
从全球的角度,对最近几年互联网域名系统发展过程中因域名的注册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进程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和分析了WIPO第二次域名问题全球性磋商和目前该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域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保值增值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 《情报杂志》2001,20(9):74-75
介绍了域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并对域名的保值增值及其保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域名已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随之,域名抢注的现象频频出现,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新形式。通过对域名法律性质的界定、域名抢注行为性质的分析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讨论,对域名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冰眉 《现代情报》2003,23(12):209-211
本文介绍了域名引起的知识产权问题——最典型的即域名使用权和商标权的冲突,并细述了中文域名与商标权的解决办法,同时指出司法途径解决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已日益显现。中文域名一经推出,便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抢注高峰。域名是否具有知识产权,域名抢注现象如何防范等问题重又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为了规范中文域名注册的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我国域名的发展以及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采取相应的立法对策,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并迅速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9.
域名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昌盛铸造了一个繁荣的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的大气象下,域名相关问题也日趋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在网络经济无处不在的今天,域名更是现代企业和团体的网上商标,而由此所引发的域名权与商标权利冲突等法律问题也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笔者拟对我国现有的域名保护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由此现有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良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域名法律保护制度。本文通过对域名概念的界定和法律性质的分析,各国和各地区域名保护模式的学习借鉴,以及国内目前域名保护的现状分析,对我国域名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卫平 《情报杂志》2004,23(9):78-80
论述了域名注册组织作为域名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在解决域名争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探讨了域名注册组织的免责问题及其可能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The name ambiguity problem is especially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bibliographic digital libraries. The problem is amplified when names are collected from heterogeneous sources. This is the case in the Scholarometer system, which performs bibliometric analysis by cross-correlating author names in user queries with those retrieved from digital libraries. The uncontrolled nature of user-generated annotations is very valuable, but creates the need to detect ambiguous names. Our goal is to detect ambiguous names at query time by mining digital library annotation data, thereby decreasing noise in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We explore three kinds of heuristic features based on citations, metadata, and crowdsourced topics in a supervised learning framework. The proposed approach achieves almost 80% accuracy. Finally,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ambiguous author detection in Scholarometer using Google Scholar against a baseline based on 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相似文献   

12.
论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敬全 《情报科学》2000,18(12):1110-1112
本文在具体分析域名的特征和知识产权属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域名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分析国外有关域名纠纷的典型判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域名纠纷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友谊  刘春 《情报杂志》2012,31(4):9-13
以CSCD引文数据库为统计源,通过http等特征词筛选出网络引文样本,然后从顶级域名和二级域名层次分析网络引文的域名特征,理出被引频次在各级网域的分布情况,找出重点被引网域和重点被引网站,为研究人员掌握科技类网络资源的分布利用规律,锁定重点网络情报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严重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DRR模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保障体系结构(DLIA),并从技术手段、管理措施、政策法规三方面给出了实现该体系的措施,旨在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述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贾宏 《现代情报》2006,26(3):71-74
个性化服务技术给信息领域带采了一场新的革命。也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开辟了广阔的背景。文章在概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及其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路径。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巫慧 《情报探索》2020,(4):116-119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适用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开放路径。[方法/过程]阐述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现有合理使用制度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困境,最后提出构建适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之开放性路径的立法和司法建议。[结果/结论]为保障数字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时代实现其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建议在立法上增设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并在司法上推行案例指导制度,以实现适用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合理使用制度之开放性拓展。  相似文献   

17.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7,37(10):87-92
研究中美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将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内外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文献与网络调查的方法,通过服务内容、咨询方式、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特色服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中美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比较调查,发现国内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内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管理、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8.
Visualizing and mapp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 a long established sub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ince its inception in the early- to mid -1950s, it has grown as a result, in part, of well-regarded retrieval system evaluation exercises/campaigns, the proliferation of Web search engines, and the expansion of digital libraries. Although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and nature of the general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same cannot be said about the subfield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We address that in this work by sketching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tellectual landscape through visualizations of citation behaviors. Citation data for 10 years (2000-2009)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and analyzed using existing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Our results address information retrieval’s co-authorship network, highly productive authors, highly cited journals and papers, author-assigned keywords, active institutions, and the import of idea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9.
王永囡 《科教文汇》2013,(16):114-115
本文以合肥市4个区域的150个楼盘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楼盘名称组合形式、楼盘通名和专名的语义语用特点,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楼盘名称的语言应用技巧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