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心灵和人格。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和含义,并学习用  相似文献   

2.
《跨越百年的美丽》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形象和伟大成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具体事例赞美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这篇课文文采斐然。从居里夫人的“美丽”起笔.融入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生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跨越百年的美丽>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形象和伟大成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具体事例赞美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这篇课文文采斐然,从居里夫人的"美丽"起笔,融入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生命的理解.行文中多次回应"美丽"这一主题,使得"美丽"的内涵逐渐丰厚,居里夫人那美丽、庄重的形象逐渐定格在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4.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全文以“美丽”为主线,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心灵和人格。在学生初步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抓住关键内容,层层探究,在触摸居里夫人人生之美的同时,线导学生领悟美丽人生的内涵,是深入学习本文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全文以"美丽"为主线,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心灵和人格。在学生初步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是怎么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内容充满童趣,形式清新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文本的细读,使学生言义兼得。  相似文献   

7.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梁衡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之美.最后写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8.
罗芳香 《新教师》2023,(2):42-43
<正>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想”,读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品读的教学作用。他们认为,一篇课文是否能够学得好,主要在于是否把握了精髓,即课文的中心思想要准确掌握,要撷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会、记住,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可否认,这些是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如果只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精神上就无法与课文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我们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组合。我们的教学落脚点是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呢,还是文本所存在的形式?这个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正因为很多教师对这一关键问题把握不准,导致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陷在“沉醉不知归路”的泥潭里。  相似文献   

10.
情景再现 《悼念玛丽·居里》(苏教版八年 级语文)是爱因斯坦于1935年11月 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居里夫人 悼念会上的演讲。文章内容简洁,不 多旁枝逸节,对居里夫人众所周知的 科学发现只是一笔带过,而侧重于对 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礼赞。学生只要 通读一遍即可明其梗概,晓其肌理。 学这样的课文,教师和学生都会 倍感轻松。很多教师甚至是让学生自 学这篇课文的。可是,我没有像往常 那样疏理内容或设计情境与活动,而 是提出了一个思忖已久的问题:坚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安排了6篇看图学文,其中单幅图的有两篇:《秋天》、《温暖》。多幅图的有4篇:《骆驼和羊》、《我要的是葫芦》、《美丽的公鸡》和《精彩的马戏》。这6篇看图学文分三组安排,每组有两篇课文。每篇看图学文的内容包括:图画,与图画相配合的课文、生字、课后作业等。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安排了6篇看图学文,其中单幅图的有两篇:《秋天》、《温暖》。多幅图的有4篇:《骆驼和羊》、《我要的是葫芦》、《美丽的公鸡》和《精彩的马戏》。这6篇看图学文分三组安排,每组有两篇课文。每篇看图学文的内容包括:图画、跟图画相配合的课文、生字、课后作业等。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德国人对花的喜爱、德国独特又美丽的风景以及德国奇特的风俗。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学生们理解"人  相似文献   

14.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理念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但是语文知识内容丰富,怎么处理这些语文知识,这就有学问了。我认为要使语文知识促进语文能力的快速提升,首先要把握这一堂课中语文知识的科学性,即:1、要瞻前顾后,看看他们以前接触过这一知识没有,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后在哪些课文里又出现,在这节课中要做到什么程度,找到学习知识的起点,明确什么时候到达知识的终点,这就是语文知识科学性中的准确性。2、这一知识在这一篇课文中是不是处于主体价值的地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小兴安岭》(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这篇短文,通过巧妙而又清晰的结构思路,运用形象而又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色彩鲜明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喜爱小兴安岭壮美景色的真挚情感。思路清。课文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安排得十分巧妙。开头交待了小兴安岭的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语文教学内容问题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语文教育界就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觉得,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明白言语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有关讨论中,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一篇课文,语文教学是重其内容而把形式放在其次,还是重其形式再兼顾一下内容,抑或两者并重?我以为,这三种主张看起来壁垒分明甚至完全对立,实际上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这就是把内容和形式两者看成是可以相互分离的东西.专注于内容、以课文思想内容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主张现在似乎已不多见,但不少人认同的形式重于内容的主张,或更多人赞成的两者并重的见解,由于存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分离这一认识误区,在理论上,尤其在教学实践中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一、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开学以来,听了几位年轻教师的语文课,在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大多表示,语文课堂上不知道该教什么。无独有偶,一次与几位有着20年左右教龄的语文教师交流时,他们也反映,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难上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该教些什么。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实就隐藏在一篇篇课文里,需要语文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发现隐藏在课文中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姜菇 《云南教育》2000,(11):34-35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读写例话》中明确指出,在讲读这篇课文时,一是从“内容上”,一是从“形式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为落实这一阅读重点,课后“思考·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训练:1.按照参观的顺序填空。(通过填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形式上”的联系。)2.刘家峡水电站是怎样利用奔腾的黄河水来发电的?(通过讨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内容上”的联系。)3.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各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