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文学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而在阅读教学理论教学研究中,文学教育也被普遍忽视。在小学,文学教育的功用还是没有被真正的认识和重视。文学教育本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理论的题中之义,它客观上的缺失,不仅使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语言教育变得片面,而且极大地削弱了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另一个方面的健全的人的品性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前一时期.有人批评小学语文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了文学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看这个问题呢?首先应该弄清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否失落?小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体现文学教育?文学的功能是什么?语文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如何体现等问题。今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内容存在结构残缺,最突出地表现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文学,轻文章"上.语文教育的供给侧要调整语文(语言、文章、文学)结构要素,降低文学教育比重,扩大文章教育比重,要建立大学语文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对应的学用一致的体制,进行语文学科理论结构调整、语文课程教材结构调整和语文教师素养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教育活动中,通过阅读教学的模式将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故事中包含的教育价值转化为教育成果的过程以及行为就是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学语言、想象力以及健全人格这三个方面。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提出各行各业都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语文新学科的开拓者,应以探讨“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己任,这就是“语文世界语言、文章、文学三分天下文章应有其一”。众所周知,21世纪初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两个语文新课标推行着“文学第一、语言第二、文章第三”,甚至“只讲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在小学的“语文”教育,顾名思义,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合而为一。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人格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把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习得功能和精神培育功能融合起来 ,是我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根本所在。小学语文教育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用关怀生命、塑造全人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实践 ,而不应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 ,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对语言富于创造性、精神内涵丰厚的作品的朗读、思考、讨论 ,从而在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和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中生成丰富的生命个体。教师的精神水准和语言素养是其语文教育能力的基础 ,因此教师阅读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作文和课外语文活动,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钻研教材发掘美、导入情境体会美、想象意境体验美、品词品句理解美、诵读课文抒发美、鉴赏人格塑造美、课外阅读欣赏美。  相似文献   

9.
现在小学的“语文”教育,顾名思义,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合而为一。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人格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何谓“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我以为。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的文章(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1.
康靖 《贵州教育》2012,(21):38-39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田桂侠 《考试周刊》2014,(29):50-50
小学语文不仅是停留在课本上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核心是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正是因为其核心内容常常被小学语文老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忽略,需要反思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把握住语文的精神内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精神世界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和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中生成丰富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欣赏,就是欣赏美。审美教育能够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和理智,引起心灵愉悦的特殊心理反应。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意境,许多文质兼优的课文都是美的结晶,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容易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既不是语言和文字,不是语言的文学或文学,也不是语言和文学,而是语言和文章或者说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因此语文教育不等同于文学教育;语文学科不是工具学科,而是人文基础应用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加强文学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不断渗透创新教育,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不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中.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体会生活,感悟文学之美.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也应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探讨如何让二者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达到最优化,为小学语文构筑更优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廖真迁 《教书育人》2012,(Z2):34-35
小学生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显然未引起国内语文教育的关注,但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这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饶满萍 《文教资料》2007,(33):129-130
小学语文教育的"务本"可以从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进行界定。从语文课开设的目的、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语文课的语言工具课的性质看,小学语文教育仍然要以工具性为主。这就是本文提出的新的"务本"观。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既重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重视文学审美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偏废,过分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淡化文学审美功能。因此,在理论上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践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小学审美教育的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说法,审美教育就是人们常说的美育,其内涵生发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是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体系的一个类别,这两者听起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他们却有着相同的服务对象——儿童与学生,同时它们都起着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客观上促进了早期儿童文学的创作,而儿童文学也为语文教育的课程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