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记述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本文谈了教读《窃读记》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时空》2014,(10):32-32
如果你已经上六年级了,那一定还记得《童年冬阳骆驼队》里那个可爱的小英子吧。是的,今天你读到的这个"小英子"就是那个"小英子"。这些有趣的童年故事都来自于同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曾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4.
“窃读”一词,源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的《窃读记》;窃书呢,则取之于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言:“窃书不算偷。”“窃读”和窃书,虽然只有一字之易,但那内涵、那意思,  相似文献   

5.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作者从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作者没有钱购买书,躲进书店里如饥似渴地窃读的情形。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六描写”来阅读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6.
学写读后感     
<正>文君:叶圣陶爷爷读完《城南旧事》后,曾这样评价——这恐怕是一本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我怀念起我的童年,怀念我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小镇、那时的喜怒哀乐。那些在我童年时留在我记忆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旧事?这是叶圣陶爷爷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感想。书中的情景还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勾起了他深深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一读:整体感知,知晓“窃读”之意。 一读《窃读记》,我发现课文题目很特别,引人深思:“窃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很快深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店,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惧怕着作者的“惧怕”。原来,“窃读”是作者童年读书的一种特殊方式:她常常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籍,趁老板不注意美美地享受读书...  相似文献   

8.
一读:整体感知,知晓"窃读"之意。一读《窃读记》,我发现课文题目很特别,引人深思:"窃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很快深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店,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惧怕着作者的"惧怕"。原来,"窃读"是作者童年读书的一种特殊方式:她常常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籍,趁老板不注意美美地享受读书之乐。二读:沉入词句,感受"窃  相似文献   

9.
《窃读记》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小时候,她酷爱读书,却无力购买,只能在书店偷偷地看,是为"窃读"。窃读时,很快乐,也很惧怕,怕被书店老板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赶走。但是,她无法割舍对书籍的迷恋,还是一次次冒着风险走进书店。林海音用别致的笔调讲述童年读书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们的心情也会随着作者的笔墨上下起落。句子的语意曲折,段落的尺水兴波,更有行文的跌宕起伏,让这篇文章的叙述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林海音的《窃读记》“窃”的则是读,虽然目的相似,但情趣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籍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但这学期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窃读记     
林海音因贫苦而到书店窃读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而我在家窃读的经历也让我回味无穷。自从上了五年级,我就一直忙忙碌碌,除了每天的作业,还要看《围棋手筋大全》,做死活题,准备考围棋三段。排得满满的时间让我为看不成课外书心急如焚,于是我费尽心思想了几招,准备和妈妈较量较量。  相似文献   

14.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每当我走进灯火通明的一家家书店,总能被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所打动:在静悄悄的书店里,三五成群的孩子或偎依在大人身边,或斜靠在书柜旁,或蹲或坐在洁净的地面上、台阶上,手中捧着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专题,精心选择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和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这四篇文章主题鲜明,组合巧妙,文质兼美。《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与乐趣,特殊的时代与生活境遇造就了特殊的窃读经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洋溢在文字间;  相似文献   

16.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奶奶的这首小诗让我的心中充满了回忆。特别是当我看完《城南旧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一口气看完了一本书,书名叫《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里面写的是她在北京时的童年往事。我看着小英子的童年,以及几十年里北京城里发生的故事,感到很新奇,也有一些难过。故事中的小英子就是林海英,她家里有个保姆叫宋妈,照顾她和弟弟、妹妹。可是宋妈自己的孩子却因为穷,无人照顾,病死了。小英子有一个小伙伴叫妞儿,她是一个弃儿,被人拣了回去,天天挨打。妞儿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不知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小英子还有一个朋友叫秀贞,她生了小桂子,但是小桂子却被人拐走了。秀贞伤心过度,精神失常了,天  相似文献   

18.
吴晓路 《辅导员》2011,(35):56-5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以及她和朋友或亲人离别时的情景。林海音出生于台湾,童年在北京城南居住,大家都叫她英子,她长大后非常怀念童年生活,就写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我的窃读记     
从小,我就是个漫画迷,最喜欢看《名侦探柯南》。窃读这件事就和《名侦探柯南》有关。 在我六岁的那年,有一天,我从姥姥家回来,姐姐和妹妹都在家。姐姐那年10岁,却十分“可恶”,总抢我的玩具。眼尖的姐姐发现了妈妈给我新买的《名侦探柯南》,一下子就抢走了。  相似文献   

20.
于莉 《小学语文》2014,(7):116-118
【活动背景】 《童年·冬阳·骆驼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根据“学习一篇佳作,走进一本名著”的思想,我班推荐了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课下,看到孩子们不时被逗笑的样子,我知道孩子们被著作中那个不一样的童年故事所吸引。我知道,孩子们走进了英子的童年,被她的喜怒哀乐感染着。孩子们回忆着自己的童年,或多姿多彩,或安静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