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贤小璐 《音乐世界》2013,(21):126-127
从《多原话》到《全面回忆》,这是一个饱含梦想的声音,这是一张写满经历的音乐专辑,多亮用发自心底的声音讲述着属于你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书架     
《教育》2012,(20):59
老复旦的故事作者:陈麦青杨家润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老大学故事丛书"通过全国六所名校诞生之初、成长历程、校友回忆等方式,向广大校友和学生展现一幅名校画卷。这本《老复旦的故事》是其中一册,讲述了老复旦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储蓄回忆     
回忆飘飞的花瓣,一瓣一瓣落在我走过的路上,储蓄在我的回忆中。有词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哲人说:"走过的地方,就是天堂。"曾几何时,我总是回首;曾几何时,我总是怀念。那些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伤,使我逐渐明白:"生命中没有理所当然属于我们的东西。理所当然地珍惜,才是唯一属于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们需要"透彻地教与学":一次教学观摩获得的启示走进台湾五年级《智救养马人》教学的课堂,像是走进了小型的故事沙龙,教师是沙龙的主持人。其间,我最欣赏的是,教师始终围绕课时的"主打"目标(即正确记取聆听内容,有条理、有系统地说话)不断深入,直至让学生学透。比如,刚开始教师带着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时,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适机小结:这是故事的背景,这是起因、过程、结果,这是作者的感想;学生给课文分段时,不  相似文献   

5.
<正>"这一篇"指的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  相似文献   

6.
这是两个早期教育孩子的故事,一个是现已经成了罪犯的人和另一个已成为美国白宫著名人士的人回忆早年他妈妈教育他们的一件小事及影响:那位罪犯回忆:“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其中有一个又大又红。这时,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  相似文献   

7.
黄萍 《教育艺术》2008,(2):52-53
美术教育能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独特营养,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当下"视觉文化"时代,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然而,在教研活动中,笔者发现美术鉴赏课有诸多问题:如有的被美术史课替代,空壳化;有的沦为故事课;有的是作品解说课,看书或看录像一遍,提问学生回忆一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本文属于"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的"一花一世界"版块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版块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细节美,这就要求学生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传神写照的细节描写,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魅力;透过文章表层的平和闲适,体会作者心底的淡淡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道: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那优美的诗歌,动听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不啻于是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相似文献   

10.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一件小事的作文。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文中回忆的故事是: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起码可以让我们"一课三学"。  相似文献   

11.
设问是故事教学中重要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设问的种类1.回忆性设问。这种设问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回忆。有时是回忆故事的要点,如题目、角色;有时是回忆故事的具体描述,如故事中的角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时是回忆情节线索,如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正习作要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一·我的小笔头":童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细细回忆一下,把它们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拓展思路童年是一本精美的画册,里面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瞬间;童年是一只风筝,带着儿时的梦想在蓝天飞翔;童年是一串彩色的珠链,一颗颗珍珠饱含着我们的回忆……我们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3.
训练内容: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以"心情故事"为写作范围,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专题还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教材对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单元导语"中明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接着在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作具体的布置——"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最后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15.
【案例】《尊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回忆一下,这是发生在哪两位人物之间的故事?生: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年轻人哈默和镇长杰克逊大叔之间的故事。师:请××同学把这两位主人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分别写在课题的两边。  相似文献   

16.
<正>源型教师,您听说过吗?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就被身边的人这样称呼!这是因为,她不仅通过多年努力成为名师,影响了无数的孩子们,转身成为一名教研员后,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的老师"!这样的吴正宪是如何炼成的?本文摘编了吴老师回忆文章中的7个故事,看是否对您有益。故事1:一张大字报几乎把我击垮——"读书无用论"盛行,不抛弃不放弃教育理想上世纪70年代初,正逢"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7.
黄子芬 《班主任》2003,(3):27-27
日本早期教育家木村久一在他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讲了两个早期教育的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罪犯回忆早年他妈妈对他进行教育的一件小事:另一个故事是,美国白宫著名人  相似文献   

18.
<正>《卖白菜》是莫言的一篇小说(一说是散文)。它聚焦20世纪60年代的一段非常岁月,描写了贫穷、饥饿的农村苦难生活,刻画了一位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的形象,着重表现"卖白菜"这一事件带给"我"的辛酸回忆和终生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一、一处环境描写文章开篇就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  相似文献   

19.
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是企业招聘方和大学生求职者都会说出的感慨,于是难找,难招成为现象。一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多年的老师回忆道:十几年前的招聘是各个部门带着用人指标和学校接头,例如指标20个,学校分过去20个。在他的回忆讲述里,像是讲一个久远的故事。而如今,企业有一百个指标可以对  相似文献   

20.
“托物言志”的散文大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致力挖掘“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多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另一种是以“物”为线索,通过描述与“物”有关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考。以写“树”的散文来看,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属于前一种写法;刘耀仑的《白果树湾的回忆》(载《少年世界》91年2期)属于第二种写法。《白杨礼赞》众所周知,对前一种写法的论述也多;本文主要刘耀仑的以《白果湾的回忆》为例谈谈第二种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