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后来,根据我自己在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几次采访以及对其他革命领袖的采访,我写作了好几本书。如今,我是认识他并竭力记载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几个健在的外国人之一。 几年前,我开列了一个名单,并写过一首诗,赞颂了历史上九位最值得敬仰的人物,其中有埃及的拉姆塞斯二世、法国的沙勒曼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我把毛泽东也写了进去。为什么呢? 毛泽东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于他当时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古老的宗法思想。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思想。而毛泽东是改变这种思想的唯一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确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内地的年轻士兵,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他们愿意跟随他,  相似文献   

2.
吴连登,毛泽东最后的管家。从1964年开始,他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个春秋。 1961年在中南海颐年堂,作为一名普通服务人员,吴连登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那时他19岁,是个刚刚从乡下进城的毛头小伙。“我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主席为什么会挑我去给他管家,我到现在也不很清楚,我也没问过。”吴连登说。  相似文献   

3.
大学里有男生有女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谈谈恋爱。 记得一位伟大的作家奥什么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人的初恋只有一次,他的初恋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对这件事还是比较慎重的,从小受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大学时期的第一次恋爱采取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很有中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说,毛泽东思想只是一种学派、一种学说,这种看法已经证明是不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是集古今中外先进思想家的科学思想之大成的思想体系,它回答了先进思想家和实践提出的许多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指明了解决当代重要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毫无疑问与毛泽东本人的才能、实践、勤奋和勇气分不开的。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同样也是如此。 万物皆有源,毛泽东新闻思想之源在哪里?这是新闻界的同志比较关心的,我也关心。 我想从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伟大的先行者们的观点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同时我还觉得最真实地了解他的思想演变过程,应该从他在延安同斯诺的谈话去研究。这里先引用几段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100诞辰即要到来,每当想起这个日子,我心中总是激动不已,难以平静。毛泽东生前曾16次来河南视察,作为河南日报的记者,我曾8次跟随毛泽东拍照,亲聆过他的教悔,目睹过他的风采,并拍下过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特别是他的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精神,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他比认识你们还早得多"   新中国建立不久,有一次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召周谷城相见,当时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同等也在座.落座后,毛泽东对许建同等人说: "周谷城是我的老朋友.我认识他比你们还早得多."……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 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8.
由七十年代开始,毛泽东的身体日渐恶化,这是医生们,周围的工作人员早已看到了的事实,而且已是无可挽回的趋势。十年文革动乱,林彪的出逃,陈毅、周恩来的相继去世,一系列的事件对毛泽东来说,不能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作为一个领袖,他也毕竟具有常人的肌体,他的生理机能也早开始退化了。尼克松的回忆早在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之后,尼克松曾作了如下的回忆: “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  相似文献   

9.
书架     
正文学艺术《我在云上爱你》作者:张小娴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定价:32.00元提要:最纯净的初恋:让时光倒回十六岁的那场心动,张小娴最纯的笔描画初恋这件小事。最唯美的绘本:治愈系画家李书轶温暖配图,再现故事中的动人场景。全书精美彩色印刷。最动人的情话:突然,我觉得眼睛都甜了,爱上你,就是这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友人斯诺的谈话中,深有感慨地说:1918年第一次到北京,“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的确,图书馆是毛泽一生做学问、求进步、了解国情的良师益友,他自认图书馆里的学习是“最有价值的”。他离不开图书馆。毛泽东从小即酷爱读书,图书馆藏书甚丰,自然成了他向往的“圣地”。但最早与图书馆结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毛泽东的传说中,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他对钱的态度了。 据说,毛泽东一生最讨厌钱,不愿摸钱。一次,一位曾陪在毛身边的老战士因家境困难,写信向毛求援。看完信,毛泽东便嘱咐工作人员从他工资节余的存款中拿出几百元钱寄过去。 由于见毛对这事很关心,因此工作人员将钱装进牛皮纸袋后,特意送去给他过目。当时,毛正在看文件,以为工作人员递来的是公文,便顺手接过去,抽出袋中东西。 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袋中装的是要寄出的钱,请他过目时,毛泽东脸色大变,一下子连袋子带钱扔了老远。 如果此事不虚的话,那么,毛泽东这一举动显露了中国传统文化异常强大的存在与影响。 不喜欢钱的毛泽东,是如何建设新中国的呢?该如何看待共和国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见到江青 早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中文时,我就知道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我曾经读过毛泽东诗文著作的中文版本和俄文译本,然而,那时我对毛泽东的经历和他的家庭还知之甚少,还不知道毛泽东的夫人江青。1950年秋天,我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读大三的时候,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我被委派担任即将来莫斯科治疗的毛泽东夫人江青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都说初恋是刻骨铭心的.我至今仍常常回味初恋。回味什么呢?当然是回味当初心里第一次爱上一个少女的情愫。妻子虽说不上什么天资国色,但说美丽大方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她那双又大又亮、清澈透明的眼睛,那双17岁少女特有的羞答答的眼睛.第一眼就攥紧了我的心。并十年、二十年一直闪耀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5.
董岩 《今传媒》2006,(7):6-10
“要站着拍而不是跪着拍”(1992年2月,首都电视界举行了一次《望长城》的研讨会。刘效礼的老领导、原新闻部主任夏之平说,我是看着刘效礼长大的,长城挡不住他,我相信他还会有大作品问世。)刘效礼:也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我的思绪凝聚在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上。就提出了拍摄《毛泽东》的动议,后因种种原因未批。1993年初,我再次提出拍摄《毛泽东》的具体设想,杨伟光台长拍板定案:“你们是国家队,要拍出国家队的水平。”此时,距12月26日还不到8个月。董岩:中国第一部纪念伟人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就这样提…  相似文献   

16.
1936年,我结婚了。 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我始终珍藏着自己纯洁的爱。我向往自由,渴望爱情,希望能遇到一个真正爱自己,并值得自己爱的男人。15岁那年,我认识了大财主程子菊的侄儿,一个比我大3岁的很有才气和学问的大学生程佩林,他几乎成了我的意中人,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也可算是称心的爱人。可是,正当我准备将满腔的爱奉献给他时,却意外  相似文献   

17.
王刚 《中国档案》2014,(1):14-16
我在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前后,负责和分管档案工作有1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档案工作经历了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最难忘的是组织参与毛泽东同志藏书和文稿整理保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同志思想理论、丰功伟绩和领袖风范的敬仰之情,受到了一次终生受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跟韩老师见面,我真记不清楚是在哪一次大学生广告创意比赛或许是颁奖礼时介绍认识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韩老师留给我的名片。上面有他一张满脸笑容的彩色照片,也就是这张照片让我对他产生更深的印象。自从那一次的见面后,我们经常在大学生广告活动碰头,偶尔也会在颁奖礼上。最近一次应该是艾菲评选的活动,而最有代表性的算是两年前在山西太原的晋商品牌大会。  相似文献   

19.
一、毛泽东生平自述版本演变的情况(一)旧版《毛泽东自传》是过渡性的不完善版本斯诺是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美国人。毛泽东向他讲述了抗日形势和统一战线政策,并且第一次把自己43岁以前的生平经历口述给他。1936年10月斯诺从陕北保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2月1日,基辛格博士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访问我馆。吕章申馆长在西门外迎候93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对他的再次到访表示由衷欢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我馆接待了基辛格博士。基辛格博士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交往的情景。他说,毛泽东主席四次会见他,每一次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