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晋 《档案时空》2006,(3):45-47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然而因为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扭曲,中晚年导演了一幕幕暴行。终朱元璋一生,其生活轨道是由卑贱走向富贵,而其心路历程却是由自信走向自卑。猜忌变得神经质早年朱元璋被迫到皇觉寺为僧,曾饱尝世间冷暖,后投效郭子兴部下,成为一名战将。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材,很快就聚集了一批猛将谋士。他们为朱元璋冲锋陷阵、出谋划策,推翻元朝统治,逐一扫除了其他的农民义军,并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可悲的是,朱元璋在开创天下时,尚能广招天下文人贤士,并放心任用手下部将。一俟天…  相似文献   

2.
宋爱伦 《大观周刊》2012,(41):11-13
南京在1368年以前作为朱元璋政权的政治中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明王朝建立后,由于南京城的风水问题等原因,朱元璋始终不愿意以南京为帝国的永久首都,而欲北迁首都于关中。但是,中国北方因战争饥荒而衰败,朱元璋生前未能完成迁都大业。朱元璋的迁都愿望成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樊斌 《出版参考》2011,(1):27-27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立朱标为太子,是年,朱标13岁。朱元璋选定人品正直、儒学功底深厚的宋濂做太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十四世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禁运动,简称为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军阀余党的叛乱以及海盗滋事,下令实施海禁。  相似文献   

5.
庾晋 《档案天地》2006,(6):10-12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然而在其中晚年却导演了一幕幕暴行。这是因为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扭曲。终朱元璋一生.其生活轨道是由卑贱走向高贵.而其心路历程却是由自信走向自卑。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为了朱家的天下,朱元璋并不在乎把任何人推进火坑与地狱.  相似文献   

7.
彭晔 《兰台世界》2013,(11):87-88
十四世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禁运动,简称为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军阀余党的叛乱以及海盗滋事,下令实施海禁.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反元初期,曾受挫折,心灰意冷,借酒消愁,刘伯温与朱元璋饮酒对句,激励他东山再起。朱元璋随口说出: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刘伯温立即对道:国乱民怨,王不出头谁作主。 这是拆字联。“水”加点成“冰”字(古时“冰”字偏旁是一点),“王”出头成“主”字。上下联对仗工整,用字巧妙。 又,二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刘伯温故意失一子,朱元璋胜,乘兴吟出一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  相似文献   

9.
傅友德是明朝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傅友德一生为朱元璋征战沙场、驰骋纵横、戎马一生。本文将从明代的历史背景下还原明开国功臣傅友德的生平事迹,对傅友德的生平进行一番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反腐制度之严密,手段之严厉,都是历史所罕见的.按理说,洪武朝的官员应该个个都老老实实,卖命工作.但是事实不然,官场腐败居然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11.
某家知名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一本历史题材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洪武帝驾崩,子朱允(火文)即位,为惠帝。朱元璋的弟弟朱棣发动政变,带兵打进南京篡了侄儿的帝位,史称‘靖难之役’。”短短的两句话中竟存在两处重大错误:朱允是朱元璋的孙子而非儿子,朱棣系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12.
朱檀(1370~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辖兖州府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自幼礼贤下士,博学多识,好诗书礼仪,颇得朱元璋喜爱,但十九岁服丹药毒发伤目而亡,朱元璋恶其荒唐,谥号"荒"。逝后葬于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处群山延绵的九龙山南麓,称"鲁荒王陵"。  相似文献   

13.
草根皇帝朱元璋虽然在马上取得了天下,但他构建了明代教育体制的整体框架,为明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阐述了朱元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思想的实践步骤,以期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的法律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合法性思想值得我们重视。朱元璋的领袖权威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基础;"重典治国"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保障;法律得以普遍推行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法律合法性思想研究:批判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斌 《兰台世界》2014,(5):61-62
朱元璋的法律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合法性思想值得我们重视。朱元璋的领袖权威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基础;“重典治国”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保障;法律得以普遍推行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续上期)二十一、利用文书杀人最多的皇帝利用文书杀人最多的皇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2)发生了空印案.朱元璋发现后,下令将地方衙门主印的长官一律处死,佐贰官杖一百充军边地,杀死几万人;洪武十八年(1385)户部侍郎郭桓利用文书,少报多收,多收少报,被朱元璋发现,便命令从户部侍郎以下都处死刑,被杀的又有几万人.文书中因为没有避讳  相似文献   

17.
最初的"明刑弼教"思想产生于"德主刑辅"的思想之下,但明朝朱元璋时期的"明刑弼教"法律思想具有"以刑教化"的特点,即通过严酷的刑罚实现教化的目的,"明刑弼教"成为朱元璋重典治国的重要理论基础、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元末明初,由于特殊的际遇,以宋濂、王袆为代表的婺州文人,其命运紧紧地与朱元璋连在了一起。他们在明开国前后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从而表明了明初以来文学走向的必然性。然而,他们的结局也相当悲惨,两百多年来师教乡习、濡染成风,前后相继,文脉可寻的婺州学派经过朱明王朝的打击,从此走向衰弱。所以,考察婺州文人与朱元璋的关系,对于研究明初政治、文学以及地域文学的盛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的礼治教化思想内容丰富,其体系构建不仅包括民间祭祀、民间教化、学校教育和法律普及等四个方面,还涵盖了礼制规章和教化运动等制度及动态方面。通过对其分析,对深入了解朱元璋的礼治教化和社会管理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