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效专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继东  鲁程 《情报杂志》2001,20(12):58-59
探讨了失效专利的意义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专利权的失效并不表示其技术失效。对失效专利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失效专利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失效专利信息对技术主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而挖掘技术的普及让失效专利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基于中文文本聚类,分别对失效专利、失效/有效专利、有效专利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失效专利和有效专利之间的联系,运用桑基图(Sankey diagram)将结果可视化,根据专利流的走向来判断技术主题的新生、消亡及发展状况。并且,以LED封装产业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技术主题分析,结合产业文献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将专利的法律状态作为研究维度,为产业技术主题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观察角度和分析方法,也给企业充分挖掘失效专利信息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失效专利的获取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换效专利技术是一座等待人们开发的金山,我国目前换效专利总量约占受理专利申请的30%。文章分析了换效专利范围种类,论述了利用价值,并提出了获取失效专利的方法和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失效专利维持年限统计法对上海市2001年至2020年的全部发明专利授权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了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和失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通过对比表明,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与失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总体上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后者,上海市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计算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9.12年。同时,上海各区之间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差异很大,应当采取针对措施提升专利平均预期寿命。专利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兼顾了失效专利与存量专利的数量与维持时间长度等因素,可以客观全面反映专利的整体现状,应该成为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和失效专利维持年限统计法对上海市2001年至2020年的全部发明专利授权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了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和失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通过对比表明,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与失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总体上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后者,上海市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计算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9.12年。同时,上海各区之间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差异很大,应当采取针对措施提升专利平均预期寿命。专利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兼顾了失效专利与存量专利的数量与维持时间长度等因素,可以客观全面反映专利的整体现状,应该成为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试论专利检索在专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论述了专利检索在专利侵权、专利保护、专利技术开发和失效专利或失效专利申请技术的使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现有失效专利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运用专利基本理论和专利法的相关规定揭示出失效专利的特有属性,提出了凡是在专利文献上所公开的技术,在不享有我国专利权的情况下都属于失效专利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探索提前失效专利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对推进我国专利质量工程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前失效专利是指在专利有效保护期限内,应该有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提前终止效力的专利。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平台检索的、2002—2018年间中国全部发明授权专利数据3066400个检索结果,借助该平台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价值度计算的应用模块,从四种主要专利申请人类型——产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个人视角,分析了各类型申请人全部专利、有效专利、提前失效专利价值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提前失效专利价值远远低于有效专利价值;失效率越高,价值度就越低;大学专利失效率最高等。下一步拟进一步探索专利提前失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全面提高专利价值和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9.
专利失效不等于技术失效,如何有效利用失效专利,使其在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在深度剖析失效专利的成因、价值及获取手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企业创新中继续加工、再利用失效专利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失效专利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专利一词既可以用来指称“专利权”,也可以用来指代“专利文献”或“专利技术”,基于专利不同的含义来定义失效专利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此外,对“专利申请权”、“外国专利”等概念的把握也会影响到对失效专利定义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公开”和“垄断”是把握专利制度本质的关键,也是认识失效专利本质的一把钥匙,凡是在专利文献上所公开的技术,在不享有我国专利权的情况下都属于失效专利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