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的实体事由进行区别时待,并进一步限制了发回重审的程序违法事由.对修改后的民事发回重审制度进行审视,不难发现其依然难脱“重实体、轻程序”之窠臼;而且,该制度功能异化之弊端未有改观.《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未能从根本上革除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痼疾的原因有二:一是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价值有失偏颇;二是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且实现不畅.因此,在立法上重塑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诉讼公正理念、强化程序违法之重审事由,完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明确发回重审之诉讼法律责任性质,不失为完善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包括法院调解和《民事诉讼法》第51条所规定的当事人自行和解,但前者过于突出法官的职能,容易导致法官权力的扩张和滥用;而后者规定过于松散,对当事人缺乏制约,和解效率不高。在美国,判决要约规则作为诉讼和解工具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运用。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应在保障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判决要约规则的经验与方法,最大限度地规范诉讼和解程序,进而实现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和优化诉讼资源配置等多重社会目标和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主要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但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本从民事公益诉讼的界定、价值、受案范围和主体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并自1990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从此结束了我国行政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标志着我国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行有三大诉讼制度,即刑事诉讼制度、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在它们之间民事诉讼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关系尤为密切。在行政诉讼法施行之前,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完全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不仅在广大群众中,而且在司法工作人员中,有相当多的人只知有民事  相似文献   

6.
《民诉法解释》第174条第2款突破现行《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将民事拘传制度之适用主体延伸至原告。此规定乃我国民事诉讼国家干预主义之"特色"体现,与民事诉讼解决私权纠纷之特质相差甚远。民事拘传适用于特定原告可谓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预,于立法规定,于法理,其存在正当性都极其值得商榷,而且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司法实践适用效果亦是不佳。拘传被告制度亟待完善解决,拘传原告制度更是无用武之地。原告缺席情形之下的处理应结合实践并本着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重新考量,摆正法院地位,完善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虽历经数次改革,但囿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仍存在诸多结构上的缺陷。文章从立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期对目前酝酿的民事诉讼法修改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民事保全制度可以分为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类型。然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行为保全的相关规定,这使得我国诉讼保全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在当前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讨论中。大多数学者对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建立行为保全制度达成了共识.但民事诉讼理论界时如何界定行为保全的内容及具体构建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为此,笔者提出完善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初步构想,以期有抛砖之用。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行为保全制度,此项规定对扩大民事保全范围,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行为保全的法律规制过于简单宽泛,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因此,拟以行为保全的启动、审查和程序保障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论述,借鉴两大法系相关立法实践经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应诉管辖是民事诉讼中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法理基础、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受案法院范围等方面与协议管辖存在本质区别,是一类独立的管辖制度。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我国应坚持应诉管辖立法的“双轨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关于应诉管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其中它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典型类型,但是此条款过于原则化、系统化.本文在分析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特殊性的基础上,探析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标准适用的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观念通知"行为。构成自认的事实对当事人和法院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中规定的自认对法院没有约束力,自认的撤回条件不清晰,自认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事实。应当从确立真正的辩论主义原则和完善民事诉讼立法这一宏观与微观角度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相似文献   

13.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项实践催生、立法重视的新兴程序制度,学界对其争论比较激烈,甚至不乏相互对立的观点。近年来,随着公民诉权意识的觉醒,行政诉讼数量的不断增多,研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当今中国社会状况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事救济是我国司法救济的重要方面,也应是我国受教育权利救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受困于传统的公私二分理论,受教育权民事救济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面临着来自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挑战与质疑。分析表明,提供民事救济是完善受教育权保护方式、实现受教育权保障法秩序统一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平等主体之间存在受教育权侵权纠纷,而纠纷的解决难以通过教育行政诉讼或诉因寄生的方式实现。使受教育权民事诉讼渠道畅通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也是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理念是民事诉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和谐的民事诉讼理念,可以为社会和谐、司法和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鉴于实践中当事人合谋通过诉讼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多有发生,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尝试性地对此增设了旨在保护其权益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但作为制度初创,立法对此规定过于简约,无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确定的详尽指引.鉴于此,界定其含义,审视其功能,以解释学和比较法学的视域,深度检讨我国现有的第三人救济制度,参考借鉴域外的相关制度,尝试性地构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独立型第三人撤销之诉之程序要件,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不仅与单个国家国情有关,且与不同法系下的各国历史传统及现实诉讼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忽略这一点可能导致考察视野上的欠缺。本文从法系角度研讨各国间诉讼费用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民诉法修改以前,有关督促程序的规定是一个"花瓶"条款,实践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了提高督促程序的利用率,发挥督促程序的制度价值,使之得以重生,新民诉法对督促程序的适用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首先在一审程序中增设了庭前诉讼转督促的程序,其次在督促程序的专章部分肯定了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通过论述诉讼与非讼程序相互转换,分离适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将程序转换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就新民诉法中有关的督促制度与诉讼制度相互转换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和完善制度细节,探求新民诉中有关的制度改革到底能否起到激活督促程序的作用?如果能,怎样才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反不正当竞争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人一般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其损失很难得到赔偿,原因是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应当实行反不正当竞争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知识产权诉讼管辖上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