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晓晓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59-106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淮安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特征进行调查。不同阶层的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下层居民主要以相对便宜的运动鞋服为主要消费内容,并表现出较强的博弈性消费心理;中产阶层是当前体育消费的生力军,体育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倾向;上层居民的具有更强的体育参与度和消费实力,但因淮安市体育休闲资源匮乏,出现高收入低消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未来上海将出现一个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但社会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投资趋向表现不同;上海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将出现明显的分层特点;实物型体育消费在未来上海体育消费市场上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参与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加快,且将表现出随社会阶层地位升高消费投资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体育消费群体的阶层结构更显合理;上海的中层体育消费群比例要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中间消费群体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经济条件仍是影响居民体育消费决策和消费分层的主要因素,而消费项目的文化内涵或消费品味则成为影响体育消费分层的另一重要因素;实物型体育消费在目前上海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参与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明显,且表现出随社会阶层的提高,消费比例逐渐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1996年-2018年CNKI收录的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词频分析法等,运用CiteSpace、SPSS等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文献的二次检索阅读,揭示近年来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归纳整理出历年来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有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基础理论;区域性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与休闲、健身。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育消费观念、收入、消费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消费行为。本文拟运用资料分析法、逻辑法、社会评价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社会阶层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在支出模式、信息接受和处理、购物方式、对新产品的态度等诸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6.
时清 《精武》2012,(6):68-71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对开封市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消费意识、消费场所、消费水平呈明显的分层特点。健身健美、休闲娱乐是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心理领域和社会需要的动机随社会地位的升高有所增加。时间、地点来往不方便、经济条件不允许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各阶层的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结构中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2009年度南京市城市居民中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增进健康、娱乐身心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经过体育锻炼,居民的获益主要是精力充沛、心情变好、生活充实。随着学历提高,居民体育参与比例提高,不同学历居民体育参与频率一致。随着收入增加,居民体育物质消费比例上升,但收入增加到5000元以上,体育消费比例略有下降。不同职业居民体育参与不同,体育服务产品消费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关于吉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根本出发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在体育消费结构呈多样化的同时,体育消费的实物性结构更明显;参与体育是影响体育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显示了体育消费的“参与”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发展变化,引导大学生合理地进行体育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我国大学生对体育物质产品消费需求明显升级,追求产品的品牌和质量;2)在体育劳务产品消费上是以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项目培训、运动按摩为主,体育旅游消费也有所发展;3)在体育信息产品消费上是以观赏体育竞赛、体育网络信息消费为主;4)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经济条件、体育爱好、空闲时间等因素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健康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9,(5):84-96
从布迪厄的"社会阶层"理论出发,基于CGSS二期数据探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现场观赏型体育消费分层现象及影响机制。通过多层次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现场观赏型体育消费尚未成为一种大众消费方式,中国公众到现场观看体育比赛存在社会阶层区隔;(2)现场观赏型体育消费分层是个体所在的社会阶层及所嵌入的社会结构、资源环境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城镇存在不同的现场观赏型体育消费分层机制。研究揭示,社会阶层是体育消费领域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变量,体育消费在社会阶层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文化转向"的阶层分析不能囿于行动者的社会阶层,还应关注行动者所嵌入的更广阔的社会结构和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