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是一档“说新闻”的节目。“欲知天下事,听我说新闻”,这句栏目的宣传语已为喜欢这个栏目的观众所熟知。该栏目播出一年多来,反映不错,江苏的一些市县台纷纷仿效。 就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来说,“播”和“说”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栏目的采、编、播过程来看,不论是节目的结构安排、内容选择,还是对主持人的要求,两者之间都有诸多不同。 (一)选择适合“说”的主持人 在“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成功的关键。 “说新闻”的主持人和以往的播音员不同。他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播音水准,更需要对稿件的理解和处理能…  相似文献   

2.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闻板块、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量涌现,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播”新闻正受到“说”新闻的挑战,一时间,“说”新闻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那么,怎么把新闻说好,播新闻和说新闻是否格格不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6.
田果馨 《视听界》2001,(5):56-56
从陈鲁豫主持《凤凰早班车》开始,随意轻松地说新闻、聊新闻在全国许多电视台遍地开花,成为各台看好的“新闻法宝”。这种“说”给长期以来铁板一块的“播”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作为与播音员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说新闻的主持人以“我”的个人身份出现,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少了一份严肃刻板,多了一份生活原生态的真实、随意。  相似文献   

7.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2005年,随着各省级、地方电视台以民生新闻为基础大力整合新闻内容的新闻改革的推进,体现在主持播音的终端环节,就是新闻播报样态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由原先规范庄重、明朗有力的“播”改变为现在清新靓丽、活泼随意、交流感强的“说”。本文试就“说新闻”的能力培养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类节目的“说”与“播”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播音界就曾提出了“播音降调”的理论,力求摆脱“革”带来的高、平、空的阴影,通过实践也证明了“降调”是正确的。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一大批年轻的主持人加入到广播电视队伍中后,一些有个性的栏目深受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说”也就成了个性、能力的象征。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电台、电视台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说新闻”的栏目,以期形成自己在新闻播出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别于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说新闻”的形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杨曼 《中国广播》2005,(6):43-45
新闻类节日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时至今日,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其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也细化为新闻播音员、新闻评论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等。“主播制”(新闻主播)已渐在各台新闻类节目中推行开来。随之而来的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为此,就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年来日渐时尚的“说”新闻这两种风格的播报方式,以及新闻类节目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做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12.
苏晓琼 《新闻前哨》2002,(12):35-35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大幅度改革,电台、电视台的播音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被誉为广电媒体的“窗口”中亮相的,也不再仅仅是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以及各类专家学者,也在话筒前、荧屏中各领风骚。许多同行都觉得,播音员的阵地在逐渐萎缩,就连播报新闻这一播音员最后的阵地,也快被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的播讲形式蚕食。还有一些领导和业内人士轻视播音工作,使得播音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实际地位大打折扣。说起新闻播报,业内人士都认为,不能用“播”,而应用“说”,“播”就是保守,“说”就是改革。传统的“播报”面临“说…  相似文献   

13.
丁龙江 《视听界》2005,(4):i009-i009
新闻评论栏目兴起之时,正是业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人素养及知识储备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日子。因而各地大多从记中物色人选或直接让记在自己的节目中“登台亮相”,这就有了在新闻评论型栏目中常说的“记型主持人”这一称呼。但这种称呼明显混淆了“记出身”的主持人与“记身份”的主持人之间的差别,强化了“记”这一概念而淡化了“主持人”这一中心词,  相似文献   

14.
郁金红 《视听界》2006,(5):97-97
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对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有先拥有一个大写而丰满的“人”,才能在大众传播中融入人文关怀,塑造出一个被受众认可的形象。一、人文意识的完善虽然播音员、主持人的面前通常只有冷冰冰的话筒、镜头,但在他们的心中、眼前始终要有交谈的对象,使隐形的对象默默地牵引着主持人的思路,激发着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更恰当地表现“自我”。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来自新闻事实与个人感悟的结合,其最终的目标不是观众的眼泪或欢笑,而…  相似文献   

15.
陈小瑜 《新闻窗》2007,(2):95-96
近几年业内有点闹,对于“播”和“说”的讨论此起彼伏。有些人还把播音员、主持人分成两个流派,认为传统的播音庄重有余、亲切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说”新闻。“说”新闻,看似简单,  相似文献   

16.
应天常 《声屏世界》2007,(11):44-45
播音员的设置具有国际通行性,它有助于确立媒介权威,宣明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立场;对于清晰流畅传达政令、传递信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是,播音形式沿用了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日渐式微——新闻节目主持人(或曰“主播”)无可挽回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播音员的位置。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院长李小华教授指出:“在目前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中,只有《新闻联播》还保持着播报体的新闻播音风格。”这显然因为“播音形式特有的权威性与客观性,在显示一种分量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突出的话题主持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中央电台的“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为例,阐述话题主持的重要性,以及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把握话题主持、提高自己的话题主持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身兼几档节目已经习已为常了,有的既播报新闻也同时主持节目,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一是有利于增强语音规范和语言的表现力;二是有利于增强语言的对象交流感和亲切感;三是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本文从以上角度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到底“播”“说”“聊”哪种状态更好的争议一直存在.其实,这三种方式可以说都是根据新闻的内容和形式的细分而派生出来的三种状态,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下,就会使我们走入一个伪命题的误区:“难道新闻播报只有一个单一的或者说最佳的状态么?”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无论从内容、形式、手法、角度上都在不断创新,而电视新闻播报怎么可能是单一的状态?在具体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只具备单一的技能和播讲状态,是难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的.  相似文献   

20.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