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学习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向深入的前提。我院党委紧紧抓住学习提高这一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集中时间、人员、精力, 按照“静心、安心、用心”的要求,从端正态度、找准方法、立足整体三个方面,排除干扰,关门读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对于书籍有一条方针:做什么事用什么书,反对为读书而读书。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要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对一本书,先要  相似文献   

3.
学英语要提高效率就要用智慧学、用心学、动脑学,这种学习才会有灵性、灵感。“Interest is the best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令他们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最佳途径。以下是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感说到底是一种语言体验。学习者在感知、吟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语言体验的获得过程。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古人深得此道,古代的学子要熟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书,总字数近30万。正是有了这样的读诵基础,古代学子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南宋的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不但把“口到”与“心到”并提,而且强调“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时至今日,许多人却认为这种做法费…  相似文献   

5.
“勤学好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这里的“好问”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好学上进,二是指态度虚心。如今,“好问”往往被曲解为“喜欢问问题”。因此,有人常把喜欢问问题作为评价学生好学的一把尺子。殊不知,好问并不等于好学。古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中有疑问要问老师,这无可非议,关键是怎样问更有利于学习。学生对待疑问有4种态度。第一种是懒于问。这种学生缺乏上进心,把学习看得无所谓,有疑问也不思考,更多的时候把问题扔在一边,这种学习态度应该批评。第二种是羞于问。这种学习心理比较复杂,有的是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6.
书的诱惑     
现在许多孩子喜欢泡在电脑游戏里面,可是玩游戏又有什么好处呢?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吗?——不:能让我们提高文采吗?——不。我以前空闲时间也喜欢玩游戏,看书都是被逼的,但是慢慢被书的精彩吸引之后,我明白了被动看书是没有用的,因为那样看书就会不用心,我们要用心看书,就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既然要读书,就要好好读,不用心的话,那读书又有什么用呢?要真正理解深层次的含义,不能像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就只在教学过程中把“朗读、积累、玩味、拓展”这四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一)朗读朱熹有言:“凡读书……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相似文献   

8.
体悟在阅读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体悟的方法。一、熟读成诵会文意叶圣陶先生指出 :“语文学科 ,不该只是用心和眼来学习 ,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 ,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出于口 ,入其耳 ,通其心 ,从而直接感知文学的意蕴 ,进入作者所描写的艺术境界 ,领悟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意旨。诵读要产生其应有的效应 ,必须注意诵读的科学化。“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处于随意状态来诵读“百遍” ,恐怕不能收到良好的诵读效应。因此 ,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9.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对读书很有探究,在总结前人读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书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眼到口到表现于外,心到表现于内,朱熹强调读书用心的内在作用。若是像俗话所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不能真正——做到眼到口到。朱熹说明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朱熹“读书三到”的精神实质体现在“实”、“思”、“勤”这三个字上。先说“实”…  相似文献   

10.
工作中,常听同学们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也努力了,成绩并却没有多大起色呢?”当前,许多中学生都存在着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下面,就这方面问题向同学们谈儿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调整心态,克服浮躁情绪。心浮气躁是学习的大敌。要调整心态,克服浮躁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思想上,要消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干扰是情绪浮躁的诱因。因此,同学们要通过认识区分,对那些与身心发展无益的事情不想不做,对导致精力分散、学习分心的事情不闻不问,把那些不良因素拒之门外。2。学习上,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且要不打折扣地执行计划,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继而就会产生学习兴趣。3,每一个渴望进步的同学不仅要具备一颗进取心,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进取心让自己不放弃努力,带着目标追赶。平常心让自己打消一口吃成胖子的速成心理,看重脚下的每一步。只要能够善于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情绪,行动上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手段,它考查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书写速度、字迹清晰程度等  相似文献   

11.
记不清有多少次学生这么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呀?”面对外延如此大的一个问题,我总是微笑着回答:“用心!应该用‘心’去作文。”的确,一篇文章,不用心,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真情流露是优秀文章的灵魂。因此写文章,我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个人,对于不熟悉的,可千万别轻易动笔。做到了这一点,我想,任何一篇  相似文献   

12.
翁青芬 《教师》2013,(29):55-55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第二个普通的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是教育。”所以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一、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相似文献   

14.
与书结缘     
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静趣”,一种“心趣”。 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灯旁,书便成了最好的朋友。它絮絮叨叨地讲出许多新鲜事儿,看不上几页,我便忘却了自己,飘飘然走进了书中的世界,我用眼、用心和它娓娓交谈,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在于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学生上进心的来源,与教师的评价激励密不可分。每个孩子在回答一个问题,完成一个活动,或克服一个困难时都希望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而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上进心和成就感,这种感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成为学习的情感保证。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同时要起好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作用,在课堂上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要擅于评价,活用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不少家长常以“我的用心是好的”来为自己教育子女时言语粗暴找借口。其实,最好的方法,恐怕还是内在用心和外在形式的统一与和谐。有时候,一句话能够毁掉一个孩子,一句话也能够触动一个孩子的上进心,因此,家长们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巧向孩子说“心语”。知心话语含情说。为什么孩子之间知心话能说得开、听得进?因为他们的性情相通,情境融洽。大人要同孩子说上知心可心的话,就要注意先创造这种融洽的情境和氛围,隔代人心与心的交流才有可能在共同情感氛围中完成。开心话语带理说。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理不痛快。但是开心话应尽量显其幽…  相似文献   

17.
用“心”当园长要用心专一。做园长既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投身教育事业,园长就要全心全意,专心致志,百分之百进入“角色”,千万不可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当园长要用心良苦。园长的一切活动要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在日常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要舍得花心思,多“琢磨”,常“推敲”,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经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园长如此用心良苦必然会感染广大教师,一定能赢得教师用心工作的回报。用“情”当园长要富有激情。当园长满怀激情地去追求一种理想、一…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学习”一词本来就包含应用的意思,“学”是接受知识,“习”是“实习”,是应用知识,所以“学”与“用”不可分。说应用也是学习,肯定有道理。著名哲人早就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教条主义肆虐之际,强调在实践中、在工农大众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确是抓住了学习的本质。因为,广义的学习恰正是主体通过经历而在知识、能力、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发生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读书、听讲、探究和应用都是经历,只要主体能在经历中有所认识,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便会带来或大或小的变化,当然也就是发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楠妹 《文教资料》2006,(24):71-72
我想,老师就如一个导演,要善于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用心读书,用情感悟,以心去发现心,以情去表演形,从而变静止不动的语言文字化为活生生的电影画面,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强化记忆。然后引导学生凭借记忆去熟读成诵积累文句去拓展新情境,创写想象文。即由“语言文字——活动彩图——语言文学”。我在《打碗碗花》一文的教学中,就比较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一、片段(一)赏花(课件出示盆栽的与野外大片的打碗碗花)师:课文是怎样描写打碗碗花的?请用“ ̄ ̄ ̄”标出,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打碗碗花很美…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学习中重视质疑问题,勤于思考;善于与人讨论,甚至于争辩是一种很可贵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朱了读书法》阐明朱熹的观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番后,疑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说:“读者无疑者须都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把“有疑--解疑--无疑”作为一个读书的理解过程,并且认为只有驼 境界才会有长进。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