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社会考试的发展不仅对个人素质、终身教育以及全面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社会考试对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德思想为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和自然道德的统一。个人道德培养内心和谐,社会道德引导社会和谐,自然道德创造天人和谐,是儒家道德思想"和谐"的具体体现。深入分析儒家道德思想"和谐",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增加心理矛盾平衡能力;增强社会环境建设力度,创设矛盾平衡的条件;强调自然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社会既是一种教育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学习型社会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包括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所有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教育体系的重构,还涉及社会整体的转变,其核心是实现个人学习及社会学习的价值转换,即从学习的工具意义转向学习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延高 《文教资料》2011,(31):97-98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个层次:身与心的和谐;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的和谐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传世经典《道德经》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和谐理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受限于无专用量表,指标体系的选择缺乏针对性.以和谐观切入探讨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为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选取指标时应遵循"和谐"的原则,即大学生生命质量应与个人全面发展和谐、与社会发展和谐.大学生生命质量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和谐可以分成"自我和谐"、多元智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三个层次;大学生生命质量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可以分成融入社会的发展和追求社会价值的共鸣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杨来祥 《中学文科》2008,(1):129-130
道德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塑造和完善道德人格,以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是时代主题。构建和谐有效的学校思想道德体系,是新时代的德育要求,也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实践课题。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要在“和谐”中走向成功,需做如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谅解、宽容、和谐,是整个宽容结构的三个层次,其中有一个逻辑递进关系。谅解,是实现稳定社会的前提;宽容,是实现稳定社会的环境;和谐,是实现稳定社会的最高境界。这三个层次决定了宽容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既独立又联系的辩证关系,决定着宽容而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态和谐是指人的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本文就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和谐心态,创造完美人生谈三方面的认识:①心态决定命运;②和谐心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③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把阅读与鉴赏活动的意义提到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石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幸福既来自主观体验又来自客观实在,既包含快乐又蕴含意义,既是享受的又是发展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维度上的和谐与统一。幸福的教育也在于让受教育个体在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与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与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11.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所下降,主要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有关。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既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紧密相连,因此要积极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实现。主要方法有:建立和谐的自我观,学会与人交往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追求自我实现等,同时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成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这里从学生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对于实现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成功就业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柏拉图提出,正义必然带来和谐。他认为,正义即心灵的和谐,是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正义即阶层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正义即利益的和谐,是强者利益与弱者利益的和谐;正义即整体的和谐,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相互协调一致的和谐。柏拉图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是人类历来追求的教育目的之一。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和谐教育思想的阐发虽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了和谐发展这一重要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和谐教育观之精神内涵主要包括身心的和谐发展、人精神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科知识之间与学科内部的和谐发展等。和谐教育观审视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目标确立存在着偏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规律和已有经验水平、目标制订缺乏全面性、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与各领域活动割裂分离等问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确立的新要求是遵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规律,体现适切性;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体现全面性;实现各领域内容融会贯通,体现融合性等。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谐德育是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能够促进社会与个人、人与个人和谐发展,并最终达到"双赢"的道德教育.和谐德育的完善和发展为高职教育工作提供了政治、伦理和思想上的保证,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许俊 《培训与研究》2003,20(6):51-53
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课题,“轴心时代”的古代雅典和先秦的人伦关系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古代雅典和先秦由于所处时代相同,两种人伦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包括男女两性地位中的“男尊女卑”状况和相同的阶级关系。然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政治传统、经济环境的不同,造成两种人伦关系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呈现出不同特点。古代雅典是“家国异构”,以地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为主;先秦则是“家国同构”,以血缘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黎 《考试周刊》2009,(8):199-200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和谐发展的个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大学应致力于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学生的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学生的身心和谐是一个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界限,具有广泛社会科学内涵和群体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构建和谐中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当代青少年学生表现出的身心素质差、性观念堪忧、迷网废学、法纪观念淡薄等不健康现象与个人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相符.这些不健康现象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不协调密切相关,要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厘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主动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引入高校人生观教育中,以培养大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思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自身的持续、和谐、积极、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一方面拓展了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内涵,实现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人生观教育与当前可持续社会发展方向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个人内心的和谐与社会和谐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的实质在于使人在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从而在根本上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以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因此,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资源,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的主体意识,构建理性的批判精神,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共融,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高度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