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时期来,党的高校知识分子工作基本特征和主要经验表现在:尊重知识分子社会主体地位立场政策的一贯性;坚持和改进党对高校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原则的统一性;对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分子的平等性;紧紧把握知识分子工作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目前,这方面工作仍有许多函待改进和增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理念人>阐述了近代以来西方知识分子产生、发展的制度化环境及其变迁,并对知识分子与权力关系的各种变化进行辨析,为考察分析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小说>杂志作者阵容进行分项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小说>融文学主张、政治小说和娱乐性的杂记和杂歌谣于一体;它是当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的共同阵地;主要依靠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来建设;它突破岭南地域的局限,广纳江浙区域以及其他区域的知识分子.<新小说>充分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整体脉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于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知识分子成长道路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则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新中国成立5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从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知识分子形象被批判、被遮蔽的现象入手,分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与作家塑造知识分子的关系.知识分子的被批判、被遮蔽是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边缘化在文本中的体现,而作家对知识分子进行观照的他人视角是知识分子立场缺失的表现. 关健词:知识分子;冲突;缺失;血统论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几乎占了五分之三,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新旧两类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势>历来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出路的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一系列演讲中,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提出许多富有启示的见解.他认为,知识分子不仅直接对公众说话,还为公众提供观点、态度和意见.在他看来,边缘人的社会角色,更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业余者的职业特征,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又可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判;而敢于对权势说真话,则是知识分子的比较基本的辨识标志.虽然萨氏之论没有启人心智的体系建构,某些观点缺乏必要的论证,但我们应该珍视他的这份信念.  相似文献   

8.
冉茂昌  陈荣燕 《华章》2007,(6):91-92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近代知识分子也经历了一个整体性的裂变过程.近代知识分子的演变趋势表现在:一,知识阶层的城市化和对城市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二,由政治型知识分子向各类专业的知识分子转化.其职业分布状况也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向适应,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中国作家的知识分子的立场曾发生过多次转变.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的激变,他们隐性出场并开始发言.时至80年代,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显现出了其精英立场.90年代,他们首先表现出大众化与狂欢立场;其后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则重新定位了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90年代末,知识分子出现了精英立场与自由立场的分野.新世纪以来,身为作家的知识分子面临种种困难,大部分作家表现出沉默与失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新成身上浸润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气息.他认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有人文关怀,应当有社会担当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人类文明必须处理好政治权力与思想信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下三种类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特点。从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的心理压力角度出发,探讨了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尊重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鼓励知识分子的首创精神,发挥知识分子的职业专长,构建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艳飞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25-31,4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知识分子改造方针,通过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从最初实行"全包下"的政策,到初期的理论学习、"知识分子洗澡"、"人人过关"思想改造运动、参与革命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的全面改造运动,造就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队伍,增强了知识分子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一改造过程对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01年清政府开始全面的革新运动——"新政",军事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头戏,由此导致社会对军人的极大需求。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中断了知识分子的晋升之路,由科举维系的知识分子的单一职业格局开始分化。在多元、复杂的分化过程中,大量知识分子一改过去"贱军"心理,积极投身军队,在社会上形成了从军热潮。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而优则仕"传统价值观的惯性影响;二是部队给予的优厚待遇成为吸引人才的另一个原因;三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得许多人积极投身军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寻求一种捷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军队,对军队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风气,但也由此造成了军人干政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知识女性价值取向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知识女性作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旧体制转型期间各种价值观念冲突碰撞的过程中,其价值取向呈现出了追求事业成功、追求"双重角色"和回归家庭三种基本类型。导致其分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的转变、东西文化的碰撞和高等教育的变化发展。高校知识女性价值取向的分化为提升高校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探寻高校知识女性价值取向的科学引领方法已成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以宽容态度正视多元分化现象,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弘扬主流价值观念,对帮助广大知识女性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创新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高校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创建一流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革新管理机制,鼓励创新研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化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迅速成长出了一批社会新阶层人士。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具有较高程度的文化专业知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做好社会新阶层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社会新阶层知识分子的突出特点,是做好党的统战工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知识分子凭借自身的文化优势,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做出了独有的贡献。第一,在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关头,素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和爱国情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充当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和喉舌,以自己的知识、智力和文化特长服务于宣传抗日、唤起民众的伟大事业,为民族解放战争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第二,把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造密切联系在一起,把强国之梦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视为不可分离的奋斗目标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战时民主的不懈追求者和倡导者。第三,中国知识分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保护珍贵的文物文献免遭涂炭,为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和再创造,为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We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e guidelines on reform enunciated by leading comrades at the center. Through discussion we come to see that the reform in college work is aimed at rais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reaking away from the situation of "everybody eating from the same big pot,"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toward intellectuals, and arousing the socialist enthusiasm of all teachers and staff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to train more and better talented people for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The allegation that reform is designed merely to increase incom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intellectuals is one-sided and not fundamental. As some teachers have said during the discussions, if our orientation is changed just to increase our income each month, the university leadership will be condemned after a number of years.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3-4):110-113
In the course of newspaper work, this reporter ha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high-level intellectuals who have opinions about writing reform which they keep to themselves. They have doubts about taking the road toward phoneticization, but they are afraid to reveal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