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日前结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发言时指出,“十五”期间,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市场规模大约是5000亿元。 吴基传表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为信息产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
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对信息产业工作的重要指示。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王旭东部长在工作报告中介绍了2003年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他说,过去的一年,全国信息产业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团结奋斗,继续保持了行业发展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预计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70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4000亿元…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2005年1月12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信息产业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旭东在大会报告中简要总结了2004年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深刻分析了信息产业当前面临的形势,重点对2005年信息产业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对信息产业工作的重要指示。黄菊副总理指出:在新的一年里,信息产业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要求,健全和完善信  相似文献   

4.
新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答记者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答记者问本刊记者魏振刚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1998年3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正式挂牌成立。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将成为下个世纪的全球第一大产业;而且,随着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IT新闻     
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蕴藏巨大商机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上说,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为信息产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十五”期间,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大约是5000亿元。吴基传部长指出,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推动产业增…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原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而且对我国迎...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部提出信息产业“十五”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近日在参加“中国 2000西部论坛”时说:“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主要目标是:继续以 3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发展, 2005年市场总规模比 2000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提高到 5%左右。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经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所需硬件、软件系统基本实现国内配套,出口创汇额比 2000年翻一番。使信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 吴部长提出进一步加大西部信…  相似文献   

8.
张琪 《信息系统工程》1997,(1):12-13,14
本文是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女士在《96全国城市信息网络系统现场研讨会》上主题演讲。该文精辟地善述了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的概况以及未来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IT新闻     
我国信息产业提前实现2001年宏观调控目标2001年信息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超额完成2001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据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电信运营业务总量为3669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2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值达到1.35万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27%;其中销售收入达到7500亿元,增长24%;利税650亿元。通信业务仅前11个月就完成收入3624亿元,同比增长了13.8%。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年初,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宣布了2001年信息产业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经济基础薄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政策和法规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与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晶.大力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产业,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的结构和分类,阐述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和现状,提出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产业基本知识讲座之一:信息产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现信息产业的时间暂短(有人主张起点为1979年),据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的计算,1982年我国信息产业附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大大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30%),信息产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8.8%.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一些发达省市和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信息产业更是兴旺发达,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年期页年期页权威论坛2001.03.04科技部新任部长徐冠华谈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2001.10.04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谈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2001.11.07国家版权局原局长宋木文谈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2001.02.17入世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影响与对策董云庭2001.08.首页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指出结构调整是振兴信息产业的关键2001.05.38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谈我国宽带无线接入的发展2001.07.首页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2001.07.53信息产业部副部…  相似文献   

15.
政府动态 今后十年我国信息产业将实现翻两番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日前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电子商务和无纸贸易高级研讨会上说,今后5年我国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再翻一番,以信息产业翻两番来保证国民经济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是中国信息产业积蓄力量、酝酿重大突破的一年。除了网络产业、移动通信风风火火,高速发展之外,软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方兴末艾的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领域中,数据库及其应用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依然是信息产业中牵动人心和比较活跃的分支。怀着对中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期望与憧憬,我们走进了千禧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到2005年,我国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产业理论是在引进,借鉴西方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产业的宏观规模,政策的确定,微观信息经济的分析等。同时,中国也应从实出发,建立符合国情的信息产业学。中国信息产业由信息工业,信息技术业,信息服务业和非信息产业内部信息组成。信息工业是基础,信息业是先导,信息服务业同时以国有事业机构为主体,非信息产业内部信息业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是面向21世纪,参与国际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以“互联网的应用———呼唤创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暨展示会于11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出席了大会并发言。吴基传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并强调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些重大决策的提出,必将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应该加快将信息网络技术推广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结合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吴基传指出,互联网可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基本知识讲座之四:信息产业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管理是指如何利用信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等科学规律来组织、协调信息产业生产活动,建立起良性的运行机制,科学地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的一整套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本讲主要讲信息产业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其政策的制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内外对信息产业的界定,归纳出信息产业的定义、特征和具体的细分要素。借鉴由菲德(Feder,1983)提出的两部门模型来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国内部门分为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两大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模型,然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