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对本级政府具有监督的职能。从目前的实际监督结果看 ,地方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不到位 ,缺少强制性 ;缺乏始终监督和责任监督 ,表现出一种权力弱化的状况。其主要原因 ,一是对地方人大的权力机关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是长期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淡化了地方人大权力机关性质 ;三是地方人大监督意识上的误区 ;四是地方人大构成不甚合理 ;五是地方人大工作程序缺乏权威力。为改变此状况 ,应强化宪法宣传力度 ;建立与完善必要的制度 ;增强政府行为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处理好地方人大与党委、上级国家行政机关 ,以及检查、监察机关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存在诸多问题: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监督法规不健全,监督滞后现象严重等.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权力机关自身建设,创新人大行政监督方式,改善人大监督的外部政治环境,修改监督法等.  相似文献   

3.
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的监督。具体说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的检查、调查、督促、纠正、处理的强制性权力。由此可见,人大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2)人大监督的对象。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同时,全国人大还监督宪法的实施。因此,人大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这种监督…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拥有立法、任免、决定、监督等权力。目前,我国人大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代表的专职化、精简化、选举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从而使其能真正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大监督权的实施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人大监督的实施没有把握好实效、目标、主体和时间的权能边界,使其监督的实效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从法理角度分析人大监督的价值和依据,探讨人大监督的权能边界,以期找到强化人大监督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特定问题调查权是权力机关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调查的一种法定监督权力,对于强化地方人大的监督效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立法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导致实践困境。本文以公共事件调查为视角,分析了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立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行使的方式、委员构成、职责、调查程序、法律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监督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它与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任免权相辅相成,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完整的国家权力机关。90年代初以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监督工作仍是整个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加强人大的监督功能,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腐败问题是人们最担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遏制腐败的关键是权力监督体制的健全,建构人大本位的权力监督体系是从体制上消除制度性腐败的必然选择。谴构人大本位的权力监督体系包括的内容:加强人大代表自身建设;尽早制定和颁布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法;优化内部结构;提高监督能力;借助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和增强人大监督力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立法和监督两个方面,相对而言,监督工作一直是而且至今仍然是人大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工作,是我们要致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人大监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出发,针对目前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就如何加强和完善人大的监督职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对权力实现有效制约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败重在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然而我国现有权力制约机制却是低效的 ,其根本原因是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民主制度的缺乏和权力的高度集中。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必须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宗旨 ,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对国家权力机关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 ,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 ,但在实践中 ,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 :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 ;重打击犯罪 ,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特权思想严重 ;监督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是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难言之隐.从心理学的视域探测刑讯逼供的内涵及过程,深入体察刑讯逼供全过程中受害人心灵遭受的摧残,对促使法者做出刑讯逼供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追析,审视刑讯逼供犯罪对受害人、行为人、社会公众以及中国的国际公信度带来的心理危害,旨在唤起社会从人性层面关注刑讯逼供现象的紧迫意识.  相似文献   

13.
"零口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刑讯逼供现象产生的可能性,但是它全盘否定了口供的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司法环境下并不适用。通过对"零口供规则"进行反思,正确地运用口供原则,理性地去判断口供的真伪,才是解决口供去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口供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证据价值,但为获取口供而不惜刑讯逼供显然是错误的。本文通过透视刑讯逼供的危害,分析其现实成因,提出对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不论是作为一种具体行为,还是作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广泛存在。一方面由于刑讯逼供在实现国家治理方面的巨大贡献,一方面又认识到刑讯逼供本身无可避免的负作用,统治者对其采取了法定化且严格限制适用的刑事政策。制度是具体语境的产物,从语境论的分析和研究进路来看,在古代特定情况下这种刑事政策是古人实践智慧的产物,其存在与发展伴随着最大化了的社会效应,因此具有绝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以义务本位为主的国家,对公民的权利,尤其是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出现了种种诸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问题,本文将着重从刑讯逼供的危害探讨犯罪嫌疑人之保护。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及其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沉默权最初是为了遏制刑讯逼供而产生的,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与其相配套的制度、措施,因而渐臻完善。为遏制刑讯而产生的沉默权,也由于我国对刑讯问题的曝光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它在遏制刑讯上的价值是无庸置疑的。但在我国则产生了许多争论。其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引入、怎样引入、引入后又怎么办这几个方面。文章拟从遏制刑讯的角度就沉默权的相关理论及其价值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沉默权在我国的引进和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在司法实践中早已不陌生,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的情况十分常见,而且在司法领域打击刑讯逼供的收效并不明显.本文试图通过杜培武案的产生原由入手,反思冤案的“铸造”过程,以程序正义之名追问冤案的根因——刑讯逼供,以期通过探讨西方沉默权在中国的本土化,为走出刑讯逼供的困境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誉为“审判中的审判”。实践中,有罪推定思想及刑讯逼供、法律程序违法、证据文书制作违法等因素可能导致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非法而面临被排除的结果。公安机关为防止冤假错案,应转变办案思想,杜绝刑讯逼供,依照法定程序办案,规范文书制作,做到规范取证。  相似文献   

20.
刑讯逼供久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 ,如何遏止 ,本文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