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玉纯 《成人教育》2000,(10):42-42
水田“三秋”是指秋翻地、秋备床土、秋作床,做好这几项工作,对中低产田改造,对来年水稻生产非常重要,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一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秋翻地  秋翻地与春翻地相比,其土壤有效成分提高明显。据测定秋翻地块硝态氮增加 64. 6%;有效磷增加 21. 6%;有效钾增加 43. 7%。由于有效养分的提高,地温高,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一般可比春翻增产 15%~ 20%左右。秋翻地的主要特点是:  1.秋翻地土块与空气接触面大、时间长,经风干、雨湿、冻融交替,土壤逐渐粉碎,加速了熟化过程,从而使其变得疏松,通气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南阳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烟区植烟土壤519个混合土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烟区土壤的pH值平均为7.23,有93.8%的土壤处在5.8~8.0之问;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86%,有79.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082%,有效氮含量平均为57.7mg/kg,有76.3%的土壤有效氮在30~65mg/kg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0.046%,有效磷平均为13.06mg/kg;土壤全钾含量平均为1.62%,有效钾为l57.09mg/kg,有85%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在l00mg/kg以上,根据南阳烟区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过程为例,探讨了地学因素对高海拔地形区地域成土作用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形区地域土壤形成与发育的特殊性,提出了高原地形区的地势、母质、水文地质等地学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表现为极具特色的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特征:地貌类型简单造成土壤类型单一化;成土母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发育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明显,成土年龄短;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土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效的磷、钾复合肥料,总有效成分为 86%,其中氧化钾为 34%,五氧化二磷为 52%。易溶于水,肥效迅速。由于磷酸二氢钾纯度高,售价贵,加之磷、钾入土后移动性差,故在施用上一定要讲科学、讲技术,否则既浪费肥料,增加成本,增产效果也不理想。   一、不能直接作基肥、追肥施入土中:这是因为:①作基肥或土壤追肥用量大,多则亩施 15~ 20公斤,少则 10公斤左右 ,而磷酸二氢钾价格昂贵,很不合算;②磷和钾在土壤中移动性差,磷又易被土壤中钙、镁固定而减效,利用率不高。故磷酸二氢钾一般不宜作基肥和土壤追肥…  相似文献   

5.
不同育苗措施对马尾松容器苗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容器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中火烧土含量和过磷酸钙含量是影响苗木生长量的主要因子。对剥袋散袋率而言,主要因子是火烧土;育苗效果比较理想的基质配比是.A281、A2B2(火烧土30%、过磷酸钙2.5%或5%、深层红壤35%、松林表土35%)2种;切根处理抑制了苗高生长,促进了地径生长,芽苗切根、芽苗切根菌根化处理使得苗高生长下降了18.75%、7.14%,而地径生长则增加了22.36%、29.33%;菌根化则对苗高、地径的生长有着比较明显的正效应,芽苗切根菌根化处理比芽苗切根苗高生长增加了14.28%,地径生长增加了4.3%;容器苗造林效果好于裸根苗造林效果,幼林树高、地径、春梢长都明显好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6.
TISAB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中微量氟的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其在测定中的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1.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2.保持待测液PH值稳定;3.消除铝、铁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干扰;4.缩短离子平衡时间,加快电极响应。TISAB放置时间过长,其掩蔽能力有明显下降,在使用前应重新配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在生产高度集约化体系下,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及锌肥对水稻产量及锌积累量的影响。创新要点:目前关于干湿交替能否对水稻增产仍存在争议,对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也鲜有报道。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即锌肥和灌溉方式对稻米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盆钵试验模拟大田锌肥及水分管理方式,两种基因型、两种锌肥种类、两种水分管理,三个重复控制误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以精米中植酸含量表征锌生物有效性。重要结论:干湿交替在增加了稻米产量、锌含量及积累量方面效果显著。干湿交替结合土施硫酸锌肥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体系中获得高产、高锌、高生物有效性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生产高度集约化体系下,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及锌肥对水稻产量及锌积累量的影响。创新要点:目前关于干湿交替能否对水稻增产仍存在争议,对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也鲜有报道。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即锌肥和灌溉方式对稻米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盆钵试验模拟大田锌肥及水分管理方式,两种基因型、两种锌肥种类、两种水分管理,三个重复控制误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以精米中植酸含量表征锌生物有效性。重要结论:干湿交替在增加了稻米产量、锌含量及积累量方面效果显著。干湿交替结合土施硫酸锌肥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体系中获得高产、高锌、高生物有效性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三年对新乡市耕土壤养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其中东部四县分别下降0.03425%、2.5875和0.8875ppm,中西部五县市分别下降0.124%、2.01和3.39  相似文献   

10.
小麦田秸秆直接还田后接种蚯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比不接种蚯蚓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芬莉降低14.6%和7%,总孔隙度增加6.8和3.4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1%和6.7%、18.3%和6.1%、8.8%4.0%、15.3%和10.1%;土壤中团粒结构提高了16.7和5.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提高4.2和2.7个百分点;土壤pH值无明显变化。总之,不论是小麦秸秆全部还田,还是还田后再接种蚯蚓,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而秸秆全部还田配合接种蚯蚓处理。对0-20cm土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