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滑轮组问题,在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同学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往往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尤以解决特殊滑轮组问题时极为突出·本文试举几例望对例同1学如们图有所1所启示迪,·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G,G为90N,则所需拉力F为多大?(滑轮重和摩擦不计)解析:如图1所示,把重物G和动滑轮乙看作一整由体,F其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a=Fb=Fc及Fa+Fb+Fc=G得Fc=3G=30N·例2如图3所示,用图中的装置,60N的拉力Fd能提起多重的物体?(滑轮重和摩擦不计)解析:如图3所示,把动滑轮乙和重物G看作一整体,其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由Fa=…  相似文献   

2.
初二物理第七章《简单机械》第五节《滑轮》的教学中,要涉及到滑轮组的绕线问题,这类问题,学生普遍反映难懂。解这类题目,要涉及到“数”与“形”的结合与空间想象等问题。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如下方法。 1.如果要绕的绳子的股数是偶数,那么绳头一定是从定滑轮绕起,而且连入滑轮组的动滑轮数一定等于这个偶数的1/2只.如F=(G_物 G动)/4,动滑轮连入的只数一定等于4/2,即2只,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一、确定滑轮组绕绳股数的方法1.遮盖法如图1、2,按图示方法将方框中定滑轮部分全部遮盖,那么所有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头数就是绳的股数n(图1中n=2,图2中n=3).2.计算法a.重物在拉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为h,绳端移动距离为s.则n=s/hb.设动滑轮承担绳子的股数是n,动滑轮总重为G动,被提升重物为G,绳端拉力为F,则:n=(G+G动)/F(n取只入不舍的整数值,不考虑摩擦)c.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被提升重物重为G,绳端拉力F,则:n=G/(Fη)d.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前进,重物前进时所受摩擦阻力为f,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绳端拉力为F,则:n=f/(Fη)二、滑轮组装…  相似文献   

4.
2004年天津市物理中考考生答卷中的问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本文只就主要的、有共性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现象不是少数考生的问题,而是将近一半的考生存在的共同问题.第8题:如图1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A.50JB.25JC.100JD.200J该题有两种解法.第一种解法是设物体A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而F=2f=10N,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A=5m,动滑轮图1移动的距离s=12sA=2.5m,所以力F做的功为W=F·s=…  相似文献   

5.
物理问题是由题设条件和结论构成 ,而隐含条件则是题设条件中经常出现的一种 ,隐含条件具有一定的解题功能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制约功能例 1 如图 1(a)所示 ,在一个足够大的水平放置的绝缘平板上 ,有一质量为 m=1.0× 10 -3 kg,电量 q= 4 .0× 10 -4C的带正电的小物体 ,它与平板间的摩擦因素为μ=0 .2 5 .平板处于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 .设 E=10 N/C,B=0 .5 T.由静止释放物体 ,则小物体在平面上能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和速度各是多大 ?(g=10 m/s2 )解析 本题的隐含条件对物理过程有…  相似文献   

6.
物体的平衡问题,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数学、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是高考中的热点.本文就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常见题型,从数学和物理两方面进行归类解析.一、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数学解法1.共点三力中二力大小相等——化菱形为直角三角形【例1】如图1所示,相距4m的两根竖直柱上拴一根长5m的细绳,小滑轮及绳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滑轮下吊一重180N的重物,求绳中张力的大小.解析:选小滑轮为研究对象,如图2,由平衡条件可知,F1、F2的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故F1=F2=2…  相似文献   

7.
小实验目的:动滑轮总能省一半力吗?器材:动滑轮一个,细线一段,弹簧测力计一个,重物一个.做法一:1.将滑轮装成如图1所示的动滑轮装置.2.读出弹簧测力计将细线竖直向上拉时的读数F1,然后使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外侧倾斜,看弹簧测力计读数F2、F3是否变化,从而判断动滑轮是否总省一半力.做法二:1.将滑轮装成如图2-A所示的动滑轮装置.2.读出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的读数F1,然后分别使弹簧测力计沿F2、F3方向匀速拉动物体,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变化,从而判断动滑轮是否总省一半力.结论:动滑轮不是总能省一半力的.解释提示:如图2-B.滑…  相似文献   

8.
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证明方法,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现就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总结如下:1、在第一步的验证中,n==n_0,n_0不一定是1,n_0由命题中的具体内容确定,但n_0一定是一个有限的数.如①1~3 2~3 3~3 … n~3=(1/4)n~2(n 1)~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在第一步的验证中n=1;  相似文献   

9.
有关“滑轮”的教学,备课之余,忽发断想,笔录如下。一、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一般强调滑轮本身质量不计,绳与轮、轮与轴之间摩擦不计,其实,还应注意到:一是重物静止,或被匀速地上拉(放下)(即a=0),二是两段绳子的方向应保持竖直。如果两段绳子的夹角为α(图一) 即使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由F合=0, 得2Fcos(α/2)=G F=G/(2cos(α/2)) 当α=120°时,F=G(F≠G/2) 只有两段绳子的方向都竖直向上,这时的α可看作是0°,cos0°/2=1,F=G/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高考、会考试题中一题多解的题目占有相当的比例 ,此类题目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数学思维能力。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例 1 [1]  已知 A(-1 ,-1 ) ,B(1 ,3) ,C(2 ,5) ,求证A、B、C三点共线。证法 1 利用向量知识图为 AB =(1 -(-1 ) ,3-(-1 ) ) =(2 ,4 ) ,AC =(2 -(-1 ) ,5-(-1 ) ) =(3,6) .又 2× 6-3× 4 =0 .又 AB∥ AC,所以直线 AB、直线 AC有公共点 A,则 A,B,C三点共线 .证法 2  (利用向量知识 )因为 AB =(2 ,4 ) ,AC =(3,6) .设 AB与 AC的夹角为θ,则 cosθ=AB .AC/|A…  相似文献   

11.
全国统编教材高中数学第三册《数学归纳法》这一节,比过去传统教材改编得好,证题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在 1+3+5+……+(2n-1)=n~2 1+3+2+………………+n=1/2 n(n+1) 1~3+2~3+3~3+……+n~3=1/4 n~2(n+1)~2=(1+2+3+……+n)~2 1~2+2~2+3~2+……+n~2=1/3 n(n+1)(2n+1)等公式时,都配合直观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观察到证题的结果,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归纳法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这些例题、习题的求证,不仅仅是要按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证明其正确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对  相似文献   

12.
1 例题及解答例如图1,AB 是过椭圆 x~2/a~2 y~2/b~2=1(a>b>0)的左焦点 F 的一条动弦,AB 的斜率 k∈[3/4,4/3]并且3a~2-4b~2=0记 AF/FB=λ,求λ的取值范围.解法1:由3a~2-4b~2=0=b~2=(3/4)a~2,所以椭圆方程为x~2/a~2 4y~2/3a~2=1,即3x~2 4y~2=3a~2.(*)又∵c~2=a~2-b~2=(1/4)a~2,∴c=(1/2)a.则 A((-1/2)a λmcosθ,λmsinθ),B((-1/2)a-mcosθ,-msinθ),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98年第3期《高中物理综合测试卷(1)》第25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T=2T_0(1 μmg/p_0S)是不全面的.它应为T=2T_0(1十μmg/p_0S)或T=2T_0(1十kl/p_0S).为  相似文献   

14.
1分析解法首先看一位教师对2012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5题的讲评: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3,BC=10,则AB·AC=____.解∵AB=AM-1/2BC,AC=AM+1/2BC,∴AB·AC=(AM-1/2BC)·(AM+1/2BC)=AM2-1/4BC2=9-1/4×100=-16.老师讲完以上解法马上转入下一道题,没有分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12题是: 设抛物线y=x~2 (2a 1)x 2a 5/4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1)求a的值; (2)求a~(18) 323a~(-6)的值. 本文目的是对(2)给出两种较简单解法: 解 (1)据题设知,方程y=x~2 (2a 1)x 2a 5/4=0有两个相等实根,所以△=(2a 1)~2-4(2a 5/4)=0,即  相似文献   

16.
若正数 a、b 满足 ab=a b 3,则 ab 的取值范围是(1999年高考理科第(17)题).下面给出此题的六种解法,供参考.解法1 因为 ab=a b 3,a>0,b>0,所以(a-1)b=a 3.且 a-1>0,所以 b=(a 3)/(a-1).ab=(a~2 3a)/(a-1)=(a-1) 4/(a-1) 5≥2 4~(1/2) 5=9.当且仅当 a-1=4/(a-1)即 a=3时取等号.  相似文献   

17.
原题.(2012年扬州中考题)在例图1中动滑轮机械效率时得到表1数据(绳重和摩擦不计): (1)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2)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则测出的机械效率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原题答案:(1)在第2次实验中.W有用=Gh=1.5N×0.2m=0.3J.W总=Fs=0.9N×0.4 m=0.36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0.3J/0.36J≈83.3%.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复习时,一题多变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有效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一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此木块的密度。 解 依据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木。 又 F浮=ρ水gV排, G木=ρ木gV, 则 ρ水gV排=ρ木gV, V排=V—V露。 有ρ木=V排/Vρ水=(V-V露)/Vρ水=(1-V露/V)ρ水。 代入数值解得ρ木=0.6×10~3(千克/米~3)。 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则此题变为: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常出现有关整式求值问题. 例1 设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 ). (A)-1 (B)0 (C)1 (D)2 (1999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 解由题意知a=1,b=-1,c=0. 原式=1-(-1)+0=2.故选D. 例2 已知2a~2b~(n-1)与-3a~2b~(2)m是同类项,那么(2m-n)~x=__.(第十五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初一试题) 解由同类项定义知x=2,n-1=2m. 所以2m-n=-1.于是(2m-n)~x=(-1)~2=1. 说明正确掌握有理数、同类项等有关概念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五幅图中,图3、图5比较少见,其他三幅在各种物理课本中都常可看到。因此,对第1题,很多人可能以为答案是D,即3、5两幅图错了。其实,错误的是图2和图3,正确的答案应该是B。大家知道,在题目所说的理想条件下(即不计滑轮质量,没有摩擦),跨过滑轮的绳子上两边的张力是相等的。而且,动滑轮上绳子与竖直线所成的角度两边也应该是相等的,不然的话,水平方向上的力就不平衡,动滑轮会向某一侧移动。因此,图2是错误的,这里两边角度画成不相等了。图1中两边角度虽不相等,但这是一个定滑轮,如果滑轮与横梁的固定联结足够结实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