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大众传媒,有品质的文化报道可以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惠及物质文明建设,因此,严肃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都很重视文化报道。本文将对具有典型综合类周刊、周报特征的《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和《南方周末》的文化报道在文化价值取向、题材类型、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对当前重视文化报道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在文化报道的内容呈现上有个宏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1995年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依托三联书店而成立,使其一开始就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随着其日渐成熟,它对文化的坚守与延伸的特色越来越突出。这些文化报道总是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形成了《三联》特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都会认为,在《全省新闻联播》这样政策性强、权威性强、时政消息多的栏目中,文化类报道只能发小消息、短消息,但如果用心挖掘会发现,《全省新闻联播》中的文化类报道也能做大做强。一、日常演出式文化报道,大量还原新闻现场当今,加强文化建设、唱文化大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头工作,各类文化艺术演出越来越频繁,包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2,(8):I0004-I0004
7月20日,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是中央电台总编室组织全台精心制作而成。整组报道全面反映了10年来我国推动文化俪制改革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引导,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成景。  相似文献   

5.
2009年端午节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翻开了端午节在中国节庆中的新篇章。本文对《人民日报》、《海峡都市报》近三年的端午节报道进行统计,从一个方面透视端午节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官方所举办的活动最多,但过于重视政治意涵而忽略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消费市场所展现出来新的现代形式稀释了端午节文化意味;民众活动中所展现出旧传统的兴起,新传统的发明。端午文化的媒体呈现是碎片化的,缺少文化核心。抓住端午的文化内核,创新传播形式,增进民众参与,是消除文化传播碎片化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6.
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特征成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多从新闻传播理论视阈出发研究《纽约时报》报道的"双重标准"问题,混同自然灾害与社会性事件新闻报道特征差异。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比较文化视野出发探析《纽约时报》灾害新闻报道特征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7月20日,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是中央电台总编室组织全台精心制作而成。整组报道全面反映了10年来我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引导,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创刊于1995年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依托三联书店而成立,使其一开始就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随着其日渐成熟,它对文化的坚守与延伸的特色越来越突出。这些文化报道总是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形成了《三联》特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8,(5):48-49
胡廷楣是解放日报高级记者,先后从事科技和体育报道。1998年起担任新闻晚报副主编。先后出版《黑白之道—围棋名人访谈录》、《境界—关于围棋文化的思考》和《生逢1966》等著作。  相似文献   

10.
刘琰沁 《新闻前哨》2009,(10):51-52
《焦点》作为《湖北日报》的新闻摄影专版,从2004年创办至今,一直备受关注。纵观《焦点》报道,可以说它强调图文的融合与延伸,追求视觉冲击的同时注重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文化含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焦点》保持着新闻报道的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典型人物报道对弘扬时代主流价值、塑造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如何使报道更有传播效果、使典型更富感染力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论题,也是业界报道手法创新的永久命题。本文试图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以《感动中国》为例,分析其典型人物报道中体现出的传统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取向,借以深入探讨典型人物报道变革的前景及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吴君  陈庆婷 《新闻世界》2014,(8):274-275
电影《转山》是传播西藏文化的优秀作品,本文从影视传播的文化符号入手,结合影视传播学、电影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转山》中的西藏文化符号,解读其编码和解码过程,探讨《转山》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安辑 《出版参考》2006,(12S):30-30
据台湾媒体报道,一向以文化自居的台湾《民生报》停刊了,这个消息引来文化界一片惋惜。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不断叹气。他说,现在正是台湾建立“风格社会”的时刻,标榜“生活风格”的《民生报》却要退出这个舞台,非常可惜。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翻译面临种种的“文化缺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杨译《红楼梦》在处理文化元素时的几种翻译方法极其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成都商报·大周末》为研究对象,从话题选择、语言风格和报道方式三方面解读报纸副刊的新闻文学品格。副刊新闻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文化创造,满足文化欣赏,实现文化建构,丰富报纸整体个性,体现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诗经》这一中国文化的元典,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阅读《诗经》也就成为今人深入了解华夏古老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知诗意而入诗境,这是我的读《诗》三昧。得此,读《诗》评《诗》能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28日,扬子晚报C6版上一则《文化保护和时间赛跑——〈常州特色文化〉正式出版》的报道提到金坛秧歌灯的流失情况,这引起了金坛市档案馆的注意。市档案馆1999年征集过一本《秧歌灯》剧本,记得当年一位年逾八旬的秧歌灯爱好者拿一本《秧歌灯》剧本(手抄本),要求捐献给市档案馆。老同志当时说,这本《秧歌灯》剧本他当宝贝一样珍藏多年,因年事已高,后代对秧歌灯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电视剧《闯关东》剧情结构的梳理和论述,解析了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文化、民族文化、和谐文化和女性文化。揭示出电视剧《闯关东》从文化内涵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对中国本土电视剧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解读《南方日报》两会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新闻实践》2005,(4):17-18
《南方日报》对今年全国两会报道高度重视,派出8名记者赴京,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阵容最整齐的一次。8人中有做时政新闻的,有做文化新闻的,有做经济新闻的,还有摄影记者和评论员; 每天都从不同角度大篇幅地报道两会,还配发相关评论。《南方日报》在两会期间共发稿300多条,50多个版,采访代表、委员141人次,使整个两会报道气势恢弘、富有特色。1、注重媒体和受众的互动《南方日报》此次的两会报道注意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在每天的两会特别报道里都刊登本  相似文献   

20.
《黄河晨报》是运城日报社主办的都市类报纸,是承载河东文化的主要平台;《黄河晨报》副刊是刊登河东文化的主要版面,对传播河东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黄河晨报》河东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河东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期促进河东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