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天都市报》通过发现、延伸、提升、反馈四个步骤,成功地完成了“信义兄弟”典型报道的策划和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沈琳娜 《新闻世界》2014,(7):328-329
公益传播作为一个传播研究热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媒体的公益传播。本文对《楚天都市报》成功树立的"信义兄弟"形象以及对社会信义之风的讨论做出一些概括和归纳,试图从中找出其传播的模式,以期为媒体的公益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4年1月5日至7日,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三天播出《小厂有大爱非常母子情》系列报道,以特别的规格与时长报道了武汉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易勤助残生产放心食品的故事,开篇和结尾均为头条。这在典型报道中并不多见。执着"犟妈"很快走红并感动全国。《楚天都市报》推出过不少有影响的典型报道,"信义兄弟""10·24大学生救人英雄群体"等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为什么是他们,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2010年,"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接力送薪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对"信义兄弟"报道过程中的社会系统、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的分析,探讨在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信义兄弟"呈现出的"道德标杆、社会良心"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5.
舒均 《新闻前哨》2010,(4):17-18
2月21日,楚天都市报率先推出了“信义兄弟”的报道,迅速引起全省全国各媒体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开年以来全国报道最为集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6.
刘磊 《东南传播》2010,(12):104-106
2009年12月21日至25日,中国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对中国台湾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作为落实海峡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已举行四次的"陈江会"对未来海峡两岸的关系稳定无疑发挥着重要意义。因此,对"陈江会"这一新闻富矿,两岸媒体更是不愿放弃开采的机会。《人民日报》及其网络版是党的"喉舌",承担着引导舆论,议题设置的职能。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对"陈江会"的报道,对比二者的报道方式,运用议程设置理论,来分析网络时代党报议程设置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泷予 《新闻世界》2014,(11):112-114
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一直是媒体的关注重点。本文选取《明镜周刊》与《人民日报》对"中国奶粉近况"的报道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报道侧重点、报道视角及报道风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8年11月17日《三联生活周刊》和2008年11月17、18日《南方人物周刊》中,关于程春明案的报道文本。本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了分析,以期管窥两家媒体在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时,倾向性有何不同。并对媒体报道产生倾向性的原因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余迎  刘文君 《新闻世界》2011,(7):147-148
本文从《申报》和《大公报》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结合它们的办报理念,比较两报在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娣 《新闻世界》2014,(1):123-125
本文选取《南方都市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关于彭丽媛的报道共40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章板块、图片类型、议题内容、报道切入角度、文章倾向性、主体框架呈现、形容词话语分析七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探究都市报关于"第一夫人"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的"独家策划"以生动的事例、准确的信息和到位的分析,力求思想深度和可读性兼具。本文则通过对《南风窗》"独家策划"进行文本分析,探索其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者,义也.纵观我国的五千年文明,信与义作为一份传家宝,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从2010年2月21日开始,楚天都市报率先推出报道时代典型人物“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系列报道.从第一天起,这组报道就开始吸引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后6次聚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持续进行升温.在此后的两会上,“信义”也成为年度热词.2010年至2011年,“信义兄弟”相继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责任公民”、“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以及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等殊荣.同时,楚天都市报的该组系列报道也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时报》与《今日美国》雅典奥运报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纸、广播、电视,是当今世界传播媒体中的三大主力。如果从大传播媒体着手研究问题,各种媒体所遵循的传播学原理和传播规律都是互通共用的。下面刊载的这篇文章,介绍并分析了美国有影响的两家报纸《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是如何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进行报道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登载分析报纸传播行为的文章先例不多,意在借鉴兄弟媒体与别国的传媒经验,以便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广播电视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0,(4):14-14
3月2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弘扬“信义兄弟”崇高精神座谈会,省直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农民工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孙水林,学习“信义兄弟”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王宇  李蕊 《东南传播》2010,(6):37-39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三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中探寻该报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并对媒体如何优化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周剑 《新闻世界》2011,(7):175-177
本研究结合框架理论对《华商报》"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报道进行分析,从高、中、低三个框架结构分析得出报道主要突出了"责任政府"的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报如何实现"责任政府"框架的建构,以及该框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阴艳 《新闻前哨》2011,(9):79-80
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生在中国新闻界、影响全国的事件。1967年1月,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相继被各自报社的造反派夺取了领导权。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于2月8日发表通讯《"一月革命"的号角——记〈文汇报〉、〈解放日报〉新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9.
程辉  梅英姿 《新闻世界》2011,(3):113-114
本文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美国《时代》周刊上有关"中国时政新闻"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梳理了涉华时政新闻报道的相关特征,并通过对典型议题的剖析,来分析其价值取向。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仍是批评、质疑等消极报道为主。最后,笔者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2月25日开始迎接两会的预热报道,到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当天《解放军报》推出最后一期《两会特刊》,在18天的"两会时间"里,军报围绕主题主线,精心谋划布局,使得两会报道参与人数创纪录、报道规模创纪录、效果影响创纪录。报社11个部(室、局)共投入60多人参与采编及相关保障工作,前后方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