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萱 《新闻前哨》2009,(5):84-86
本文从2008年国内三件典型危机事件:5.12特大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广元大实蝇柑橘事件的媒介报道与中国"公民精神"成长的关系,论证我国"公民精神"在媒介影响下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媒介在培养"公民精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亚男 《新闻世界》2010,(7):148-149
本文基于媒介框架理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以新华网为代表的主流网络媒体在2008年9月11日到2008年9月30日之间的"三鹿奶粉事件"报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主流网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框架有其自身的特点:网络新闻数量庞大;消息来源有所偏好;新闻报道呈多主题化趋势;新闻发布与更改具有随意性等。  相似文献   

3.
非事件性新闻一般不好看,它通常是最近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报道,因为不是即刻发生的异常事件的报道,对人的吸引力有限。但是,并非这类新闻就一定不能写好写活。《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发表的消息——《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就是一条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培培 《新闻世界》2010,(6):217-218
2008年以来,《海角七号》、《艋舺》等影片掀起了台湾"本土电影"热潮,成为当下华语电影圈重要的"文化事件"。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出发,探讨"新锐电影"所反映出的以本土化应对全球化的文化自觉,全球化下本土化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共存。  相似文献   

5.
付亮 《新闻世界》2010,(6):16-17
本文通过对2003年3月4日—2008年3月4日的南方都市报时评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作者们在论述时将议题置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话语框架下,与"公民"有关的关键词成为其诉求的对象,将事件的落脚点聚焦于"公民",并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建构了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以此为基础,本文讨论了传播媒介对公民社会构建之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初的"艳照门"到2009年初的"瓮安事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几乎每个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催生出一个网络流行语。一个普通词汇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了它原本没有的意思,并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7.
2009年底,全国15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了2009年中国网络大事件盘点活动。在网友的投票结果中,云南"躲猫猫"事件以6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杭州"欺实马"事件、"贾君鹏"事件、邓玉娇案、上海"楼脆脆"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周久耕事件、  相似文献   

8.
张建波 《青年记者》2009,(19):71-72
195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示的"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之事,因广西师范学院靖鸣教授于2008年在《炎黄春秋》杂志第7期上发表《"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指示的来历——1953年广西〈宜山农民报〉事件始末》一文而再度引起关注,今年8月上海政法学院的汤啸天教授因此呼应并在《青年记者》杂志撰文《“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规定之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武新宏 《视听界》2010,(6):87-88
江苏卫视《人间》栏目创办于2007年3月5日,周一至周五每晚21:30播出,以"正在发生的事件,共同经历的情感"为主题,为观众呈现一个有悬念、有戏剧冲突、正在发生的情感故事。2008年,节目获《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媒体行业"中国标杆品牌"。《人间》有什么独特之处?本文将从节目形态、内容设置、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程刚  张卫军 《新闻世界》2010,(7):212-213
自2006年"虐猫女"事件开始,我国网络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铜须门"事件、"姜岩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对当事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负面后果,网络舆论甚至逐渐变成了对公民人权的践踏,冲击着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本文将对网络暴力的内涵、成因、作用及其预防对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典型案例:案例一: 据《新京报》2009年6月10日报道,被成为"武汉最牛跳楼秀导演"的章和进,自从2008年初以来,为讨薪无门的农民工策划过多起"集体跳楼"讨薪事件,每次都预先向多家媒体和有关部门报料,结果大多数策划都取得预期目的。章和进总结成功的经验,认为记者的报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制度文明的进步,社会参与和公共治理越来越得到群众的关注,因地方政府行为不当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形成社会舆情的焦点。如2012年3月发生的"青岛种树事件";2012年6月发生的"什邡事件";尤其是2012年7月发生的"启东事件",  相似文献   

13.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钓鱼岛事件"从2012年4月到11月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对于此次事件各媒体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本文以新浪网对"钓鱼岛事件"的专题报道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策略并分析其采用特定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宁 《新闻世界》2011,(2):68-69
"维基解密"事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维基解密"事件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如网络信息传播、公民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年至2011年3月的24个"微博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微博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博事件在发生地域、所涉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传播状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7.
赵元恩 《新闻世界》2011,(7):306-308
2010年,随着"非诚勿扰刘云超"和"富二代砸钱门"事件的出现,"富二代"作为年度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本文试从具体的媒体事件出发,分析"富二代"的形象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并分析其传播动因。  相似文献   

18.
王营 《新闻爱好者》2011,(10):14-15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在历史上同样引起轰动的一些事件:登月事件、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礼、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葬礼、每年世界杯足球比赛、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归根到底,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媒介事件。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媒介事件是群体情感的宣泄,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这是一般的新闻事件所不具备也无法比拟的。这种媒介事件的播出还是如此复杂,以至于被电视业内人士欢呼为"奇迹",既是技术上的成功,也是仪式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郑慧洁 《新闻世界》2014,(7):264-265
本文以2012年因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而引发中国网民对中日关系的再度关注和讨论为例,对天涯论坛国际观察版块中网民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讨论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和验证了两个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对涉及国际关系的事件网络舆论存在非理性特征,并且意见领袖的作用正在减小。  相似文献   

20.
军队报纸上非事件新闻已占到70%左右的比例,但其可读性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改进军事新闻报道,就要把改进非事件性新闻作为重要突破口。可采取以下具体做法:抓"活鱼",让非事件新闻"新"起来;巧结构,让非事件新闻"活"起来;讲故事,让非事件新闻"实"起来;深挖掘,让非事件性新闻"强"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