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凯 《新闻世界》2013,(5):240-242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博对全国"两会"的报道为例,从内容角度分析媒体微博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及不足,并思考媒体微博报道如何在"规定动作"之外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微博两会"的传播现状,指出了目前"微博两会"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探讨了有效利用"微博两会"放大其正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吴姗 《新闻前哨》2010,(5):80-82
本文以新华视点“两会微博”为例,分析当前主流媒体如何运用新兴的传播手段改进“两会”报道,探讨时下流行的沟通工具“微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推主流媒体打破僵局.活跃“两会”报道,希冀对国内其他媒体进行相关新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姗 《今传媒》2010,(5):11-14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不但是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盛事,而且是中外媒体的焦点,各大媒体纷纷开足马力,抢占舆论高地,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尤其值得关注。由于主流媒体的地位、资源优势,其报道往往全面、权威,能给受众一个清晰的政策风向标,帮助受众做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5.
吴姗 《报刊之友》2010,(5):11-14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不但是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盛事,而且是中外媒体的焦点,各大媒体纷纷开足马力,抢占舆论高地,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尤其值得关注。由于主流媒体的地位、资源优势,其报道往往全面、权威,能给受众一个清晰的政策风向标,帮助受众做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电视、报纸、广播凭借其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一直是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主力军。每年的全国"两会"对媒体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道新闻盛宴。各类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一份调查中显示,有近30%的公众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首要信息渠道,另有20%的公众会及时的关注互联网上"两会"的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7.
王桂珍 《新闻窗》2014,(6):40-4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媒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因政治性强,长期以来形成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报道方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影响了宣传效果。"两会"报道传递的是国家声音,实质上也代表着人民意志,与每一位公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才能让"两会"报道在及时、准确、权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党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的"三贴近"要求,创新报道理念,创新报道内容,改进报道形式,把"两会"中既受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广播与微博广播是最传统的传媒工具,以其快速及时、声情并茂、具体形象、感染力强而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一直是各国舆论最重要的宣传工具和手段之一。美国广播协会给予广播媒体最贴切的形容是"广播:立即的媒体"。广播的现场录音通过现代传播手段使听众闻其声、品其言,如临其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当今世界,新技术、新设备、新收听器材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产生至今,微博以其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备受中国网民青睐,迅速跻身于众多媒介前列,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正当微博开始彰显其强大的媒体功能时,"微博假新闻"层出不穷。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从现象学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微博假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两会报道的微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代表、委员和公众建言献策的议政厅,也是媒体充分显示新闻报道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今年全国两会中,"微博问政"成为时尚.很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与网友沟通交流.同时,包括新华社在内众多国内主流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微博征集两会话题、报道两会内容,使微博成为今年两会征集民意最热媒体和会场内外互动最大亮点,产生良好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莹 《声屏世界》2013,(3):17-18
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一场战役,对广播媒体而言,这场年年都打的战役的胜利并不那么容易。怎样改进程序性报道,让听众乐意听?怎样创新报道方式,让听众听得新鲜?怎样扎实报道内容,让听众听得明白、听得高兴?今年是是笔者第二次参加江西省"两会"报道,虽然已不复去年的青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江西召开的第一次"两会",也是换届大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在信息传播手段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转换的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如何在"两会"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如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改革报道形式成为媒体  相似文献   

15.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马妍妍 《新闻世界》2013,(5):185-187
"准社会互动"(Para-social Interaction)最早由Donald Horton和Richard Wohl提出,旨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特点,并试图解释其与一般的社会互动之间的差异。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建构社交媒体的"准社会互动"形式,得出新浪微博用在场感、参与感、熟悉感和仪式感来达到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22日—1月29日,江西省"两会"在南昌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两会",江西首次安排了省直新闻单位官方微博的记者作为"两会"注册记者入会报道,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官方微博22  相似文献   

18.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两会”看微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因为微博而格外精彩。“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如果说,新浪微博的这句广告语不无娱乐色彩和夸张成份,那么,“两会”中闪亮登场,则真实地佐证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菲律宾人质事件媒体责任论进行分析,指出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在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时要充分考虑其报道方式对事件本身的解决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现场直播应在"有为"和"不为"间有所取舍。媒体从业人员应科学辩证地理解而非不加限制地滥用"新闻自由权"和"公众知情权"。媒体的商业利益不能独立于社会道德责任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