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宏 《乒乓世界》2001,(8):22-23
我不是个追星族.说器材迷倒是比较准确.到体博会的目的就是看器材。第一天在乒乓器材展区碰到《乒乓世界》的几位编辑.得到一条消息.刘国梁要到现场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还要和球迷打球。  相似文献   

2.
宣传工作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体育基础理论和社会学原理阐述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意义,并以传播学、社会宣传学、宣传心理学等理论分析了宣传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提出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于199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在市邮局的橱窗里发现了《健身科学》。当时《开发右脑潜能,创造愉快人生》等几篇文章,令我非常喜欢,但是让我真正受益很大的是《彭祖观井法》这篇文章,使我的身体体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从小就患有气管炎,虽经多年的锻炼,身体有所好转,但气管炎始终好不了。每到冬春便发,而且洗澡一不当心就着凉,着凉就发,十几天才好,夜间咳得难以入睡,每天要带塑料袋上床吐痰,其痛苦不言而喻。自从看了《彭祖观井法》后,我就每天练起了观井法,一弯到底、憋气数十秒钟。开始几天越咳越厉害,一口口浓痰,隔壁邻…  相似文献   

4.
我开始接触《上海集邮》是1988年,她一直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严谨、求实的风格。 作为一名老读者,我给《上海集邮》提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能将出版时间提前到每月10日之前,并适当地广泛宣传,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集邮者加入到《上海集邮》的读者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5.
看着书柜里近百本《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看到《学校体育》时的喜悦心情。1982年8月,我从湖北省阳新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省国营综合农场中学任教,校领导安排我教体育,于是,我这个门外汉就成了体育教师。在没教材、没器材、没场地、没同行的境况下,我终于艰难地熬过了最初的那一个学期。10月底,学校组织订报刊,我从订阅目录中无意间看见了《学校体育》,惊喜中毫不犹豫地订下了,接着好像小孩盼过年似的等着杂志的到来。1983年春开学不久,邮递员总算送来了《学校体育》,我如获至宝般…  相似文献   

6.
深深的眷恋     
张桂林 《钓鱼》2005,(5):46-46
我是有着20多年钓龄的“铁杆钓迷”,平时特别喜爱阅读有关钓鱼知识方面的书刊。去年4月的一天,我到本地一家渔具店购买钓具时,老板热情地向我推荐了《钓鱼》杂志。手捧那本带着油墨香的杂志,突然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的一天,我从爸爸订的《乒乓世界》杂志上看到,为了庆祝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荣获三顶世界冠军40周年、《乒乓世界》创刊20周年,中国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邱钟惠奶奶将于3月25日在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为乒乓球爱好者现场咨询、合影的消息,我非常高兴。我跟爸爸说好,到那天,一定要带我去见一见我所崇拜的世界冠军——邱奶奶。 3月25日,天蒙蒙亮,我早早地起床,让爸爸赶紧走,怕见不到邱奶奶。我和爸爸到了体育用品公司,看到门口有  相似文献   

8.
夏娃 《乒乓世界》2002,(1):16-16
2001年11月19日,国家队出征瑞典公开赛的头一天,我到训练馆给刘国梁送稿费。“刘国梁专栏”在《乒乓世界》已经连载了五期,深受读者欢迎,这五期的稿费一共是2500元。  相似文献   

9.
祝贺与期望─—庆祝《体育函授》创刊十周年本刊顾问、原主编徐家杰教授《体育函授》杂志创刊已经十周年了。这是不平凡的十年,是《体育函授》从稚嫩的幼芽到茁壮成长的十年。《体育函授》杂志,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精心耕耘。十年来,《体育函授》杂志积极宣传贯彻党和...  相似文献   

10.
认识它是在三年前。偶然的相识,竟使我和它成了永远的朋友。 记得那是一天中午,我到同学家玩,可同学不在。在等同学时闲极无聊,随便翻起了桌上的几本《篮球》杂志。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它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竟被它吸引住了。直到日薄西山,同学回来,我仍意犹未尽,于是将其全部搜回家中细细品味。从此,我和《篮球》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李继文 《钓鱼》2004,(1):61-61
你们好:《与时俱进话规则》的稿酬已收到,非常感谢贵刊是非常严肃、诚信的刊物。笔者闲暇时常作些小文章,亦深知投稿被采用之艰难,对于能否发表,并未抱太大的希望。原因挺简单,我与贵刊编辑非亲非故,未曾交往过。从我的稿件被采用这件小事来说,贵刊对读者、作者公正、负责,不以亲疏远近取舍文章,实在值得称颂。如果我们的报刊杂志都像《钓鱼》一样,以实际行动实践“立刊为公”的宗旨,那么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欧阳松 《中国钓鱼》2005,(10):50-52
小暑过后,接连下了两天的大雨,正被高温燎烤中的小城一下子被洗刷得清新起来,城外东湖小水库蓄满了水,那曾让我魂牵梦萦的三角坝水库也一定水满鱼肥吧。也许,我应该去钓上几天,了却去年未曾实现的钓大鱼梦(见《中国钓鱼》2005年第三期《走,野钓去》)。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我曾到离家较近一养鱼池看别人钓鱼。约两小时过去,钓者收获甚微。我观察到他们用的是一般的面饵,我再看鱼池的水质,色如酱油属肥水。 我回家立即翻开1993年第三期《中国钓鱼》河北王亚平钓友介绍的《肥水钓鱼的几点经验》,给我启发很大。我连夜制做了两种肥水  相似文献   

14.
刘勇先 《收藏》2008,(6):103-103
我收藏了几本古籍,有关中书院“仁在堂”版的《时艺话》《课士赋》和陕南“来鹿堂”版的《天崇百篇》,还有宁陕汪利润、郑子修录印的《司马温公救婴宝筏》。这几本古籍对研究清中晚期到民国时期陕西关中、陕南文化教育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了《中华武术》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学习。崔仲三老师言传身教三十个小时,专家答疑晚会六个小时,短短的三十六个小时,我学会了传统杨式太极拳56式。我现在花了180天学习了《中华武术》杂志社编辑的《胜战天机》《登堂入室》和冯志强老师著《陈式太极拳入门》、祝大彤老师著《太极解密十三篇》和《太极内功解秘》等七部著作,真叫我大开眼界。太极拳是国宝,是高级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健身运动,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丰富的哲理。我退休前的一身  相似文献   

16.
盛夏,一动就出汗,尤其是"三伏"天就更懒得活动了。后来,我在报刊上看到了《耐热锻炼克酷暑》、《天再热也要动一动》等文章,读后既知道了耐热锻炼的好处和方法,又受到了鼓舞,从而增强了坚持耐热健身锻炼的信心和力量,从此我扬起了耐热锻炼的风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18.
小新 《中华武术》2006,(1):46-47
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节目中,李凡夫的武术表演引得满堂彩,人们没有想到,这位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书生却精通铁爪功绝技,而他演练的佛汉拳,如行云似流水,一气呵成,更是引起了武林内外的广泛关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李凡夫一手创建的龙翔武校便接到了很多热心观众咨询佛汉拳的电话。李凡夫很开心,因为他所演练的佛汉拳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他所深爱的佛汉拳终于获得了社会的关注。他也开始意识到宣传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巨大作用。于是趁我在首届中国传统武术节采访的时候,带队参赛的李凡夫通过组委会找到了我住的酒店和房间。我已经记不清他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了,只记得第一次见面,他便反复强调:“我希望媒体能够多宣传传统武术的宝贵拳种,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像我一样感受到佛汉拳的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喜庆新春之际,迎来《体育文史》杂志创刊十周年。我对历史研究是蛮有兴趣的,过去在国防科工委,我就搞过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出于这种感情,到体委后,我主动分管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体育文史》杂志是一本专业性极强的体育杂志。就其功能来讲,我想至少有三:一是宣传、普及有关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二是引导本专业的学术发展;三是奖掖、提携本专业的研究人材。《体育文史》杂志在以上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也取  相似文献   

20.
崔振宽 《收藏》2007,(6):48-49
作为一个学画山水的人,每当我从山水画的角度欣赏赵望云先生的作品时,先生的人物画总是浮现眼前。早在建国初期,在土改及取缔一贯道、宣传婚姻法等社会运动中,《群众日报》(《陕西日报》前身)经常连载先生的连环画,而我总是每有必看。那些作品所反映的故事内容早已忘光,但那些农民的质朴形象和同样质朴的线条用笔,甚至衣纹的处理,却至今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