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又有多少游子离人羁旅他乡,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且不说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显雏形的《诗经》中的乡愁诗,也不说汉代得到长足发展、唐宋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乡愁诗,单说今天台湾诗人笔下的乡愁诗。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已半个多世纪,两岸同胞至今仍只能隔海相望,咫尺天涯,两地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乡愁也就成了台湾诗人情有独钟的创作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当我死时》《舟子的悲歌…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是漂  相似文献   

4.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这几句被外界称之为“温氏柔情”的话语,引自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和国民党元老派于右任的《思乡曲》。这些诗在台湾颇为流行,被称为“乡愁诗”。本刊特约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作家丘峰为大家谈谈台湾的乡愁诗。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思乡之歌中的一首。余光中是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后任大学教授,主讲英文诗及现代文学。著有诗集多种。《乡愁》选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这首诗精短却不乏韵味,在鲜明的意象中寄寓了诗人炽热深沉的情感,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的《乡愁》既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又有新诗颖丽的色彩。在诗中,乡愁弥漫,人性闪光二者互为依存。每组意象都是乡愁和人性共同的载体,它们由小到大,先后排出,形成了层层映染的愁绪,营造了无方的诗的魅力。《乡愁》的意象组合别具新意,创造出了“超意境”的效果,各节主、辅意象组合链接的空白间都有某和程度的故事性,成为情节建构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9.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深刻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此诗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乡愁》作为余光中先生抒发浓郁乡愁的经典文本,既承栽着特定历史和政治语境下的特殊心理意绪,同时也包孕着自古至今人们心中普适性的乡愁情结。在以往的阐释中,诗中所抒发的乡愁之情往往被理解为由亲人分隔到民族国家分裂的重重阻隔而造成的无法纾解的愁情。但是,由诗中四个隐喻性意象的择取组合,可呈示出从介质性意象到阻隔性意象的表层结构模式以及从阻隔转化为介质的隐含可能性,通过这有意味的形式结构传达出来的,则是诗人的乡愁从可解至无解的表层情感结构以及从无解复归至可解的深层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2.
思乡怀古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写不衰的永恒主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的乡愁之曲日见其多,于估任先生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永不能忘”;一位隐名的台胞写的《让孩子找见亲娘》,字字动人;而席慕容的“青草离离的塞外”,她魂牵梦绕的故乡,让她的吟唱如此忧伤。著名诗人余光中更是要从背井离乡的苦难中寻根究底,时而满含泪水凝视着他深沉地爱恋的大陆,时而抚案苦吟,凄婉地抒发着他拂抹不去的“乡愁情结”。而在他所有的乡愁文学中,有一座艺术的丰碑,题目就叫做:《乡愁》。乡思、乡情、乡愁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总是某人在某种…  相似文献   

13.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15.
“乡愁”是中国诗歌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屈原、贺知章、李白到闻一多、艾青都有过令人动容的乡愁诗。由于时间阻隔和人间的离乱,“乡愁”更是台湾文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产生了许多动人心魄的诗作,其中纪弦的《一片槐树叶》和余光中的《乡愁》以感情真挚、意象独特而著称。《一片槐树叶》作于1954年,离开大陆故土已六年的纪弦,凝聚无限乡思乡情于眼前这“一片槐树叶”上:“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连串的“最”字叠用,使这“一片槐树叶”荡起了  相似文献   

16.
“用我的《乡愁》这个架子,来搭一个架子,让他们的爬藤、让他们的花,能在这个同样的架子上绽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这是2010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太庙举行“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中秋晚会演出现场,当节目主持人递上十首仿《乡愁》诗时,《乡愁》诗的作者、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的一番话,对模仿者给予了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7.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长盛不衰的重要话题,从屈原到李白,从崔颢到李清照,又从马致远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长期旅居海外,思乡日深,于是谱写出一支催人泪下的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乡愁》。诗人余光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主题,又新意叠出。我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抒情诗,作者马致远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悲曲。诗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妙合,堪称“乡愁“诗之经典。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感悟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2.通过与余光中的诗《乡愁》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 ,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通过情感熏陶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之情。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把握。设计思路 :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 ,它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无言之美 ,无尽之意。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以一组偏实的比喻性意象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故土故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教者应引导学生走进诗人…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0月,余光中先生来江南大学讲学,江大策划了"海峡两岸《乡愁》情"的活动,我荣幸地被邀请在余光中先生面前执教他的《乡愁》诗.以下选择三个教学片断,并附余光中先生关于这堂课的评价. 镜头一: 师:现在有一个任务,我要朗诵第一节诗,需要配一些画面.如果请你来当导演,你会选择哪些画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