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思全 《钓鱼》2005,(19):39-39
有鱼上钩时担心钩豁鱼嘴而跑鱼。故提竿过轻,如果是大鱼咬钩,竿梢在小幅度“点头”时,轻提竿就容易穿不透鱼嘴。因为大鱼的嘴唇肥厚,会在收线过程中脱钩。  相似文献   

2.
奇钓水獭     
那是1980年,我在华东地勘局268队当钻工。秋天的一个工休日,我到浙江江山九分队工地旁的河边钓鱼。手、海两竿齐施,可是自晨至暮竞无一鱼上钩。眼见夜幕降临,打算收竿。就在这时,我那支海竿有了动静,可动静不大,是小鱼上钩。我无心理睬,先收手竿。然而,平静之中忽生奇事,那整整一天都无精打采的海竿陡发“神威”,虎虎生风平地飞起,又一头扎进水中!我猱跃而前,疾速涉水提竿,顿觉力量巨大,掣人欲倾!那鱼很不安分,上蹿下钻,忽东忽西,跳跃性极强。车盘里的线经多次收放,才极力将那大鱼拉到水边,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昏暗中瞅见那“鱼”非鱼,似猫又非猫,我立刻想到民间传说中要拖人下水的“水鬼”,恐其害人,不及多想,也忘记了害怕,蓦然掉转海竿,用竿柄猛力向那怪物头上砸去。怪物顿时四肢静止,被我拖上岸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水獭。只见它嘴中中了一钩,脑线正好塞入牙缝,使它无法咬断。  相似文献   

3.
高艳军 《垂钓》2009,(2):20-20
忽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浮标猛地黑了下去!我以为是一条小白鲦上钩,所以压根没在意,只是习惯性地向上一提竿,竿梢顿时弯了下去……  相似文献   

4.
陈中春 《垂钓》2005,5(9):33-33
手竿野钓,在发现有鱼咬钩时,应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确定提竿的轻重“挑力”,才能有效保障一提即中,避免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5.
钓鱼时的提竿动作,是整个垂钓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钓鱼之成败在此一举。有经验的钓者每次提竿都非常认真,动作细腻而准确。我们细心观察高手们的提竿过程便会发现,提竿动作并不是从钓点一下子把鱼提到空中一气呵成的。如果细致分解提竿过程,便会知道,提竿钓鱼,一般要经历“起钩刺鱼”、“制鱼上升”、  相似文献   

6.
陈中春  郭红明 《钓鱼》2009,(3):32-32
手竿野钓,在发现有鱼咬钩的漂讯信号时,应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确定提竿过程中的轻重“挑力”,才能有效保障一提即中和避免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7.
赵玉堂 《垂钓》2011,(9):30-32
明明已经上钩了,怎么提起来就是没有鱼呢?相信很多使用抛竿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儿太狡猾?还是……  相似文献   

8.
夏雨龙 《垂钓》2004,(1):22-24
在“台钓”风靡大陆之前,长竿短线钓法一直占据着手竿钓法的“半壁江山”,北自封疆大漠,南至热带边陲,长竿短线带给无数钓鱼人提竿——绷线——上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一支尾长12目的深水漂,只露出两目,随主线在水面上划出一条很长的人字形波纹。速度不快但深沉有力。5.4米长的手竿已被拉成大半圆的弧形,每个竿节处的受力都已至极限,直径0.35毫米的主线不时发出"嗡嗡"的响声,站在水库岸边的钓友老张与鱼的角力已有20多分钟了,但始终尚未见到水下上钩之鱼的真面目。这是一条大  相似文献   

10.
钓鱼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它最迷人的乐趣就在观漂提竿获鱼这个精彩瞬间,当你感受到白花花的鱼上钩出水到手时,真是一种美妙的喜悦和享受。然而,不时出现的意外跑鱼事件,即上钩的鱼未到手就脱钩逃之天天.确实让人懊悔不迭,扫兴万分。根据我多年的垂钓观察体会,谈谈手竿钓鲫几种常见的跑鱼原因和对策,粗浅见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钓大鱼中的“拔河”指的是人、鱼各把竿、线的一头反方向拉,这种情况非常容易跑鱼。“拔河”常常出现在钓者发现鱼咬钩后提竿的瞬间或较短的一段时间里。遛鱼过程中也会发生,但比较起来少一点。因为起竿时,鱼钩突然刺进鱼嘴,大鱼负痛受惊,就会把浑身的劲爆发出来拖着钩、线、竿向外往深水方向逃窜。这时鱼竿一下子还没提起来,人、竿、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夏天,又到了夜钓的黄金时间,钓友们喜欢打上几支海竿串钩等鱼上钩。可是夜钓如果挂铃铛作为鱼上钩讯号有许多不便,主要就是不好固定铃铛,容易缠线,容易脱落,比较麻烦。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用夜光棒作为夜间海竿鱼上钩讯号比较实用方便,醒目,不缠线,又不会脱落,还安静。  相似文献   

13.
赵涵 《中国钓鱼》2001,(4):12-13
在静水湖库中野钓不能死守一处,更不能把竿子总放在竿架上等鱼上钩。通常野钓的水域底层较为复杂,淤泥、腐殖质、草根、芦根及树枝树叶等覆盖了水底,能否找出一块平坦的“净底”打窝便成垂钓成败的首要问题。所以,有经验的钓者不急于下钩而是沿着河边儿(或沟边、土渠边、水泡子边)用“试漂法”探测水深,同时寻找曾有人钓过的“老窝儿”。其方法是在钩上挂一较大的硬面饵,在选好的水域边上下提竿边调整浮漂,前后左右反复测试水深.  相似文献   

14.
陈中春 《钓鱼》2008,(24):26-27
所谓手竿“拉空”,就是指提竿不能中鱼。这种现象,尤其在自然水域最为常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共十种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提竿早晚要因鱼儿的种类而定不同种类的鱼儿,其摄食特点也不一样。现以常钓的对象鱼:鲫鱼、鲤鱼和鳊鱼为例,简述如下。鲫鱼性胆小,其摄食过程在浮漂上的表现是:先是抖动几下,然后轻轻下沉,随之明显地上浮,这就是俗称的“送漂”。此时为最佳的提竿时机,中鱼率极高。  相似文献   

16.
谈海钓用漂     
海钓一般说来不用淡水钓鱼漂浮在水面、铅坠着地、重量大于浮力的用漂方式。因为那样,受海浪和流子的冲击,通过主线和连接线被坠牵制住的漂会被埋在水面以下,起不到漂动是鱼上钩的标志作用。海钓只要把坠(串钩)抛到位后,回线绷直,全凭鱼咬钩拽线抖动的手感传递鱼上钩的信息,然后回线提竿上鱼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周月松 《中国钓鱼》2006,(11):30-30
细尾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上钩的鱼讯放大,使钓者及时提竿中鱼。可是,在远距离垂钓时,这种漂尾的动作就不容易看清。老年钓友几乎是看不清楚了。笔者有一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中春 《钓鱼》2009,(18):38-39
手竿野钓,“识漂”和“提竿”这两个环节,是整个垂钓过程中能否中钩获鱼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提竿的早迟,尽管只有一瞬之差,但完全取决于浮漂的漂相反应。而浮漂的各种不同漂相,又与各种鱼类有不同的摄饵方式相关。所以,为准确把握提竿时间,特别是初学钓鱼者,首先要能识漂辨鱼,以传统“星漂”为例,鱼儿咬钩的漂相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  相似文献   

19.
渔铃梦     
杨元成 《垂钓》2002,2(8):51-52
一天,老王去水库垂钓。雾很大,三五米内都看不清人。由于地形不熟,他没走多远就在一个湾汉安营扎寨了。十来把海竿一字排开,老王端坐在中央,全神贯注地等鱼上钩。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一点动静。老王约摸着该换食了,于是拿起一把海竿,可刚摇了两下,就发觉手感很重。老王心里一喜:这是条个头不小的鱼。与此同时,对岸也隐约传来了铃声和急促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20.
识漂与起鱼     
朱伟 《中国钓鱼》2005,(4):27-27
不同鱼类的摄食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浮漂的反应也各有所异。钓者应从浮漂的运动变化情况判断上钩的是什么鱼,浮漂处在何种状态是最佳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