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铬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前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桌铭 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为家里有事才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刻苦攻读。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 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砚盒上镌刻了这样  相似文献   

2.
铭之种种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亘古以来的名人志士无不注重“铭”的作用,以此用来陶冶自己,成就事业。 1.镜铭。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一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伴随周总理一生,使之成为世界敬慕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外交家。  相似文献   

3.
[镜铭]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旁边糊了张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晨,他总是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很多同学感到奇怪,跑去一看,原来“纸镜”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  相似文献   

4.
座右铭趣话     
座右铭是人们用来警戒、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的格言。通常人们把它写出来放在座位或案头的右边。但事实上,座右铭还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镜铭】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在大立镜旁边糊了一面用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晨,他总是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很多同学感到奇怪,跑去一看,原来“纸镜”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总理一生的待人处世,就是把这些话作为镜子的。【背铭】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赠给儿子的座右铭是“精忠报国”,她把这四…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在一面大立镜的上方悬挂着一幅格言,上写“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相似文献   

6.
铭言 即座右铭,就是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座右铭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也是发自内心的严格戒律。 镜铭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温文尔雅的仪容、彬彬有礼的举止、亲切谦逊的态度曾经令世界各地友人倾倒,这与他早年在南开中学受的教育不无关系。许多南开校友在回忆南开生活时也都清楚记得教学楼中的整容镜和四十字容止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  相似文献   

8.
我不止一次地去过天津南开中学,不止一次地参观过教学楼东楼第四教室——“周恩来同学”上课用过的教室。凝视着教室墙壁上三角形罗兰紫色的别致校旗,默诵着著名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我把双手撑在那张“世间最美的课桌”上,遥想着那个“爱南开’的翩翩美少年。  相似文献   

9.
李向荣 《教师》2013,(25):28-28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不少学校极力推行墙壁文化、房梁文化,努力让墙壁"说话",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品质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1.镜子墙天津南开中学曾在教学楼前墙竖起一面镜子,上面写有四十字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  相似文献   

10.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从创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的时候起,就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每星期三,亲自给学生上“修身”课,并在校门口安放了一面镜子,专供学生整装用。镜上有这样的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还亲手制定了严格的校规,  相似文献   

11.
在天津南开学校老校舍,校门左侧墙壁上悬挂着一面大镜,是当年备师生整容所用,镜上悬挂木匾,镌告诫之言如下: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匾上之言,不仅映照出仪容应该保持的状态,而且也对心境、神色、气度提出了要求。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楼里都立有平面镜,这对于师生注重仪容整洁、美化校园风貌都有特殊的意义。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通过学生这面镜子,可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可以准确把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教育家,天津与重庆南开学校创办人张伯苓(1867-1951),视“德育为万事之本”,认为最大的公德就是爱国。他把人格培养归纳为五个方面:立志、敦品、勤勉、虚心、诚意。为进行校风建设,南开中学专设大镜一面,上刻箴言: 面必净,发泌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匆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曾在天津南开学校就读。他从事革命后  相似文献   

13.
我不止一次去过天津南开中学,不止一次参观过教学楼东楼第四教室——“周恩来同学”上课用过的教室。凝视着教室墙壁上三角形罗兰紫色的别致校旗,默诵着名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  相似文献   

14.
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给“铭”下了个定义:“铭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在器物上刻写铭文,为的是警戒自己,免犯错误。宋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宋文天祥的《砚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勿失道自全。明高启的《笔铭》:用欲圆,体欲劲,书而执之在心正。  相似文献   

15.
韩愈治学,不仅以“勤”著名,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概括了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而且还十分讲究治学方法.他在《进学解》里写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说:读书,不仅要看,要读,要想,而且一定要勤动笔头,勤记笔记。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书,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系统的读书治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态度上,他强调读书要先有志,贵有识,重有恒,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方法上,他强调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学一艺、专精一业”,“勿求强记、宜求明白”和分类做读书笔记;体现在诗文创作的主张及做法上,他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以气行文和谋篇布局之法、字句锻炼之法等。  相似文献   

17.
勿做列强之奴仆;誓当中华之主人。一九一○年,年仅十二岁的周恩来同志随伯父来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读书。有一次,他和同学到东郊魏家楼一带参观日俄战争的遗迹,同学的祖父向他讲述了战争的经过和人民遭受的灾难,使他深感“中  相似文献   

18.
张伯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非常重视文明校风的建设。1907年,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中学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他在校门内的整容镜框上写道:“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给。头客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客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学校的校规也很严格:不准学生蓬头垢面,不准体态放荡,不准语言粗野,不准穿奇装异服。对于饮酒、吸烟、赌博、早婚等更是严加禁止,有违犯者,严厉惩罚,决不宽容。张伯等亲自上“修身课”。一次上课时,他讲清楚知过必改的道理后,当众宣布了“改过迁善”…  相似文献   

19.
人民的好总理(1月3号)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人小志高,12岁时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校长在一节主题为“立命”的修身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相似文献   

20.
<正> 列宁: “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学习”。周恩来: “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吴晗: “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爱因斯坦: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培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