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2.
我在试做初中《生理卫生》全一册 P.67实验1时,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教者领会与认识。一、“无色”并不是淀粉被完全消化的标志,实质是Ⅰ_2被唾液还原成Ⅰ~-。我在100毫升水中加1滴 N/10碘液(相当半滴碘酒),显黄色;即使在10~(-5)N 碘液中也能看出黄色。再向变成了无色的第2号试管中加入2滴淀粉糊,结果不显蓝色。说明第2号试管中不存在Ⅰ_2。  相似文献   

3.
这一实验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性质,来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怀里,加清水100mL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方法费时间,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①浆糊遇碘显紫红色,这与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认识相矛盾。②浓稠的浆糊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淀粉,所以在与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时,需要较长时间,有时唾液少了还难以消色(碘液在淀粉液中显什么颜色是由淀粉液的浓度决定的。浓度低时显蓝色,浓度高时显  相似文献   

4.
1引言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馒头、米饭、土豆、淀粉糊等,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方案,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大多数选择馒头的同学几乎观察到了同样的的现象:三支试管都变蓝了!也就是说馒头不管是块状还是碎屑,滴的无论是清水还是唾液,遇到碘液都变蓝了,这显然与实验原理不符。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唾液对馒头的消化?  相似文献   

5.
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只能说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而没有具体说明酶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更没有说明酶作用受酸碱度(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此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唾液淀粉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从而认识消化液里的消化酶对食物消化起重要作用,促进理解消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 《生理卫生》中“液唾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教材中选用两支试管,一支做对照实验,一支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最后用碘液验证。这样的实验方法存在的弱点是:学生等15分钟只能看到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结果,酶的催化现象是看不到的;淀粉到底变成了什么也不能确定;影响酶发挥作用的因素及酶的一些特性都不能通过实验说明。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生理卫生》教材中安排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笔者在做这个实验时偶尔用开水加温,发现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酶促水解速度而加快。为了进一步验证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笔者采用了200多名学生的唾液进行了下述实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
《人的消化》是《自然》第四册生理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鱼鳔实验探究消化的概念,用唾液消化淀粉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现就本课鱼鳔实验和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一节中"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一个分组探究实验.然而,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在取唾液时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去做.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试管2支,温度计,温水,大烧杯,培养皿,碘液,曲别针2枚,胶头滴管2支,恒温箱、消毒棉签若干.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依然是他们的天性。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略做了改变:将课本[实验九]的名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改为“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更改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将“观察”改为“探究”,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实验操作方法。长期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能力目标: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目标: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五年制教材第四册第十一课教学目的要求:参看自然第四册《教师用书》P.8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鱼鳔实验理解消化的概念,用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同样情况下,温度不同效果是否相同?唾液也能消化蛋白质吗?唾液量的多少能否影响淀粉的消化?如果直接将等量的干淀粉加入水中代替用淀粉作成的馒头效果如何?若同效,将淀粉制成馒头有何意义?如改变方案一中的实验顺序:先加碘,再加唾液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5.
正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同样情况下,温度不同效果是否相同?唾液也能消化蛋白质吗?唾液量的多少能否影响淀粉的消化?如果直接将等量的干淀粉加入水中代替用淀粉作成的馒头效果如何?若同效,将淀粉制成馒头有何意义?如改变方案一中的实验顺序:先加碘,再加唾液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的教学过程的深化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科学语言等素质。初中生物第二册实验七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以下简称实验七 )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 :(1 )制备浆糊(2 )取唾液(3 )将浆糊注入试管①号、②号(4 )将清水、唾液分别注入①、②号试管内(5)将①、②号试管同时恒温(6)将碘液滴入①、②号试管内实验通过加清水的①号试管与加唾液的②号试管 ,实验结果①号试管加碘变蓝 ,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通过预习 ,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 ,把握操作要领 ,且对实验结果能做到心中…  相似文献   

17.
初二生物课本第50页的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唾液对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按教材的要求,是用较多的淀粉制成浆糊(1%),再加预先取好的唾液,在37℃左右,作用10min(水浴)来实现的。该实验中,操作步骤较为复杂,还要求有水浴加热的装置和进行水浴条件下水解的操作;同时,37℃也不便控制,加之初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独立完成该项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总是很低,还往往发生损坏玻璃仪器等现象。多年来该实验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摸索中,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步骤如下:a.…  相似文献   

18.
“唾液能消化淀粉”的实验,有一个班全失败了,没加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变成了蓝黑色,加了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糊也变成了蓝黑色。究其原因,完全是我的随意性造成的。 补做这个实验时,我先作检讨。我说,上节课实验失败,原因有三:书上说是稀薄的淀粉糊,而我给你们准备的是粘稠的淀粉糊;书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新编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例谈点粗浅看法。 一、课前准备是基础。 1、备教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让学生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并验证通过化学性消化可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其中有两个知识点是延伸的,一是淀粉经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后,再由相应的酶消化成葡萄糖。二是酶的消化过程必须具备温度等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唾液新取法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实验中 ,需要新鲜唾液 2ml,在实验中用教材上的方法 ,取唾液一是时间较长 (约 3~ 4分钟 ) ,使部分学生耐不住性子等待 ,造成向小烧怀内乱唾、乱咳 ,使唾液质量下降 ,甚至有的学生取的根本不是唾液 ,实验现象不明显。二是有个别学生在取唾液中还存在不好意思的现象 ,取的唾液量不足 ,影响实验效果。为此 ,在这个实验中笔者改进了取唾液的方法。在取唾液前用凉开水漱净口后 ,将一小块消毒药棉放入口中 ,等药棉吸足唾液后 ,再含少量的凉开水于口中 ,稍许 ,取出药棉将唾液及水挤入小烧标内 ,一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