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徵是贞观时期的著名谏臣,他从自己仕宦经历和社会阅历出发,形成了以重民和重视君主个人修养为特色的法律思想,即以隋为鉴,以民为本,处理好君民的舟与水关系;君主要明德慎罚,轻徭薄赋,取信于民,对民进行教化,使之能够安居乐业,这样国家的统治就会稳固.君主要公平执法,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诚信为本,信任大臣;主动求谏纳谏,决策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主在统治思想和统治方式方面要居安思危、始终如一等.  相似文献   

2.
<正>【导读】魏征,你曾对太宗说: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太宗评价你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相似文献   

3.
魏学洢的《核舟记》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是因它介绍了“核舟”这件举世奇珍的微雕艺术品。 文章第一段介绍王叔远高明的微雕技艺,交代他送给自己一只“核舟”;第二段介绍“核舟”的总体情况和16个字的对联;第三段作为重点,介绍船上雕刻的主要人物(苏轼、黄庭坚和佛印);第四段介绍船上的其他人物(二舟子);  相似文献   

4.
陈荣华  缪书岳 《考试周刊》2009,(29):230-231
一、研究背景拔河是淮北地区人民群众喜爱的集体角力竞技活动,也是全国各民族人民都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拔河历史悠久,据《墨子·鲁问》和《荆楚岁时记》杜公瞻注介绍,这种竞技源起春秋后期.当时楚、吴之间进行水上舟战,楚国聘请来楚地游历的鲁国名匠公输般为其设计一种名为“钩强”的器具,在舟战占优势的情况下可以用它勾住敌舟,不让其逃脱;在失利时可以用它抵住敌舟,不让其接近,以免被俘。其后,这种钩拉敌舟的战术操练又从水上移到陆上,基本动作从“退则钩之,进则强(拒)之”,演变为单一的“钩”,即“拖”、“牵”技巧,进而演绎成一种竞技项目,称为“牵钩”或“拖钩”。  相似文献   

5.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①。宁邦、兴邦必施德政,施德政,其主导思想应是以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边民心。”②“国将兴,听于民。”③“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为什么呢?季梁答复了这个问题:“夫民,神之主也。”④在君权神授的年代,竟然把民称为神之主,可见古之哲人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民众之伟大力量,从而把国家的振兴,君主的治国均寄希望于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⑤人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民不能建国,无民不能立君,无民不能生财,无民不能显力,无民不能恃威。“无民而能逞其…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萍 《历史学习》2004,(10):17-17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代,民本思想就已经出现。《尚书·五子之歌》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把人民与社稷联系在一起。到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发展了三代以来的民本思想,提出仁政、德治的政治哲学体系,要求统治者应爱民、养民、利民、富民,他在《论语·为政》中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曾引用孔子的话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名言,认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君、大臣要施仁政于民,要…  相似文献   

7.
儒学,已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政治文化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对于繁荣优秀思想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温儒学经邦济世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难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一“民为邦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183;五子之歌》中的名言,可说是儒家治世的基本理念。这是说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自然稳定安宁。儒学创始人孔子也说过:“民无信不立。”(《论语&;#183;颜渊》)即人民如果对国家失去信任,国家就立不稳。如何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呢?孔子认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183;颜渊》)人民衣食充足,保卫国家的兵力充足,人民对国家自然就有信心。执政的官员,人民把他们称作“父母官”。怎么才能成为受人民拥护的“父母官”呢?儒家的主张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183;大学》)这是说执政者应同人民打成一片,关心人民命运,人民喜欢的事就办,人民厌恶的事,绝不要干。这样一来,就能同人民忧乐与共,上下一体。正如孟子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183;梁惠...  相似文献   

8.
正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与坏、事业成与败,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感受最直接、理解最深刻。又有人将老百姓和执政者比作水和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东在战争时期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邓小平也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因此,政府组成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着眼点和坚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努力发展民主,是我们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继承发扬了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思想,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把职代会(在学校是教代会)定性是发展企事业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企事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对于实现学校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措施.国家颁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已把在学校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制度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能保障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民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反对取信于鬼神,而肯定人本身的作用。而人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因敌而制胜”的灵活应变能力,而且表现为“修道而保法”的德政法治能力。孙子对君主将帅提出的德能要求,正确地处理了德法关系,具有丰富而积极的道德内涵与价值取向。这启示我们,在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做到德法结合,刚柔相济,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而又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11.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有一处疑似的理论盲点——《君主论》开启了以“新君主”为主体的新政治,但并没有讨论“新君主”如何通过继承让自己的新政治事业获得可持续性。这一困惑可以在《君主论》与《李维史论》的细致对勘中获得解答。马基雅维利从罗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共和体制+帝国扩张的模型,提供了一种使“新君主”前后相继成为可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2.
《西门豹治邺》一文中一再出现“民人”与“人民”两个词,“民人”与“人民”有没有不同?如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如无不同,为什么不一致起来?本文试图初步提些个人看法,与同志们讨论。《西门豹治邺》中,“民人”出现过两次: ①豹问其故.对曰:“……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②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按《史记》原文,此下还有:  相似文献   

13.
王宝琪 《下一代》2011,(11):10-10
1959年到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资料严重匮乏,陷入到饥馑之中。国家领导人决心与人民群众共度难关。中共中央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国家干部带头,首先是领导带头,节衣缩食。毛主席本人立即宣布:“我们要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令全国人民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4.
知识林     
曹火星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年已78岁的作曲家曹火星,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作者。1943年,19岁的曹火星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抗日。当时,曹火星看到了蒋介石写的一本名为《中国之命运》的书,书中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战的局势,年轻的曹火星心中忿忿不平。于是,他利用当地流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在中国早已萌芽,《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语道出国家安宁、政局稳定的根本,即在于"民"。到了战国时期,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则将这种民本思想推向了更为成熟系统的高度。以民为本,首先就要尊重人民。孟子对于人民的定位之高,恐怕是史无前例。他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是将历来拥有无上权威的君主放到了  相似文献   

16.
吴续银 《现代语文》2004,(11):10-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就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客观上也有利于人民,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则…  相似文献   

17.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18.
张芬 《教学月刊》2006,(7):49-51
中共中央2004年2月26日作出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奠定思想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道德建设已日益成为需教育工作者悉心研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德。德,最早见于《周书》,《辞海》注:德,一谓道德,品德。如《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二谓恩德。如《书·舟庚上》:“汝克测乃心,施实德于民。”三谓感德。如《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四谓事物的属性。如章…  相似文献   

19.
杨进连 《教育文汇》2014,(19):15-16
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与坏、事业成与败,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感受最直接、理解最深刻。义有人将老百姓和执政背比作水和舟,  相似文献   

20.
董海 《考试周刊》2011,(64):198-199
一、“民间艺术”的界定 民间艺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现在很多人简称为“民艺”。从字面训诂,“民”可释为民间、民众、平民,“艺”可释为艺术、技艺、工艺。 二、问题的提出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